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组织设计】钢的显微组织评定方法

【组织设计】钢的显微组织评定方法

– 切割法晶粒度级数 – 级别数表示:评级图+下标(例如Ⅱ3)
第四节 钢的显微组织评定方法
(GB/T13299-1991)
适用范围
– 低碳、中碳钢的钢板、钢带、和型材的显微组织
试样的制取 评定方法 评定原则
– 游离渗碳体 – 低碳变形钢的珠光体 – 带状组织 – 魏氏组织
游离渗碳体评定(400×) (碳的质量分数≤0.15%的退火钢)
二条夹杂物纵间距≤40μm、横间距≤10μm应视为一条夹杂物
超大尺寸夹杂物的评定
1)在100×下的 71mm×71mm范围内夹杂物 纳入评级 2)单独指明超大夹杂物的长度或宽度
第二节
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
(GB/T6394-2002)
适用范围
– 测定金属材料晶粒度,以晶粒的几何图形为基础。
A
2
4
>4
B
2
9
>9
C
2
5
>5
D
3
8
>8
注:D类夹杂物的最大尺寸定义为直径
最大宽度(μm)
12 15 12 13
非传统类夹杂物的评定
根据其形态将夹杂物归入五种夹杂物进行评定,但注明化学特征 例如:球状硫化物Dsulf1.0
球状硫化钙Dcas0.5 串连状氮化钛BTiN1.5
不在同一直线上夹杂物的评定
评级图1:中碳结构钢的正火处理锻件(1~8级) 评级图2:低碳低合金钢的正火处理锻件(1~8级) 评级图3:中碳结构钢的调质处理锻件(1~8级) 评级图4:中碳合金结构钢的调质处理锻件(1~8级)
测定方法
– 金相法:不同部位的五点脱碳层深度;这些 测量值的平均值为总脱碳层深度
– 硬度法:用0.49N~49N试验力,从表面测至 基体平稳处的距离为总脱碳层深度
– 化学分析法
第六节 中碳钢与中碳合金钢结构
钢马氏体等级
(JB/T9211-1999)
适用范围
– 中碳钢和中碳合金结构钢整体淬火或淬火后 200℃以下回火的马氏体组织的检验,
第九章 钢的显微组织评定
龚应时
第一节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显微 评定方法
(GB/T10561-2005)
适用范围
– 适用于经过压缩比大于或等于3的延伸 变形(轧制、锻造、冷拔等)的钢材中 非金属夹杂物的显微评定
试样的选取与制备
– 变形方向,面积200mm2
显微评定方法(100X)
– 评级图:ISO评级图 – 检验方法:A法、B法 – 结果表示 – 试验报告
试样的制备
– 在交货状态的材料切取,尺寸:φ10~12mm, 10×10mm
晶粒度的显示方法
– 铁素体钢的奥氏体晶粒度
渗碳法 网状铁素体法 氧化法 直接淬火法 网状渗碳体法 网状珠光体(托氏体)法
奥氏体钢晶粒度
– 化学试剂显示法 – 电解腐蚀显示法
铝及铝合金晶粒度 铜及铜合金晶粒度 镁及镁合金晶粒度 镍及镍合金晶粒度 锌及锌合金晶粒度
晶粒度的测定方法
比较法:通过与标准评级图对比来评定。
– 评级图四个系列 :无孪晶晶粒100×、有孪晶晶粒 100×、有孪晶晶粒75×、 钢中奥氏体晶粒

面积法 截点法
– 直线截点法 – 单圆截点法 – 三圆截点法
报告
第三节
低碳钢冷轧薄板铁素体晶粒度
的测定法
(GB/T4335-1984)
标准规定
– 马氏体的级别1~8级,放大倍数500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七节
钢质模锻件金相组织评级图与 评定方法
(GB/T13320-1991)
适用范围
– 调质处理或正火处理的汽车、拖拉机、通用机 械等结构钢锻件,不适用于锻件脱碳、过热、 过烧等组织的评定。
一、试样的选取(A)截面尺寸 小于40mm,取 整个截面(B)截面尺寸 40-60mm,取中心试样 (C)截面尺寸大于60mm,取边部和中心试样。
GB/T10561-2005标准中夹杂物的评定类型
A:硫化物类(灰色条状) B:氧化铝类(黑色带角并沿变形方向排成一行——至 少 三颗) C:硅酸盐类(深灰色条状) D:球状氧化物类(深灰色) DS:单颗球状氧化物(深灰色——直径≥13μm)
夹杂物的评级界限:长度、颗数、直径(最小值)
级别(i) A总长度(μm) B总长度(μm) C总长度(μm) D(颗数) DS (直径μm)
0.5 37
17
18
1
13
1.0 127
77
76
4
19
1.5 261
184
176
9
27
2.0 436
343
320
16
38
2.5 649
555
510
25
53
3.0 895<1181 822 <1147 746 <1029 36 <49 76 <107
夹杂物宽度极限值(μm)
类别
细系
粗系
最小宽度(μm) 最大宽度(μm) 最小宽度(μm)
魏氏组织的评定(100×)
针状铁素体的数量、尺寸、奥氏体晶粒大小为原则
评级图:二个系列、六个级别 A系列:含碳量0.15~0.30% 钢的魏氏织 B系列:含碳量0.31~0.50%钢的魏氏组织
第五节 钢的脱碳层深度测定方法
(GB/T224-1987)
适用范围
– 测定钢材及零件的脱碳层深度 – 全脱碳与部分脱碳
适用 范围
– 含碳量小于0.2%的低碳(低碳低合金)冷轧薄板的铁 素体晶粒度
试样的制取:取平行于压力加工方向截面
晶粒延伸度e=n1/n2 :n1横向所切割的晶粒数; n2 纵向所切割的晶粒数。
测定方法(100×)
– 比较法:评级图Ⅰ( e=1)、评级图Ⅱ( e=2)、评 级图Ⅲ( e=4)
评级图:三个系列、六个级别
A系列:铁素体晶粒外围被渗碳体网包围 的比率作为评定原则
B系列:渗碳体颗粒构成单层、双层、多 层不同长度链状和颗粒尺寸的增大为原 则
C系列:点状渗碳体向不均匀的带状过渡 为原则
低碳变形钢的珠光体评定(400×)
(碳的质量分数≤0.10~0.30%)
评级图:三个系列、六个级别 A系列:含碳量0.10~0.20%冷轧钢,渗碳
体颗粒聚集并趋向带状为原则
B系列:含碳量0.10~0.20%热轧钢中细粒 状珠光体向片状珠光体过渡为原则
C系列:含碳量0.21~0.30%热轧钢细粒状 珠光体向不均匀的珠光体带状过渡为原 则
带状组织评定(100×)
带状贯穿视场的程度、连续性、变形铁素体晶粒的多少为原则
评级图:三个系列、六个级别 A系列:含碳量≤0.15 %钢的带状组织 B系列:含碳量0.16~0.30% 钢的带状组织 C系列:含碳量0.31~0.50%钢的带状组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