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学概论》第一章第一节-课件

《文学概论》第一章第一节-课件

后殖民主义、新历史主义、生态批评)
二、文学在社会结构中的定位
1.最初几乎都是从语言形式上来理解文学的特性。 语言形式是否具有“美”的特征,是人们区分文学和非文学的
重要标准,这是各民族早期文学观共有的特点。
曹丕:诗赋欲丽。 陆机:诗缘情而绮靡。 萧统: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
17—18世纪,出现了法语词Belles lettres(纯文学),到19世纪, 文学的特点包括
丑的东西可以成为艺术美。 丑本身不是美,然而美与丑的斗争,却使丑成为审美对象。
三、文学是“人学” [丹麦]勃兰兑斯:文学史,就其最深刻的意义来说,是一种
心理学,研究人的灵魂,是灵魂的历史。
1.就文学的审美性而言,文学对社会生活的把握具有超越生活现象, 追寻人生意蕴,表现人的价值的特点。
(1)人是文学描写和表现的主要对象 (2)文学要表现人的情感与思想,传达人生意蕴。
世界 Universe
作品 Work
艺术家 Artist
欣赏者 Audience
(1) 文学与世界 ——模仿说(方)、感物说(中国)
Imitation Mimesis——representation & expression
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奥尔巴赫:《摹仿论:西方文学中现实的再现》 Mimesis: The Representation of Reality in Western Literature 豪利威尔:《摹仿美学》 The Aesthetics of Mimesis
文学理论研究的内容涵盖:
文学性质论——什么是文学 文学价值论——文学的意义与作用 文学作品论——文本的构成、层次、类型 文学创作论——创作过程 文学接受论——接受活动 文学发展论——文学系统、文学的发展
您认为一般人最宝贵的品德——纯朴 您认为男人的最好品德——刚强 您认为女人最值得珍重的品德——柔弱 您的特点——目标始终如一 您对幸福的理解——斗争 您对不幸的理解——屈服 您能原谅的缺点——轻信 您最厌恶的缺点——逢迎 您喜欢做的事——啃书本 您喜爱的诗人——莎士比亚、埃斯库罗斯、歌德 您喜爱的散文家——狄德罗 您喜爱的格言——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 您喜爱的座右铭——怀疑一切
绪论
教学目的与任务:对文学理论这门课程有总体的认识,了解课程 体系与构成。
教学重点与难点:文学理论的性质与特点
文学理论以文学和文学活动为对象,探讨文学的存在根据、 基本性质、发展规律和主要特征等。
一、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一个分支 就一般看法而言
文艺学(广义)
Literaturwissenschaft
★ 厨川白村:文学是苦闷的象征。
★ 苏珊·朗格: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
★ 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的本质在于“文学性”。
2. 各种文学观念的依据 [美]艾布拉姆斯:《镜与灯》 M. H. Abrams(1912—2015)
The Mirror and the Lamp:
Romantic Theory and the Critical Tradition(1953)
Imaginative Creative Fictional Emotional effect
2.审美活动源于社会实践
物质生产——社会实践——对象化的实践活动
★物质生产的决定作用:
马克思: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 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 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
文学理论 文学批评
文学史
二、文学理论的由来性质与特点
文学概论课程的出现,受到了西方现代学科分类体系和教育观 念的影响。
★ 1912年,北京大学文科课程第一次出现“文学概论”课程名称 ★ 1920年,北京大学正式开设了文学概论课程。 ★ 第一位授课教师——周作人。
文学理论要讲的是以概念、范畴和命题组成的理论;是关于 文学和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Literature——Litérature——Litteratura “著作”或“学识” 词根:littera(letter)。
近现代以来的文学定义:
★ 罗家伦:文学是人生的表现和批评,从最好的思想写 下来的,有想象,有感情,有体裁,有合于艺术的组织; 集此众长,能使人类普遍心理,都觉得他是极明了,极有 趣的东西。 ★ 胡适:达意达的好,表情表的妙,便是文学。
第一章 文学的性质
第一节 文学的定位
教学目的与任务:了解文学观念的历史演变、文学在社会结构 中的位置
教学重点与难点:文学作为一门艺术的本质特征
文学研究坐标中的四要素:作品、艺术家、世界、欣赏者
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
一、文学观念的历史演变
1. “文学”的由来与演变
◆ 中国古代:文章、学术 《论语·先进》 德行:颜渊、闵子、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 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 西方:
美学把社会实践使人与世界之间所形成的人“以全部感觉在对象 世界中肯定自己”的关系,称为审美关系。
文学是建立在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基础之上的。
审美性使文学的表现形成了两个层面: 层面1:显示生活现象; 层面2:揭示隐含在生活现象之中的人生意义和人的价值。
文学具有审美性并不是说文学只能表现美,不能写丑;而是说 文学是从审美关系上把握社会生活。
(2)文学与艺术家——表现说 (3)文学与欣赏者——实用说 (4)文学作品自身——客观说
★ 20世纪西方文论与批评的发展:
“世界”中心(摹仿说、现实主义、社会—历史批评) “作家”中心(表现主义、直觉主义、意识流、精神分析) “作品”中心(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 “读者”中心(读者反应批评、接受美学、解释学) “世界”中心(文化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
★ 人类的社会实践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人类的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 对象化:通过社会实践,人类改造了自然,在自然物上打下了 人类活动的印记,从而使世界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现。
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 人不仅通过思维,而且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 (《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