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上古神话袁珂(1916—2001)生于四川新都县新繁镇,神话学家。
本名袁圣时,笔名丙生、高标、袁展等。
1950年,第一部神话专著《中国古代神话》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作者对浩瀚的古文献资料,考辨真伪,订正讹误,加以排比综合,把中国汉民族片断的古神话资料熔铸成一个有系统的整体,提供了一部具有汉民族古神话特色与风格的文学作品,由此奠定了袁珂先生的学术声望。
之后,袁珂先生先后撰写了《中国神话传说》、《古神话选释》、《神话论文集》、《袁珂神话论集》、《中国神话百题》、《中国神话传说》、《中国民族神话词典》、《神话故事新编》、《中华文化集粹丛书·神异篇》》、《山海经校注》、《巴蜀神话》(合著)等20多部著作以及800余万字的论文。
袁珂先生的大多数著作在香港、台湾均多次翻印,在国外有俄、日、英、法、意、西班牙、捷克、韩国、世界语等多种译本。
其作品被中国、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入选学校课本。
1、神话的概念:1903 《新民丛报》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神话常以神,包括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为主人公,情节一般包括变化、神力和法术。
(故事性)最古老的民间文学形态,在汉字出现以前就已经产生,并长期流传。
2、神话的记录与保存中国上古时代的神话思维相当发达,已经产生了众多的神灵和相应的传说故事。
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再加上儒家对神话采取排斥的态度,致使上古神话在文献古籍中载录甚少,资料零散不全。
在《山海经》、《穆天子传》、《楚辞》、《淮南子》等晚出的著作中保存着一些上古神话,虽然经过后人的加工、修改、润色,但多数还是保存了原始神话的精华,不失为一份最早的优秀的文学遗产。
《山海经》——中国先秦古籍。
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
有些学者则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
《山海经》全书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共约31000字。
记载了100多邦国,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讯息。
其中《山海经》所载的大部分是历代巫师、方士和祠官的踏勘记录,经长期传写编纂,多少会有所夸饰,但仍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山经第一卷《南山经》第二卷《西山经》第三卷《北山经》第四卷《东山经》第五卷《中山经》海经第一卷《海外南经》第二卷《海外西经》第三卷《海外北经》第四卷《海外东经》第五卷《海内南经》第六卷《海内西经》第七卷《海内北经》第八卷《海内东经》第九卷《大荒东经》第十卷《大荒南经》第十一卷《大荒西经》第十二卷《大荒北经》第十三卷《海内经》《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宗室淮南王刘安招致宾客,在他主持下编写的。
据《汉书·艺文志》云:「淮南内二十一篇,外三十三篇」,颜师古注曰:「内篇论道,外篇杂说」,现今所存的有二十一篇,大概都是原说的内篇所遗。
据高诱序言,「鸿」是广大的意思,「烈」是光明的意思。
作者认为此书包括了广大而光明的通理。
全书内容庞杂,它将道、阴阳、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糅合起来,但主要的宗旨倾向于道家。
《汉书·艺文志》则将它列入杂家。
《淮南子》——《汉书·艺文志》著录内二十一篇,外三十三篇,内篇论道,外篇杂说。
今存内二十一篇。
以道家思想为主,糅合了儒法阴阳等家,一般列《淮南子》为杂家。
实际上,该书是以道家思想为指导,吸收诸子百家学说,融会贯通而成,是战国至汉初黄老之学理论体系的代表作。
《淮南子》在阐明哲理时,旁涉奇物异类、鬼神灵怪,保存了一部分神话材料,像“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等古代神话,主要靠本书得以流传。
3、上古神话分类及篇目欣赏●创世神话始祖神话征服自然神话发明创造神话战争神话A 盤古開天辟地(创世神话)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
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為地。
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於天,圣於地。
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
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盤古极長。
后乃有三皇。
——《艺文类聚》卷一引《三五历纪》三皇:●(1)燧人、伏羲、神农(《尚书大传》)(2)伏羲、女娲、神农(《风俗通义》)●(3)天皇、地皇、泰皇(《史记》)(4)天皇、地皇、人皇(民间传说)B 女媧造人(始祖神话)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黃土作人。
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於泥中,举以为人。
故富贵者,黃土人;贫贱凡庸者,縆(g eng)人也。
——《太平御览‧風俗通》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
天不兼复,地不周载。
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顓民,鸷鸟攫老弱。
於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顓民生。
——《淮南子‧覽冥训》男女始祖唐‧李冗《独异志》卷下:「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
议以为夫妇,又自羞耻。
兄即与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遗我兄妹二人为夫妇,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
」于烟即合,二人即结为夫妇。
」此说即为伏羲女娲再造人的传说大略。
又在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第六章中有:「清初陆次云的《峒溪纤志》中里面说:苗人腊祭曰报草。
祭用巫,设女娲、伏羲位。
」至现代的人类学者实地考察后,才得到这些苗族的传说。
按他们的传说,苗族全出于伏羲与女娲,他们本为兄妹,人类在遭到洪水后,人烟断绝,仅存他们二人,他们为了延续人类,便结为夫妇。
C 征服自然神话夸父逐日(旱灾?)后羿射日(旱灾?)鲧禹治水(水灾)精卫填海(水灾/填海造田?)参考译文:夸父与太阳赛跑(追赶太阳的影子),追赶到太阳下落的地方时,(他感到)渴,想要喝水,在黄河、渭水里喝,黄河、渭水不够喝,(于是去)北边喝大湖的(水),未等(喝到),在半路因口渴而死。
遗弃他的手杖,化成了(一片)桃林。
●《山海经·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
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
后土生信,信生夸父。
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
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
”●《列子·汤问》:“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
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
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
邓林弥广数千里焉。
”日与月东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
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山海经·大荒南经》有女子方浴月。
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
——《山海经·大荒西经》帝降夷羿,革孽夏民。
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嫔?——屈原《天问》《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
高诱注;“姮娥,羿妻;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未及服食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
《初学记》卷一引古本《淮南子》,于“姮娥窃以奔月”句下,尚有“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十二字。
●根据古书《山海经》的描写:“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意思是说:西王母的形状“像人”,却有豹子一样的尾巴,老虎一般的牙齿,颇有威仪)●但是在《穆天子传》里,西王母的言行却又像是一位温文儒雅的统治者。
当周穆王乘坐由造父驾驭的八骏周游天下时,西巡到昆仑山区,他拿出白圭、玄壁等玉器去拜见西王母。
第二天,穆王在瑶池宴请西王母,两人都作了一些诗句相互祝福。
●《汉武帝内传》谓她是容貌绝世的女神,并赐汉武帝三千年结一次果的蟠桃。
道教在每年的三月初三庆祝王母娘娘的诞辰,此日举行的隆重盛会,俗称为蟠桃盛会。
据有些学者的观点,青海湖,就是西王母“瑶池”。
《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在石窒会见西王母后,送上白色的玉圭和黑色的玉壁,还有一些彩色的丝帛。
次日,西王母在瑶池(青海湖)摆下盛宴款待周穆王。
西王母还文采飞扬地为周穆王献诗一首“白云在天,丘陵自出,首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
”周穆王亦吟诗唱和“予归东土,和治诸夏。
万民平均,吾顾见汝。
比及三年,将复而野。
”特洛伊战争●佩琉斯婚宴不和女神埃里斯金苹果●赫拉、阿芙罗狄特、雅典娜●帕里斯牧羊人特洛伊王子●希腊海伦墨涅劳斯国王精衛填海(洪水神话)●发鸠之山,其上多柘(zhe) 木。
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名自詨(xiao);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於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街西山之木石以堙(yan) 於东海。
——《山海經‧北次三經》D 战争神话刑天舞干戚●共工争帝1黄帝* 嫘祖2玄嚣——3蟜极——4高辛(帝喾)2昌意*蜀山氏女——3高阳(颛顼)——4穷蝉——《史记·五帝本纪》从前,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王(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首领。
颛顼: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轩辕氏的孙子),(共工)发怒撞不周之山(触:碰,撞。
不周山:传说中的一座大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按,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天有八根柱子支撑,地的四角有大绳拴挂),系挂地的绳子断了。
天向西北方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移动(焉:代词兼语气词,与“于是”或“于此”相当);大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河泥沙朝东南角流去(潦:积水。
水潦,这里泛指大地上的江河。
尘埃:尘土,这里指泥沙。
归:归向,这里指流向)。
据传说,颛顼是黄帝的孙子,他聪明敏慧,有智谋,在民众中有很高的威信。
与颛顼同时,有个部落领袖,叫做共工氏。
据说共工氏姓姜,是炎帝的后代。
他对农耕很重视,尤其重视水利,发明了筑堤蓄水的办法。
颛顼与共工氏之间发生了一场十分激烈的斗争。
失败后,共工愤怒地撞向不周山。
“怒”字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
共工的“怒触”包含有失败的愤怒与不甘心,似乎还夹杂着与对方同归于尽的想法,当然也体现了共工宏大的气势。
E 发明创造神话仓颉造字●《淮南子·本经》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说文解字序》中记载:“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解释说:“颉有四目,仰观天象。
因俪乌龟之迹,遂定书字之形。
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
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
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天地圣人之意也。
”4、神话的思想内蕴●中国神话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尤其反映了先民的现实苦难与生存艰辛。
(苦难的记忆彰显沉重的现实感)●中国神话体现了先民的抗争精神。
(与天地万物的不懈斗争体现了精神的自由与意志的强悍)●中国神话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