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融学》信用和信用工具

《金融学》信用和信用工具

年利率(Annual Interest Rate)亦称年息,通常用百分之几(%)表示,称为年息几厘;
月利率(Monthly Interest Rate)亦称日息,通常以千分之几(‰)表示,称为月息几厘;
日利率(Daily Interest Rate)亦称日息、拆息,通常以万分之几表示,称为日息几厘。 中国传统借贷的“厘”、“分”的概念
利率升高,人们抑制即期消费,选择未来消费。反之亦 然。
4.利率变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提高利率可以抑制通过货膨胀
5.利率变动对投资的影响
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 利率变动不但能影响投资规模,而且也是调节投资结构的重要杠杆
6.利率变动与股票价格
利率的升降与股价的变化呈现反方向运动
方案二的投资现值为:
P乙=100+300/(1+15%)+600/(1+15%)2 =815(万元)
结论: 方案二优于方案一。
3.2.2 利率的种类及其结构体系
利率即利息率,指在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借贷资 金的比率。可以准确的而反应出利息水平的高低。
利率=利息额/借贷资金额*100%
1. 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
7. 再贴现利率、同业拆借利率、银行存贷款利率、债券利率和 基准利率
再贴现利率(Rediscount Rate)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给予资金融通时所采用的 利率。 同业拆借利率(Inter-bank Offered Rate)是指在金融机构之间相互进行短期资金融通过程中形成 的利率。 银行存款利率(Deposit Rate)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吸收存款时对存款人支付的利率。
公式3.3 公式3.4

S = P( 1 + r ) n I=S-P
3. 现值和终值
现值(Present Value)是指投资期期初的价值 终值(Final Value)是指投资期期末的价值 FV=PV ·(1 + r ) n PV=FV/ (1 + r ) n


现值和终值的应用:投资方案选择
例:某一建设项目建设期为三年,有两种投资方案。
2. 单利和复利

单利(Simple Interest)是指在计算利息时,不论借贷期限的长短, 仅按本金为基数计算的利息。 单利计算公式为:
I = P ·r ·n S = P(1 + n ·r) 公式3.1 公式3.2 I为利息额,P为本金,r为利息率,n为借贷期限,S为本利和。


复利(Compound Interest)是指计算利息时,按一定期限将前一 期所产生利息计入本金一并计算下期利息的方法。 复利的计算公式为:
5. 国际信用(International Credit)

是指国与国之间的企业、经济组织、金融机构及国际经济组 织相互提供的信用形式。 资金规模大、信用风险大、信用程序、形式和工具复杂,呈 现不对成性。 发达国家——债权人 发展中国家——债务人



国际信用的种类
国际商业信用
• 是国际间出口商向进口商以商品的形态提供的信用。最为典型的是补偿贸易(Compensation Trade) 。

3.1 信 用
3.1.1 信用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1.信用(credit)的概念(前提条件是。。)

社会学意义上的信用是指一种价值观念以及建 立在这一价值观念基础上的社会关系,是一种 基于伦理的信任关系。它是一种处理人际关系 的道德准则。 经济学意义上的信用是社会产品和资金分配与 交换的特定形式,是借贷资本运动的方式,是 价值的单方面转移。
长期利率(long-term Rate)是指借贷期限在1年以上的利率; 短期利率(short-term Rate)是指借贷期限在1年以内的利率; 长期利率高于短期利率。 融资期限长,变化可能性加大,经营风险性加大,借贷资金的流动性减少
4. 市场利率、官定利率和公定利率
市场利率(Market Interest Rate)是在金融市场上由借贷资金供求关系直接决定的利率; 官定利率(Official Interest Rate)是指由一国(或地区)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确定的利 率; 公定利率(Bank Interest Rate)是指由一国(或地区)非政府部门的民间金融组织所确定的利息 率。
第3章 信用和信用工具
3.1 信用 3.1.1 信用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3.1.2 信用的主要类型 3.1.3 信用的经济功能 3.2 利息与利率 3.2.1 利息 3.2.2 利率的种类及其结构体系 3.2.3 利率的决定因素 3.2.4 利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3.3 信用工具 3.3.1 信用工具的特征和分类 3.3.2 传统信用工具 3.3.3 金融创新和衍生金融工具
1、利息是银行吸收存款和聚集社会资金的手段;
2、利息是工商企业和金融机构进行经济核算的基础; 3、利息是调节社会资金供求,促进企业提高经营水平和资 金利用效率的有效手段 4、利息是国家进行社会再分配的重要工具。
1. 利息的来源和本质

马克思的观点是:
利息以货币转化为货币资本和货币资本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为前提条件。 利息直接来源于利润。 利息的本质是同利润一样为剩余价值的转化形态。
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学习信用的基本原理、利息和利息率的概念以及分类、 影响利息率变化的因素以及利息变化对经济的影响、传统的信 用工具以及衍生金融工具。 基本概念 信用 商业信用 银行信用 国家信用 消费信用 国际信用 利息 利率 单利和复利 现值和终值 市场利率 官定利率 固定利率 浮动利率 名义利率 实际利率 再贴现利率 基准利率 汇票 本票 支票 债券 股票 金融远期 金融期货 金融期权 互换 重点问题 1. 信用的主要类型和经济功能 2. 利息的来源和本质 3. 利率的分类及决定和影响因素 4. 利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5. 传统和衍生金融工具的种类
4. 消费信用(Consumer Credit)

是工商企业或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消费者提供的直接用于生 活消费的信用。 两种类型: 1、商业信用性质:形式主要包括 赊销、分期付款


2、银行信用性质:消费信贷、信用卡透支。

消费信用的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缓和消费者有限的购买力与不断增长的现代化生活需求之间的矛盾,有助于提 高消费水平,改善人民生活。 发挥消费对生产的促进作用。 发展消费信用可以为大量银行资本找到出路,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改善社会消费结构。
5. 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
固定利率(Fixed Interest Rate)是在整个借贷期限内,利率不随借贷供求状况而变动的利率。
浮动利率(Floating Interest Rate)是一种在借贷期内可以定期调整的利率。
6. 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Nominal Interest Rate)是指包括了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不可能小于0. 实际利率(Real Interest Rate)是指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 通常用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即为实际利率: r实 = r名-π
信用能力上的局限性
• 互不了解的企业之间就不容易发生商业信用
信用期限的局限性
• 以生产、销售周期为限
信用链条的不稳定性
• 容易引起债务危机
2. 银行信用(Bank Credit)

是指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通过存款、贷款等业务而 进行的借贷活动。 银行信用是社会信用的主要形式。 银行信用包括两方面的活动
一是银行以吸收存款等形式,筹集社会各方面的闲散资金; 二是通过贷款等形式运用资金。


银行信用的特征
银行信用是间接融资信用 ; 银行信用提供的是单一形态的货币资本 ;
银行信用的期限比较灵活
银行信用的规模巨大 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需求时期不同
3. 国家信用(National Credit)

又称政府信用,是国家及其附属机构作为债务人或债权人,依 据信用原则向社会公众和国外政府举债,或向债务国放债的一 种信用形式。 国家信用包括国内信用和国外信用两种。



信用载体:商业票据、股票、债券
信用条件:信用期限、利息和偿还方式
3.1.2 信用的主要类型
1. 商业信用(Commercial Credit)

是指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 信用。
其具体形式包括企业间的商品赊销、分期付款、预付货款、委 托代销等。
(1)商业信用的产生与发展(商品赊销)
商业信用是现代经济中最基本的信用形式,构成了现代信用制
度的基础。
(2)商业信用的特点
商业信用的主体是商品生产经营者。
商业信用的客体是商品资本。 (商品的买卖行为+货币的借贷行为) 商业信用和产业资本的动态一致 。
(3)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主体上的局限性
• 只能在有业务联系的企业之间发生
规模的局限性
• 以产业资本的规模为限
国际银行信用
• 主要指短期融资的出口信贷(Export Credit),包括出口卖方信贷和出口买方信贷。
国际政府信用
• 是指指外国政府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长期优惠性贷款,一般利息率低而期限长,具有援助的 性质。
国际金融机构借贷
• 是指国际金融组织为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而向其成员国提供的长期贷款
3.1.3 信用的经济功能
断。

假设市场利率5%,则方案一的投资现值是:
方案二的投资现值为:
P甲=500+200/(1+5%)+200/(1+5%)2 =872(万元)
P乙=100+300/(1+5%)+600/(1+5%)2 =930(万元)
结论: 方案一优于方案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