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思维
中医是一种医道,不是单纯的依照指标而治病,因为古人很聪明,知道我们人不是依靠指标而活着,而是依靠我们的感觉而活着。
中医在诊疗过程中很注重思维的灵活转换,思维的发散和联系。
医者,意也。
中医来源于自然,所以中医的临床思维也跟自然密切相关,来源于生活的观察,司外揣内,取物比类。
所以现存最早的《黄帝内经》就是一部很好的知道我们思维的医书,反应了我们祖先思维的丰富致密,《黄帝内经》虽然没有直接教我们怎么进行治病,但是,《黄帝内经》给我们思维的指导,让我们从中领悟治病的道理,所以圣人教我们以渔而不以鱼。
阴阳
《黄帝内经》讲:“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说明了世界的万物相互对立的双方都可以用阴阳来表达,所以对于疾病也是一样的,病证不外阴阳而已,所以我们治病要“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只要我们阴证阳证判断对的话,用药的主要方向就不会错了。
阴阳不仅知道我们的的诊断,也指导我们组方,张介宾曾经说过:“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胜而泉源不竭” 。
谆谆告诫我们不应该单用阴药或单用阳药。
应该阴阳同调,因为阴阳是互根互用的,我们要善于利用体内自我调节的机能。
恢复机体的运转而不是见什么症用什么药,要认识到我们的身体有机统一的整体,也要考虑到社会和自然对我们的影响。
喻嘉言在《寓意草》曾写到:“上脱者,用七分阳药,三分阴药而夜服,从阴以引阳;下脱者,用七分阴药,三分阳药而昼服,从阳以引阴也。
”
五行中医的五行学说是一门很有辩证,联系,发展等有用学说,然后很多人不懂五行的道理,恶意诋毁五行学说,说其不科学的。
五行实际上是五种气的运动,古人认为世界是由五种气所构成的,世界的万物都在五行之中,西游记的孙悟空一心想逃离五行之外,然而还是逃脱不了五行的束缚,最终被压与五指山下。
五气分为木火土金水,东方肝木主生发,南方心火主炎散,西方肺金主肃杀,北方肾水主收藏,中央脾土主化万物。
以此来对应我们的人体的五藏,从而揭示了五藏的特性,使我们对身体五藏的运动变化,习性有了了解,从而达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目的。
五行与四季联系起来并且还可以和五藏联系起来,通过了解四季的习性,从而可以很好的指导我们养生和防病。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就很好的把五藏和四季五行联系的介绍了养生的智慧。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春天万物生发,在五行为木,木之性为生发,所以天地的万物都生长,大自然处于一派生机勃勃之象,我们人生为万物之灵长,我们更应该顺应这种气机,晚睡而早起,放松身心,慢慢的散步于大自然的气息之中。
万物都是在生发之中,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应该“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对一切持着宽怀的态度。
同时我们的思想也在成长,善心和恶心都会生长,所以我们通过宽恕,使善心增长,这样的话,人类的社会更加的和谐,所以来着社会的压力,人际关系的紧张都会为之缓解,这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都有很好好处的。
这不仅仅是养生的内容,更是临床的思维。
在春天,我们用药也应该顺应身体需要生长的信息,而使用有利于生发的药物。
或许可以达到事半工倍的效果。
能治未病更是医术高超的表现,秦越人说他们兄弟三人,大哥在病为萌发的时候就进
行治疗所以医术最高。
现在生活节奏快,压力大,设防心强,人际关系尔虞我诈,所以很多人会得情志病。
这在西医就只好通过心理医生的指导治疗了。
但是我们中医的五行学说则对情志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思路。
肝木主怒,心火主喜,脾土主思,肺金主悲,肾水主恐。
我们有时候因为上司的,父母的责难而火气难平,怒不可揭,而导致身体疾患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告诉他们一件使他们悲伤的事情,用悲来胜怒就可以解决了,减少怒伤肝而对身体造成影响。
情志相克治病,罗大中讲过一个病例很具有代表性“有一个女子二十多
岁,患了怪病,不吃东西。
每天只吃一点点东西,没食欲,整天不说话。
脸冲着墙,有大半年了。
父母着急。
所以请了许多医生,来了后都觉得奇怪,这是什么病呀?都没有治疗思路,方子也不灵。
朱丹溪来了也觉得奇怪。
因为这人根本不搭理他。
诊脉完,他有点数了。
来,叫父母都出来,其他人回避一下。
跟他们说,没出嫁是吧?她想男人了。
这父母一听,真是神医呀。
真跟这事有关。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订婚了。
但是订婚后,小伙子出差了,到广东经商了。
这本是好事,可是他一走几年没回来,还音讯皆无。
她受不了,患上了病。
朱丹溪确定了病的来因,这是情志而导致的疾病。
治疗呢?他跟父母说,此思想气结病也,药不得独治。
这是不能单独用药物来治疗的。
朱丹溪说,你们要接受,她思虑过重,我要气她来治她。
他们觉得奇怪,得病了还气她,这能治吗?“父以为不然。
”朱丹溪见他们不理解,我去气她,但有条件,要知道我是在治病,不要因此对付我。
父亲说行,你去吧。
我们心里有数。
朱丹溪走进房间,上去指着她说,你可不怎么样,不守妇道呀。
你有人家了,你怎么看上别人了?“责以不当以外思”,开始生气了。
朱丹溪还不够,上去给她一耳光。
想想反应吧。
她大怒,“大怒而哭”。
朱丹溪叫父母来劝父母。
气息了,不哭了。
哭饿了,要吃东西。
” 这个是情志疗法的典型例子。
怒胜思,喜胜忧。
就这就治疗好了,这就是心病须要心药医,如果用药物治疗或心理医生的话,疗效肯定没有情志疗法好。
然而情志疗法就根源于五行相生相克上,证明了我们中国人伟大的思维能力。
中医是来源于自然,所以我们在临床要一定好好运用我们的说理工具,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