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4-2学期金融学复习知识要点单选题1.利息是( C )的价格。
’A. 货币资本B. 外来资本C. 借贷资本 D.银行存款2.在影响基础货币增减变动的因素中,( D )的影响最为主要。
A. 国外净资产B. 中央银行对政府债权C. 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 D.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债权3.对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理想值的确定是指规定一个( B )。
A.无弹性的固定数值 B..区值C. 随机值 D.有弹性的固定数值4.货币均衡的自发实现主要依赖( C )。
A. 价格机制B. 中央银行宏观调控C. 利率机制 D.汇率机制5.实行( D )是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特征之一。
A.固定汇率 B. 浮动汇率C. 钉住汇率 D.一揽子汇率6.导致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 D )A. 货币贬值B. 纸币流通C. 物价上涨 D.货币供应过多7.下列哪个方程式中( C )是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
A.MV=PT B.P=MV/TC. M;PQ/V D.M‘KPY8. 下列属于消费信用的是( C )A直接投资 B 银团投资C赊销D出口信贷9.在下列控制经济中货币总量的各个手段中,中央银行不能完全自主操作的是:( B )A. 公开市场业务B. 再贴现政策C.信贷规模控制 D.法定准备金率10.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是( A )A. 基准利率 B.差别利率C. 实际利率 D.公定利率11. 《巴塞尔协议》中为了清除银行间不合理竞争,促进国际银行体系的健康发展,规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应达到(C)A.5%B.4%C.8%D.10%12. 借贷合同订立后,若银行不能按期提供贷款,则( D )A.银行不负责任B.合同不能生效C.中止合同D.要付给借款方违约金13. 社会主义信用存在的客观基础是 ( C )A生产资料公有制 B社会主义制度C商品货币经济 D社会大生产14. 市场利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 C )A统一利率B浮动利率C信贷资金供求关系 D国家政府15. 大多数国家调控和供给贷币的主要目标是( A )A m1B m1和m2C m1和m3D m2和m316. 派生存款倍数不可能超过( A )A 1/rB r/DC rD r+q17. 下列哪一项属于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 A )A基础货币B经济增长C充分就业 D物价稳定18. 资本主义信用的本质是( D )A高利贷 B 银行信用C 货币借贷 D借贷资本19. 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具有特点(B )A,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B.可以是想象或观念上的货币C.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D.不能用纸币代替多选题1. 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可能面临的风险有(ABCDE ).A信用风险B资产负债失衡风险C来自公众信任的风险 D 竞争的风险 E 市场风险3. 国家信用的主要形式有( ABCD )。
A.发行国家公愤 B.发行国库券C.发行专项债券 D.向中央银行透支或借款E. 出口信贷4. 利率作为经济杠杆,在经济中发挥着以下功能( ABCE )。
A.中介功能 B.分配功能C. 调节功能 D.国际经济功能E.控制功能5. 我国利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有( ABCDE )。
A. 资金的供求状况 B.国际经济的环境C. 利润的平均水平D.政策性因素E.物价变动的幅度6.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因素有( ABCDE )A.价格 B.收入C. 利率 D.货币流通速度E.金融资产收益率7. 按照外汇的支付方式,可将汇率分为( ABE )。
A.信汇汇率B.票汇汇率C. 买人汇率D.卖出汇率E.电汇汇率8. 价格与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的关系是( ACDE )。
A.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B.价格是价值的基础C. 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D.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例变化E.商品价格与货币价值成反比例变化9.商业银行经营的方针包括( ACD )A. 盈利性 B.社会性C. 流动性 D.安全性E.合理性10.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又可细分为( AD )引起的通货膨胀。
A.工资推动 B.预期推动C. 价格推动 D.利润推动E. 财政赤子推动11. 实行单一同央银行制的国家有( ADE )A中国B美国C前联邦德国 D日本E法国12. 属于商业银行非存款类负债的是 ( ABCDE )A.同业拆借B.央行贴现C.证券回购D. 国际金融市场融资E.发行中长期债券13. 2003年12月27日修订后的《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了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下列属于中国人民银行职能的是( ACD )。
A.维护金融稳定B.管理中央公共财政支出C.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D.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E.以上选项都正确14. 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有 ( ABD )A融通功能B积累资本的功能C监督功能 D调控功能E检查功能15. 目前,各国中长期国际信贷主要采取的方式有 ( ABCDE )A. 国际银行信贷B. 出口信贷C. 国际债券D. 政府贷款E. 国际金融机构贷款16. 属于中央银行“银行的银行”职能的内容是 ( ACD )A、充当最后贷款人B、代理国库C、全国票据清算中心、D、集中管理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E、监督和管理全国的商业银行17. 现代信用最主要的形式有(BCDE )A.债务信用 B.商业信用C.银行信用 D.国家信用E.消费信用18. 我国消费信用的主要形式有 ( AB )A分期付款B消费贷款C个人信用 D民间信用E商业信用1.信用是 (D.各种借贷关系的总和)2.严重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包括( 245 )①促进经济发展②生产萎缩③生产繁荣④流通混乱⑤金融市场混乱3.信贷资金在运动过程中,必须进行两次支付和两次(回流),才能顺利实现循环与周转。
4.历史上最早从商业银行中分化出来的中央银行是英国的(苏格兰银行)5.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又称为(世界银行)6.长期资金市场中的初级市场又称(发行)市场7.金融市场按其在再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可分(货币市场和资金市场)8.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货币政策目标)简答题一.商业银行主要有哪些中间业务?1结算业务 2承兑业务 3代理业务 4信托业务 5租赁业务 6咨询及其他业务二.银行的资产业务主要分为哪几类?现金资产是不是收益率最低的资产?如果是,是不是其所占比率越低越好?为什么?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主要分为:现金资产;贷款;证券投资;其他资产业务等。
现金资产是商业银行维持正常经营所必需的,为了避免发生流动性危机,银行总资产中必须保持一定比例的现金资产,现金资产占总资产比率不是越少越好。
四.中央银行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哪些?中央银行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主要标准有以下三个:一是可测性,央行能对这些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变量加以比较精确的统计。
二是可控性,央行可以较有把握地将选定的中介目标控制在确定的或预期的范围内。
三是相关性,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变量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有着紧密的关联性。
五.货币市场有哪些金融机构的参与者及其活动的目的?1商业银行:为了进行头寸管理,灵活调度头寸,以调整短期资金的余缺。
2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3政府:筹集资金用于弥补财政赤字,解决财政收支过程中短期资金不足的困难。
4非银行金融机构:希望货币市场为其提供低风险,高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实现投资的最佳组合。
5非金融企业:调整流动性资产比重,取得短期投资收益,调剂短期资金余缺。
六.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商业银行的职能有哪些?1商业银行已成为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枢纽,商业银行是以从事工商企业,家庭个人和政府存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
2商业银行的业务活动队全社会的货币供给具有重要影响 3商业银行已成为经济活动信息中心 4商业银行已成为国家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途径和基础 5 商业银行已成为社会资本运作中心1 信用中介职能2 支付中介职能 3信用创造职能 4信息中介职能 5 金融服务职能。
七.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哪些?3类展开 P352论述题一.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1.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可表达为:二者紧密联系,相互融合,相互作用。
具体来说,经济发展对金融起决定作用,金融则居从属地位,不能凌驾于经济发展之上;金融在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同时,对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也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影响和副作用。
2经济发展对金融的决定性作用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时金融在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并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二是商品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对金融的需求不同,由此决定了金融发展的结构,阶段和层次。
3金融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是通过金融运作的特定,金融的基本功能,金融机构的运作以及金融业自身的产值增长这四条途径来实现的。
4在经济发展中,金融可能出现的不良影响表现在因金融总量失控出现信用膨胀导致社会总供求失衡:因金融运作不善使风险加大,一旦风险失控将导致金融危机,引发经济危机:因信用过度膨胀而产生金融泡沫,膨胀虚拟资本,刺激过度投机,破坏经济发展三个方面上。
5正确认识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充分重视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积极防范金融对经济的不良影响。
摆正金融在经济发展中应有的地位,使金融在促进经济发展中获得自身的健康成长,从而最大限度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二.市场经济中信用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性。
1.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资金运动的特征决定了信用关系存在的必然性。
2.市场经济社会经济利益的不一致性决定了调剂资金余缺必须运用信用手段。
3.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价值管理和间接控制必须依靠信用杠杆。
名词解释1.电子货币:是以计算机及其网络为基础,一信息技术为手段,采用电子数据形式实现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功能的货币形式。
主要有行用卡,储值卡,电子钱包,电子支票,现金模拟型电子货币。
2.货币制度;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主要包括货币金属,货币单位,各种同币的铸币,发行和流通程序,准备制度等。
3.特里芬难题: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要求美国提供足够的美元,以满足国际间清偿的需要,同时保证美元按官价兑换黄金,以维持各国对美元的信心。
而这两方面是矛盾的,美元供给太多就会有不能兑换黄金的危险,从而发生信心问题,而美元供给太少又会发生国际清偿力不足的问题,即所谓的特里芬难题。
4.基础货币:也称货币基数,强力货币,初始货币,因其具有使货币供应总量成倍放大或收缩的能力又被称为高能货币,它是中央银行发行的债务凭证,表现为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和公众持有的通货C,基础货币是整个商业银行借以创造存款货币的基础,是整个商业银行体系的存款得以倍数扩张的源泉。
5.存款保险制度:是一种金融保障制度,是指由符合条件的各类存款性金融机构集中起来建立的一个保险机构。
6.欧洲货币:指在高度自由化和国际化的金融管理体系和优惠税收体制下,主要由非居民持有的、并参与交易的自由兑换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