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校园平面控制测量教学设计.

校园平面控制测量教学设计.

任务分析(50分钟)
任务一:不同小组阅读ABCD四份资料,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小组讨论,学习知识并解决具体问题。
任务实施(20分钟)
任务二:试确定平面控制测量中导线的等级、形式、使用仪器,在地形图上拟定导线初步布设方案,选定导线点的位置。
小组竞赛,任务一所学知识的综合利用
任务评价(20分钟)
每个小组既是乙方,又是另一小组的监理方,小组互相评价,教师最后点评
(4)拓展提高♦结合所学知识与任务,通过查阅资料完成具体方案。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教学对象是高职工程测量专业2013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测量知识。学习情绪化较强,对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较高。动手能力及形象思维能力强,抽象思维能力欠缺。
三、教学资源设计
将相关知识上传至课程资源平台,既包括了课堂教学所用资源,也包括了供学生课后扩展性学习的资源。
(2)学习形式:小组竞赛,角色扮演,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自己小组的任务,按照评价标准采用多元评价方式。
(3)学习结果:使学生从知识的学习到知识的应用,完成对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的塑造。
3.学习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平面控制网的建立过程。
教学难点:平面控制点点位的选取。
4.问题设计
(1)任务导入:♦为学生创设一个具体的、身边的、可实现的真实任务?
(2)任务分析:♦在任务一中设置四个与所学知识相关的问题,有的可从资料中简单获得,有的需要通过结合情境与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才可获得如:导线布设形式主要有哪些,各适用于什么情况?建立校园平面控制网宜采用哪种布设形式?
(3)任务实施:♦设置了对任务一中所掌握知识综合应用的任务二:试确定平面控制测量中导线的等级、形式、使用仪器,在地形图上拟定导线初步布设方案,选定导线点的位置。
四、学习环境设计
真实情境:
(1)采用校园真实环境。
问题性情境:
(2)在教学的环节中,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有序地启发引导学生探究、思考、提升。
互动性情境:
(3)学生在课堂既有组内互动、小组互动,也有师生互动。
五、教法学法设计
*情境教学法:营造教学情境,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任务驱动法;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
拓展提高(5分钟)
练习提高,通过课后任务拓展思维巩固本次课内容。
七、学习评价设计
1.评价形式与工具(打√)
(1)课堂提问
(2)小组互评√
(3)教师评价√
(4)学生自主网上测试
(5)合作完成√
(6)其他
2.评价内容
(1)任务一中每组选派代表进行问题回答之中针对平面控制网评分标准,要求学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按要求操作,。教师做出鼓励性评价。
(3)课后任务布置、激发学生热情,作业上传课程网站,学生互相交流,进行开放性评价。
八、教学后记
1.任务驱动法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具体可行的任务,提升教学直观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轻松解决了教学重点。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能正确掌握建立平面控制网的常用方法、点位密度、点位选取原则。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有合理利用行业规范的职业能力,分析和解决控制网建立中存在问题的专业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树立规范意识,团队合作精神。
2.学习内容
(1)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工程控制测量》课程项目一“图根控制测量”中的第一个任务,平面控制网的建立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包括控制网类型的选取,等级、点位密度、所需仪器等。学生学习本部分内容并通过对具体任务进行分析使其深刻理解平面控制网的方法,为今后的实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校园平面控制测量》教学设计
设计摘要
教学题目
《校园平面控制测量》
设计依据
依据工程控制测量课程标准、学习者特征分析,创设一个融多种教法学法于一体的情境性课堂环境,引导学生从校园地形图入手,专家小组、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一、学习目标与内容
1.学习目标
*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充分地表达,锻炼口头表达能力,活跃课堂气氛。
*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岗位拓展能力。
*自主探究法:学习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给定条件,让学生去合作探索,完成任务。
六、学习活动组织
环节
内容
导入新课(5分钟)
导入新课,完成校园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