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王力《古代汉语》考研笔记(免费下载)

王力《古代汉语》考研笔记(免费下载)

中山大学汉语史与古文字专业03及04年博士生入学古汉语试题(部分)古汉语试题(汉语史、古文字专业通用)03年翻译《汉书-师丹传》04年一、据《左传》一段文字,分析“于”、“以”用法。

二、标点并翻译《左传》中一段文字。

三、简述下列出土材料的大意及语言学价值。

(碑刻)四、失记。

前两个题是《国语》中的材料,一段是曹刿问何以战,第二段是标点并翻译”庄公观社“。

第三题是段墓志材料。

问题一:隶定并标点。

问题二:概述大意,并指出汉语史研究的价值。

清华大学2001年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古代汉语试题一、名词解释。

每题2分,共10分。

1、简牍2、汗青3、帙4、付梓5、句读6、衍文7、文、字8、《马氏文通》9、押韵10、破读二、请简答并举例(每题4分,共20分。

)1、连绵字2、三十六字母3、反切4、今体诗及其特点5、十三经注疏三、填空。

每空0.5分,共30分1`中国古代研究语言的学问称作(),包括()、()、()三个部门。

2、汉字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其形体演变大致经历了()时期、()时期、()时期、()时期、()时期、()时期。

3、迄今发现最早的系统汉字是()年前的(),是()世纪末在()出土的。

4、说文解字是()时期的()撰写的中国第一部字典。

书中把所受的万余字分成()部首,以()为正体,兼收()、()。

5、“六书”始见于(),一般指()()()()()()。

6、汉字记录汉语的基本特点是()。

汉字基本上属于()文字,严格讲现代汉字是()文字。

7、清正确读出下面的地名、人名:龟兹月氏吐番镐京涪陵米芾女娲皋陶单于?食其8、请分析下面汉字的音节结构|声|韵|调|9、填补空缺书名作者成书年代价值———————————————————————————————————广雅疏证说文解字注中原音韵———————————————————————————————————四、请回答。

每字0.5分,共10分,第二题酬情加5—10分1、指出下面词语的本义写、书、题、临、陵、天、鄙、即、既、因2、请为下列几组汉字正确标音,并试解释形声字声符变读的原因。

帝谪虹豇贡扛坻邸馥愎五、分析句子结构。

共10个单句,每句1分。

共10分1、五侯九伯女实征之2、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3、大哉尧之为君!4、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5、谁为为之,孰令听之6、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7、谁为大王为此计者?8、老臣窃以为媼之爱燕后贤于长君。

六、请指出句中词类活用现象。

每题1分。

共5分1、疆本而节用则天下不能贫2、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4、人不能以死免其君我谬之不详赦之以劝事君者5、惟天为大惟尧则之七、标点并翻译。

15分1、下臣不幸属当戎行无所逃匿且擢奔辟而忝两君臣辱戎士敢告不敏摄官承乏2、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者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媼尊长安君之位而日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媼为长安君计短也固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君之所使之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3、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昏昏之事者无赫赫之功4、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共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伍子胥曩载而出昭关夜行而书伏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现代汉语及古代汉语2005年考博试题11月22日更新:一、(1、2 选一 3、4选一)1、简述语言学和音位学的区别。

(8分)2、简述普通话的声韵配合规律,并简要说明原因。

(8分)3、有人说汉语韵母有39个,有人说有37个,也有人说有35个,请说明原因。

(12分)4、举例说明音位学的归纳标准。

(12分)二、(1、2选一 3、4选一)1、语言类型学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

(12分)2、什么是配价语法?它对对外汉语教学有什么意义?(12分)3、语法项目排序在汉语教学中有什么意义?(18分)4、什么是语法化?它的特点是什么?语法化和词汇化有什么区别?(18分)三、有人说在中国没有必要引进语素和词,请说明原因,并说说你的看法(20分)四、翻译古文《国语》中的一段。

(15分)六、评述王念孙《读书杂志》中的一段(15分)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09年博士入学专业试题现代汉语及古代汉语一、(1、2 选一3、4选一)1、简述语言学和音位学的区别。

(8分)2、简述普通话的声韵配合规律,并简要说明原因。

(8分)3、有人说汉语韵母有39个,有人说有37个,也有人说有35个,请说明原因。

(12分)4、举例说明音位学的归纳标准。

(12分)二、(1、2选一3、4选一)1、语言类型学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

(12分)2、什么是配价语法?它对对外汉语教学有什么意义?(12分)3、语法项目排序在汉语教学中有什么意义?(18分)4、什么是语法化?它的特点是什么?语法化和词汇化有什么区别?(18分)三、有人说在中国没有必要引进语素和词,请说明原因,并说说你的看法(20分)四、翻译古文《国语》中的一段。

(15分)六、评述王念孙《读书杂志》中的一段(15分)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一、名词解释(每个4分)1、萨丕尔《语言论》2、预设3、语境4、化石化5、亲属语言二、简述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学习/习得的异同。

(10分)三、语言变异的种类及原因(10分)四、语言层次性理论在语言规范工作的运用。

(20分)五、1、语言动态理论对语言研究的影响(20分,二选一)2、中介语理论是什么?在中国近二十年来的发展情况。

六、1、词类划分有没有必要?有必要的话,哪种标准最实用,请从中文信息处理的角度或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论述。

(20分,二选一)2、怎样解决中文信息处理中的“瓶颈”问题。

第一部分古代汉语基础知识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1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2)按音序排列。

3)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

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 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1)直训:也叫语词式。

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

如:元,始也。

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

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

如:斗,十升也。

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

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

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

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

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出版。

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

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

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

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

1986年第一卷出版,1994年出版最后一卷。

全书十二卷,共收单字二1万二千个左右,词目约三十七万条,五千余万字。

是一部大型的历时性的详解语文词典,它试图从语词的历史演变过程加以阐述,古今兼收,源流并重。

首先,这部词典是迄今汉语语文辞书中搜罗最为宏富的一部大型语挥文词典。

其次,这部词典引例丰富,是在收集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编写成的,保证了收词立目、释义探源方面能超逸前人。

8)《经传释词》:清王引之著,是一本着重研究先秦和汉代经传中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

9)《词诠》:近人杨树达著。

这部书收集了古书中常用的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及一部分代词、动词、副词,说明它们的用法、意义并引书证。

(10)《诗词曲语辞汇释》:近人张相著。

这部书汇集了唐宋金元明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鱼词537个,作者从大量的材料中加以比较推敲,考释语辞的含义和作用。

这部著作是我们阅读和研究古典诗词曲的重要参考书和工具书。

二、汉字的结构1、汉字的结构与“六书”1)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2)象形:象形字的结构特点是依样画葫芦,即许慎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如日、月、止、目、人、车、行、牛、瓜、眉、虎、高、夕、犬、女等。

3)指事:许慎的定义是“视而可识,察而见意。

”一眼看去就可以认识大体,仔细观察就发现意义所在。

如:上、下、中、亦(腋)、本、末、未、寸、刃、甘等。

4)会意:许慎:“比类合谊,以见指挥”,字面意思是会合成意,即由若干符号相互构成一种联系来表达某种意义。

如:逐、取、武、及、戒、朝、暮、牧等5)形声: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个部分表示意义或字义的属类,叫形符(或意符);另一部分大致地表音,叫声符。

如:江、河、杨、柳等。

6)假借:许慎:“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有些词原先没有为它造过专用字,只是从现成的字中选取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后来习惯了,这个字也就归它使用了。

如:莫。

7)转注:许慎:“建类一首,同意相受。

”即两个字的部首相同、两个字的意义有引申关系。

如:考、老。

8)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的位置:(1)左形右声。

如:松、理、越。

(2)右形左声。

如雕、期、鸿、救。

(3)上形下声。

如茅、空、简。

(4)下形上声。

如基、裳、姿。

(5)外形内声。

如园、闾、街。

(6)内形外声。

如辩、闻、雠。

9)形符和声符位置有反常的情况:如“视、祁、锦、钦、冯、和、蚀”是右形左声,“钊、到”是左形右声,“闷、问”是内形外声,“闺、阁”是外形内声,“孟”是上形下声,“笃、筑、竺”是下形上声。

10)形符和声符不能按自然结构分析:(1)形符偏于一隅:修、倏、腾、滕、裁、栽、颖、颍、佞、疆。

(2)声符偏于一隅:旗、施、徒、徙。

(3)形符藏于声符中间:赢、羸、辩、辨、哀。

(4)声符藏于形符中间:裹、衷、戚。

(5)互相穿插,分合离奇:随、游、赖。

11)省形和省声:有少数形声字,它的形符或声符已经简省,必须补全才能起表意或表声作用。

如:釜,从金省,父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