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心理过程的内容:心理学把心理过程划分为三个具体过程:1)认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

思维是认识的核心。

2)情感过程,它是人在认识事物时产生的各种内心的体验,如喜、怒、哀、惧等。

3)意志过程,它是人在活动中为了实现某一目的,对自己行为的自觉组织和自我调节。

心理过程是统一的。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者相互联系。

认识过程是最基木的心理过程,它是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基础。

情感过程是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动力。

意志过程对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貝有调控作用。

二、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1)直觉行动思维,就是儿童在动作屮进行思维。

2)具体形象思维是指儿童思维主要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对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

它有以下两个特点:(1)具体性喝形彖性(2)开始认识事物的属性3)抽象逻辑思维,就是使用概念、判断、推理的思维形式进行的思维。

学龄初期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有以下两个特点:(1)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但仍带有很大的貝体性。

(2)不自觉性与自觉性在思维活动中进行消长的过程。

三、皮亚杰的儿童智慧发展理论(-)智慧发展的阶段,这一过程分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细分为六个了阶段:(1) 0-1个月,反射活动阶段(2)1〜4个刀,习惯动作时期(3)4〜10个月,有口的的动作形成吋期(4) 10〜12个月,手段和目的之间分化并协调的时期(5)12〜18个月,感知运动智慧时期(6)18〜24个月,感知运动智慧的综合时期2.前运算阶段(2〜7岁),分为两个子阶段:(1)2〜4岁,象征思维阶段,已经出现了象征符号的机能。

(2)4〜7岁,知觉的半逻辑思维阶段,开始从表象思维向运算思维进展。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形成初步的运算结构,运算获得了可逆性。

这一阶段的儿童发展了接触自我中心的作用,并出现了守恒的概念。

4.形式运算阶段(从11或12岁开始)(-)教育对儿童思维发展的影响教育必须要按照儿童的智力或思维结构及具发展阶段來组织和实施。

教育对于儿童思维的发展是重要的,但又不是无限和万能的。

教育不能超越发展阶段和现冇的认知结构水平。

教育也不能随心所欲的加速儿童的认知过程。

教育的最高要求应该使学牛具有逻辑推理能力和掌握复杂抽象概念的能力。

(三)语言与儿童思维的关系第一,思维和语言是异源的。

第二,语言是构成逻辑的必要条件。

四、昂德将情绪的社会性参照的发展经历划分为四个水平:1)0〜2个月:不完整的面部知觉。

2)2〜5个月:无评价的面部知觉。

3)5~7个月:对表情意义的情绪反应。

4)7〜10个月:在因果关系参照中应用表情信号。

五、托马斯的气质分类:1)容易照看型,占40%这类婴儿生理节律有规律,比较活跃,容易适应环境,如容易接近陌生人,容易接受新的食物,容易接受安慰等;情绪比较积极、稳定、友好、愉快,喜悦的情绪占主导;求知欲强,在活动中比较专注,不易分心;爱游戏,容易得到承认的关爱。

2)难以照看型,占10%这类婴儿生理节律混乱,睡眠、饮食及排便等技能缺乏规律性; 情绪不稳定,易烦躁,爱吵闹,不容易接受承认的安慰,对新环境不容易适应,表现为易退缩和易激动;主导情绪消极,紧张,焦虑强烈;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容易分心;难以与丿成, 与丿成人系密切o3)缓慢发动型,占15%良类婴儿不活跃,情绪比较消极,表现较为安静和退缩,对环境刺激的反应比较温和和低调,对新环境的适应比较慢,通过抚爱和教育能逐步适应新环境。

4)混合型,除上述三种以外的占35%o六、依恋形成的阶段1)无分化阶段(0~3个刀)2)低分化阶段(3〜6个月)3)依恋形成阶段(6个月至2.5岁)4)修止目标的合作阶段(2.5岁以后)七、电视对儿童攻击行为有哪些影响?1)它教给儿童一些攻击性的行为方式2)它使儿童放松了对攻击行为的抑制,使暴力合法化3)它降低了儿童对暴力的皱感性,并习以为常4)它使儿童对现实的想象建立在自己的行动上,过分地认为自己是受害者,由报复发展到攻击八、(论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科尔伯格把儿童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水平一:前习俗道徳水平。

阶段一:以服从与惩罚为取向。

阶段二:以工具性口的为取向。

水平二:习俗道德水平。

阶段三:以“好孩了”为取向。

阶段四:以维持社会秩序为取向。

水平三:后习俗道德水平:阶段五:以社会观念为取向。

阶段六:以价值观念为取向九、(简答)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1)换位思考问题2)移情作用3)父母抚养方式4)不同文化的影响十、(论述)影响儿童同伴交往的因素:(-)儿童自身的特点1、行为特征,它是儿童社会能力的重要体现。

2、认知能力,它与鹅绒社交地位有着密切的联系。

3、身体吸引力,5岁前,有吸引力的儿童和无吸引力儿童Z间的行为差异很少,但5岁以后无吸引力儿童的攻击行为多于有吸引力的儿童,且反应方式更消极。

(二)外部环境的作用1、父母的鼓励,父母的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1)为孩了彼此间的接触提供便利的条件(2)通过捉供建议和指导彩响孩子的社会交往(3)父母自身的不同风格对儿童社会化地影响2、教师的影响,教师对一个儿童特征和价值的认可程度会通过一种复杂的方式影响着其他儿童对这个儿童的接纳性。

3、玩具及电视,艺术、建筑类的玩具,积木和拼图游戏,往往和独立游戏以及平行游戏冇关;开放性的、非构造类的玩具则与合作性游戏冇关。

I—> (简答)游戏屮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1)儿童在游戏中不断获得并且检验自我力量,形成积极的自我形象。

2)儿童在游戏中逐步掌握应对挫折和宣泄压力的止确方法,口信心和白尊心不断增强。

3)儿童在游戏中获得基本的社会技能,淫会协调并月•整合自我感情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

探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是记忆的三类模式1)感觉记忆是刺激信息作用于感觉器官,便得到暂时的储存,通常为1・3秒。

2)短时记忆是信息被加工后能保持在1分钟Z内的记忆。

3)信息长时期储存,甚至保持终身,成了长时记忆。

探儿童记忆策略的发展经历以下四个阶段:1)无策略阶段2)部分策略阶段3)策略效果脱节阶段4)有效策略阶段探儿童记忆策略的具体表现:1)视觉重复策略2)特征定位策略3)复述策略4)组织性策略5)提取策略探到了30个刀至36个刀之间,儿童已经习得了三个关于符号的概念:1、表征洞察2、双重表征3、表征特定性探幼儿的计数活动受五个原则支配:1)对应原则2)稳定次序原则3)基数原则4)抽象原则5)次序无关原则探情绪和感情对学前儿童成氏具有重要的心理价值。

第一,人类婴儿具有先天情绪反射,是今后情绪、感情发展的起点。

第二,情绪是激活婴儿心理活动的行为和驱力,是对个体本能需要的加强和放大,也是各种复杂社会行为的信号。

第三,情绪具冇组织功能,能不断的发动和组织人的探究行为,促进或干扰认知的发展。

第四,情绪有人际交往功能。

如社会性微笑是亲子感情及至所有社会交往的媒介。

探科尔伯格把儿童性别守恒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1)性别标志。

2)性别固定。

3)性别一致性探儿童语言的准备:第一阶段,简单咅节(0〜3个月)第二阶段,连续音节(4〜8个月)笫三阶段,模仿音节(9~12个刀)标志着儿童说话己经开始萌芽。

探语法结构的发展:研究表明,2〜6岁的儿童的语法结构大致按照以卜•趋势发展:1)从浑沌一体到逐步分化2)句子结构从简单到复杂3)句子结构从不完整到完整4)句子长度由短到长探为什么母亲是婴幼儿的“第一重要他人”首先,母亲是婴儿最重要的刺激源。

其次,母亲是婴儿最丰富的影响源。

最后,母亲是婴儿最重要的情感源。

探影响依恋安全性的因素:(-)稳定的照看者,是儿童依恋形成的必要条件。

(二)照看的质量,首先照看的态度对依恋形成有重要影响;其次是照看的环境。

(三)儿童的特点,难以照看型气质的儿童和敏感一退缩型儿童,其母亲的抚养困难程度,显著高于容易照看型气质的儿童的母亲,另外儿童的智力水平及生理缺陷对依恋的发展具冇重要影响。

(四)家庭的因素,事业、婚姻失败、经济困难和其他一些因素都会影响父母对儿童的照看质量,从而破坏儿童的依恋安全。

探婴儿期同伴相互作用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客体屮心阶段2)简单相互作用阶段3)互补的相互作用阶段探豪斯将儿童的社会游戏划分为五个不同的层次:层次一,平行游戏层次二,共同关系焦点的平行游戏层次三,简单的社会游戏层次四,共同意识的互补性和互惠的社会游戏层次五,互补和互惠的社会游戏探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1)涂鸦期2)象征期3)定型期4)写实期探如何读懂儿童画1)作画的顺序2)形彖的大小3)人物关系4)细部处理5)图画的色彩探婴儿游戏心理的发展趋势1)游戏的类型以练习性游戏为主,并口主要表现为感觉一动作游戏。

2)游戏的认知结构不断分化。

3)游戏的社会成分不断壇加。

探幼儿游戏心理的发展趋势1)游戏类型日益齐全,并口以彖征性游戏为主导。

2)游戏的象征功能不断丰富、完善。

3)游戏的社会性成分F1益多样化。

1.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

2.个性是一个人的心里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形成的。

3.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设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4.人脑由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构成。

5.皮层是控制整个机体活动的最好管理者和调节者,最新资料表明由1000亿个脑细胞分6层组成。

6.枕叶一视觉颛叶一听觉顶叶一躯体感觉额叶在人的心里活动屮具有特殊的作用,控制着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

7.观察法是科学研究最基木得方法。

8.认知指的是那些使头脑屮产生认识的内部处理过程和结果。

9.认知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10.感觉和知觉是人类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是一切信息加工的资料来源,是认识活动的开端。

11.6个月婴儿的视觉功能在许多方面已接近成人。

12.儿出生后2个月的婴儿对鲜艳明亮的物体,尤其是对人脸容易产生视觉集中,表现出意味深长的偏好。

13.波t较长的暖色,如红、橙、黄色,比波t较短的冷色,如蓝、紫色,更容易引起婴儿的喜爱,红色物体特别容易引起婴儿兴奋。

14.儿童在识别颜色过程中,一般先认识颜色,然后才学会标志颜色的词。

15.5岁是儿童颜色命名和再认能力发展的转折点。

16.婴儿对声音的强度、频率、持续时间及定时的差异具冇一定的敏感,最典型的反应是低频声音对婴儿的安抚作用。

胎儿对父亲的声音比对母亲的声音更容易接受。

17.婴儿的听觉定位表现出令人费解的U型发展。

18.四个半月的婴儿听到自己的名字会转过头去。

19.儿童的听觉影响着语言的获得、思维的发展和人际交往的开始。

20.美国心理学家范茨设计“注视箱”来研究婴儿的视觉特点。

21.范茨的偏爱物测验。

22.复杂程度越高的图形,婴儿注视的吋间越长。

23.婴儿更倾向于中等复杂程度的视觉刺激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