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节编制依据 (2)
第二节工程概况 (2)
第三节施工准备 (2)
第四节方案选择 (3)
第五节模板安装及拆除 (8)
第六节质量保证措施 (11)
第七节安全措施 (13)
第八节模板工程设计计算书 (14)
一、墙模板的计算 (14)
二、柱模板的计算(600×600、1000×1000) (22)
三、梁模板的计算(250×700、300×700、900×1200) (38)
四、板模板的计算 (110)
第一节编制依据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施工计算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中
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另外参照本工程施工图纸及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本施工方案。
第二节工程概况
×××工程总建筑面积为36664.27m2。
结构形式:框架-剪力墙结构。
本建筑物主要由三栋主体结构加上裙楼部分连接而成,±0.000以下为一层,地面以上二十四层;结构层高:-1层3.0m、1层4.2m、2层5.4m、3层以上为标准层3.0m。
第三节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1)组织施工技术人员在施工前认真学习技术规范、标准、工艺规程,熟悉图纸,了解设计意图,核对建筑和结构及土建与设备安装专业图纸之间的尺寸是否一致。
(2)编制模板施工方案,对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3)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和技术交底,合格后方可上岗。
2、材料准备计划(详见表3-1)
周转材料计划一览表表3-1
3、中小型机械需用计划(详见表3-2)
中小型机械需用计划一览表表3-2
4、劳动力计划(详见表3-3)
劳动力计划表表3-3
5、模板加工及堆放
本工程木模板由现场加工制作:依据图纸、方案、交底、现场实际尺寸等由木工工长画出示意图,交给班组按施工范围内模板拼装图(模板翻样图)进行实施。
根据现场特点,模板加工在专设的木工棚内进行加工,加工好之后应集中堆放。
最后根据需要用塔吊转运到施工现场指定位置。
第四节方案选择
一、模板设计的原则
本工程考虑到施工工期、质量和安全要求,故在选择方案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几点:
1、模板及其支架的结构设计,力求做到结构安全可靠,成本价格较经济。
2、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使用期限内,能够充分满足预期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3、选用材料时,力求做到常见通用、可周转利用,便于保养维修。
4、结构选型时,力求做到受力明确,构造措施到位,升降搭拆方便,便于检查验收。
5、综合以上几点,模板及模板支架的搭设,还必须符合JCJ59-99检查标准要求,要符合文明标化工地的有关标准。
6、结合模板支架设计原则,同时考虑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充分借鉴以往的施工经验,决定采用以下模板及其支架方案:扣件钢管满堂支撑架、钢管主楞、木枋次楞、木胶合板面层,每施工段一次支模到位,墙柱梁板砼应尽量一次浇筑成型。
二、材料体系选择及搭设方法
按清水混凝土的几何尺寸要求进行模板设计,在满足模板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表面光洁度,阴阳角模板统一整齐。
首先模板选用应按同一批次产品,厚度、颜色应力求一致进行选择。
根据预先画好的拼装图进行模板拼装,要求模板拼缝有严密,整齐一致,观感适宜。
模板加工好以后应预先试拼,符合要求后再成批加工在现场拼装,加工好的模板根据不同部位最好进行编号,以便于重复二次使用。
模板拼缝隙处粘贴双面胶以确保模板拼缝严密,基本保障模板达到不漏浆为原则。
(一)、材料的选择
墙模板
整个墙体均采用15mm厚木胶模板。
木枋和钢管作楞,配套穿墙螺栓12mm使用。
竖向内楞采用40×90木枋,水平外楞采用圆钢管48×3.0。
加固通过在双钢管处打孔拉结穿墙螺栓用"3"型卡子固定在双钢管上。
斜撑采用钢管+U型托。
螺栓采用普通可回收螺栓。
顶板模板
采用15mm厚木胶板,木枋和钢管作楞,木胶板底铺设40×90木枋,通常间距在250。
木枋铺设力求做到整体在一个平面上,面部尽量保持平整。
承重架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钢管脚手架纵、横向间距控制在1200为宜。
在离地面或楼面处并设扫地杆连接,立杆中部根据可需适当加设纵、横杆进行整体连接,立杆上部用可调节顶托,支设时顶托根据梁、板标高进行具体情况进行调节。
梁柱模板
面板采用15mm木胶合面板,40×90木枋(内楞)现场拼制,圆钢管48×3.0(外楞)支撑。
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纹、分层、压痕、划道。
有严重生锈、扭曲的钢筋应禁止使用。
新购买的钢管要有出厂合格证。
脚手架施工前必须将入场钢管分批次进行验收,必要时应进行取样试验,送有相关国家资质的试验单位,进行钢管抗弯、抗拉等力学试验,试验结果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在施工中使用。
(二)、模板支设方法
1 基础模板
1.1地下室负二层基础底板以下地梁、孔桩承台、电梯井处剪力墙均采用砖砌体地胎模。
水泥标砖(MU10)与M5水泥砂浆砌筑120墙做砖胎模,高出台面100mm,施工完后不再拆除。
2 地下室模板
2.1 地下室墙板模
构造要求:次楞(40×90)间距(mm):250;主楞(48×3.0双钢管)间距(mm):500;M12穿墙螺栓水平、竖向间距(mm):500;15 厚木胶合面板。
2.2 地下室梁模板
构造要求:立杆沿梁跨度方向间距La(m):1.20;梁底增加承重立
杆根数:1;立杆承重连接方式:双扣件,宽度大于300、高度大于700梁立杆下用可调顶托;立杆步距h(m):1.50;板底承重立杆横向间距或排距Lb(m):1.20;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a(m):0.10;梁两侧立杆间距(m):1.20;承重架支撑形式:梁底支撑小楞垂直梁截面方向;采用的钢管类型为Φ48×3.0;木方采用40×90mm,15厚木夹板。
梁高大于700时用对拉螺杆一道;梁高大于900时用对拉螺杆二道。
2.3 地下室顶板模
构造要求:立杆横向间距或排距(m):1.10;纵距(m):1.20;步距(m):1.50;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m):0.10;立杆承重连接方式:可调托座,托梁材料为:钢管(双钢管) :Φ48 × 3.0;模板支架搭设高度(m):2.7 m;采用的钢管Φ48×3.0 (mm) ;板底支撑连接方式:方木支撑,木方的间隔距离(mm):250;面板采用胶合面板,厚度为15mm;
2.4 地下室柱模板
构造要求:15厚木胶合板面层;柱模板的背部40×90木方竖楞,间距≤250;支撑竖楞的柱箍,用两根Φ48×3.0钢管,之间用Φ12对拉螺栓相互拉接;对拉螺杆中间根数:柱截面600~900为1根、>1000~1500为2根,其截面方向间距不得大于500;柱箍间距600,上部可逐渐放宽。
3. 1~2层模板
3.1 墙模板
裙楼1层高4.2m、2层高5.4m,模板支设最大高度为二层4.9m。
支设方式
同地下室。
构造要求:次楞(40×90)间距(mm):200;主楞(48.0×3.0双钢管)间距(mm):450;M12穿墙螺栓水平间距600、竖向间距(mm):450;15厚木胶合面板。
3.2 顶梁模
构造要求:立杆沿梁跨度方向间距La(m):1.20;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a(m):0.10;立杆步距h(m):1.50;板底承重立杆横向间距或排距Lb(m):1.20;梁两侧立杆间距(m):1.20;承重架支撑形式:梁底支撑小楞垂直梁截面方向;梁底增加承重立杆根数:1,间距(m):1.20;立杆承重连接方式:双扣件。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Φ48×3.0;木方采用40×90mm,15厚木夹板。
梁高大于700时用对拉螺杆一道;梁高大于900时用对拉螺杆二道。
3.3 顶板模
构造要求:立杆横向间距或排距(m):1.20;纵距(m):1.20;步距(m):1.50;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m):0.10;立杆承重连接方式:可调托座,托梁材料为:钢管(双钢管) :Φ48 × 3.0;模板支架搭设高度4.9;采用的钢管(mm):Φ48×3.0 ;板底支撑连接方式:方木支撑,木方的间隔距离(mm):250;面板采用木胶合面板,厚度为15mm;
3.4 柱模
构造要求:15厚木胶合板面层;柱模板的背部40×90木方竖楞,间距≤250;支撑竖楞的柱箍,用两根Φ48×3.0钢管,之间用Φ12对拉螺栓相互拉接;对拉螺杆中间根数:柱截面600~900为1根、>1000~1500为2根,其截面方向间距不得大于450;柱箍间距600,上部可逐渐放宽。
4. 标准层
4.1 墙模板
构造要求:次楞(40×90木龙骨)间距(mm):300;M12穿墙螺栓水平间距(mm):500、穿墙螺栓竖向间距(mm):500;主楞(圆钢管48×3.0)间距(mm):500;胶合面板,面板厚度(mm):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