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我国行政执法现状与对策

浅析我国行政执法现状与对策

综述近现代以来,建设法治国家已经成为全球各国普遍的一致的选择。

近二十年来,中国的法治建设如同经济建设一样已经步入了快车道。

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制定和修改了多项法律法规,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法律体系,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已经被公民广泛接受。

但是,距离真正的法制国家仍然有一段艰苦的道路要走。

特别在行政执法领域,问题仍旧十分突出,成为制约中国法治进程的瓶颈。

在行政机关的管理活动中,行政执法是极为重要的方面。

从引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案件来看,几乎所有的行政纠纷都是因为行政执法活动而产生的。

1行政执法概述行政执法是实现国家行政管理职能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法制化程度的提高,使得国家的“几乎全部社会生活和整个的国家管理都必然纳入法治的轨道”。

行政执法的对象是多元的,几乎可以涵盖所有的社会主体,行政执法的角度是多层的,几乎所有社会实体的社会权益都能容纳进行政执法的有效保障范围内,行政执法与社会生活的细枝末节“遥相呼应”,使行政法律规范、行政执法权和行政机关人员配备在社会管理中,都占有了很高比重,因此,行政机关能否真正从自身做起,依法行政,才能最终体现社会所赋予的“捍卫法律、保障民权、维护公平与正义、实现依法治国”的自身价值。

2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

但由于受封建传统观念和现实国情的影响,我国行政机关的执法现状面临着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说,行政机关的立法活动不规范、执法机构不健全、执法方式不合理、各机构职责界限不明确、行政执法人员素质不高、各方面监督不力等等。

同时行政执法还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知法犯法、贪赃枉法等问题,在有些地方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

3行政执法存在问题的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颁布实施以后,虽然规定了执法程序,但是一些行政执法机关只是被动应付、消极履行,能省一个环节就省一个环节;还有相当一部分行政机关仍不能按程序规范操作,特别是基层政府,在行政征收、行政处罚中还是靠集中人力强制,不讲也不会依照法定程序实施行政管理。

行政执法人员素质方面的因素,个别执法人员思想道德素质较差,忘记了“执法为民”的宗旨,把执法权当作谋取部门和个人利益的工具。

行政执法体制不顺。

行政执法机关是代表国家行使行政权力的,本应该吃“皇粮”,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有一些执法单位尤其是县、区一级设立的执法机构实行的是“自收自支”,罚款、收费直接与本身的经济利益挂钩,多罚多收多得,少罚少收少得,这就势必造成有些单位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乱收费、乱罚款,甚至有些单位完全靠罚款而生存。

4所应采取的对策对于行政执法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我认为应该多渠道,多手段并用,切实解决行政执法中所出现的问题。

首先要从法理等方面对行政立法的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大胆的探索,以便进一步确立立法权限和立法程序,完善立法制度,逐步完成立法权力与执法权力的完全分离;必须严格依法行政,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牢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并且行政机关及执法人员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素质,建立一支为政清廉的执法队伍;加强对行政法律规范实施情况的信息反馈工作,及时清理和修订不符合实际需要的行政法律规范,以免出现法条之间的相互抵触、相互重叠现象;行政执法要遵循正当法律程序,即公平、公开、公正……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随着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也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行政执法工作面对着更高的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下决心对行政执法的体制、监督系统及其执法队伍进行深入改革,才能使我国的行政执法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以利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浅析我国行政执法现状与对策作者:张池指导教师:孙守相(山东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泰安 271018)【摘要】行政执法是实现国家行政职能的重要活动,是依法行政的具体行为,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大部分的法律、地方性法规及全部的行政法规、规章都是通过行政机关来贯彻执行的。

我国现阶段的行政执法工作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严重影响了我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也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因此,如何理性地把握和分析行政执法现状及其放以来,并积极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于保证严格依法行政,实施依法治国,实现国家行政管理的法制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行政执法问题对策在行政机关的管理活动中,行政执法是极为重要的方面。

从引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行政案件来看,几乎所有的行政纠纷都是因为行政执法活动而产生的。

所谓行政执法,就是国家行政机关或其他享有行政管理职权的机关或组织,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行政管理相对人采取的直接影响其权利义务或对其权利义务的行使和履行情况直接进行监督检查,以实现行政管理职能的具体行政行为。

1行政执法概述行政执法是指建立在近代国家权力的立法、执法、司法三权分立的基础上的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委托的组织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行使行政管理权,贯彻实施国家立法机关所制定的法律的活动。

1.1行政执法的特征行政执法具有以下特征:行政执法主体的法定性和国家代表性、行政执法具有主动性和单方意志性、行政执法具有极大的自由裁量性。

1.2行政执法的功能行政执法的功能与作用是多方面的,主要从三方面来分析:1.2.1从执法与立法的关系来分析立法是执法的前提,是执法的基础,没有立法,无法可执,无从谈执法。

执法则是立法实现的途径和保障没有执法,立法在很大程度上只等于废纸一张,立法调控社会关系的目的无从实现。

1.2.2从执法与公民权利、自由的关系来分析实现、保障和维护公民权利、自由是执法的目的,离开了公民权利、自由,执法就失去了意义,而执法是公民权利、自由实现的手段,没有执法,公民权利、自由在很多情况下就可能成为“画饼”,而且随时可能被侵犯,被蚕食,被践踏。

1.2.3从执法与社会秩序和市场经济秩序的关系来分析保障和维护社会秩序、市场经济秩序是执法的重要任务,离开了保障和维护社会秩序、市场经济秩序的任务,执法在很大程度上就失去了社会需要和存在的理由,而执法则是保障和维护社会秩序、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条件,没有执法,社会秩序和市场经济秩序将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混乱,人们将可能不得不恐惧地生活于某种“无序状态”中。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执法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来分析行政执法的作用。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执法追求的理想目标,不讲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执法将失去灵魂,失去方向,而执法是建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保障,没有执法,文明不仅不可能推进,而且还可能向野蛮倒退,回归野蛮。

当然,执法本身亦应是文明执法。

1.3行政执法的原则行政执法要坚持的基本原则有: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正当程序原则、效率原则、诚实守信原则、责任原则。

1.4行政执法的表现形式行政监督检查。

为了实现行政职能,行政机关监督检查管理相对人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情况。

行政处理决定。

行政执法一般通过行政处理决定的形式表现。

关于权利的决定可分为奖励性和非奖励性。

奖励性行政决定是行政机关对遵守法律法规、完成任务作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的精神和物质鼓励。

非奖励性行政决定是指行政机关赋予公民以一般权利和权能的处理决定,其中以行政许可比较突出。

关于义务的决定可以分为惩戒性和非惩戒性。

惩戒性行政决定主要是行政处罚;非惩戒性行政决定是对公民科以诸如纳税等一般义务的处理。

行政强制执行。

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机关对不履行法定义务的当事人,用强制措施迫使其履行义务。

2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关键在于把国家的行政活动纳入法制轨道,即法律的规范性、民主性、科学性来约束行政行为的随意性、集权性、主观性,建立依法行政的执法体制。

目前我国宪法规定的行政执法体制基本框架是完善的,基本理念上体现了民主和法制原则。

但是,由于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立法制度与地方政府定立行政法规权力并行,从而是执法依据时常出现偏倚,使人民代表大会立法的权威性上没有真正确立,而且因缺乏配套法律以及残存的传统体制的影响等因素,宪法规定的法治原则在实践中并未完全落实。

2.1行政立法不到位行政立法的主体是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行政立法具有准立法性质,行政立法是行政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所为的行为。

[1]在我国“无法可依,有法难依”的现象存在。

由于立法工作缺乏可行性研究,对实施后的执法成本和社会成本估计不足,有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以后,在现实生活中难以适用;有些出台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之间缺乏衔接,对有些问题之间的矛盾缺乏协调,造成执法人员无所适从;有的法律、法规过于原则,制定的实施细则出台滞后,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对违法的行政执法人员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或者规定地十分笼统,或者没有规定,造成执法违法行为得不到应有的惩罚。

2.2 行政执法机构设置不合理2.2.1行政执法机关设置混乱行政执法机关设置较混乱,既有政府部门,又有法律、法规授权的单位;既有固定的常设机构,又有临时性的非常设机构;既有行政机关,又有事业单位、企业或政企合一的单位行使执法权的情况。

2.2.2行政执法机构不健全行政执法机构不健全,有的法律、法规规定应该设立的机构没有设立,如政府法制机构在政府活动中行使着重要的职权,但在部分县、区政府里却没有机构、编制,致使行政职权无法行使。

有的行政执法领域下属执法机构直属上级,缺乏执法本身应有的权威性,执法活动难以开展。

2.2.3行政执法监督不力行政执法监督不力。

由于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报告、检查、约束机制,造成地方政府对各级行政执法主体、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监督不力,出现“走过场”、“护短”等有错难纠的现象。

2.3行政执法队伍素质影响行政执法效果行政执法部门的管理途径最终是要通过执法者个人的依法执法来实现的,而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行政执法的效果。

2.3.1政治素质不高作为执法者要提高职业道德和社会主义道德,增强拒腐蚀能力,“打铁需要本身硬”,自己“硬”了,执法方能严。

但有些执法人员有法不依,执法犯法,滥用职权,徇私枉法,导致行政执法难严,直接影响行政执法效果。

执法人员收受贿赂、徇私舞弊,不移送刑事案件违法调解,以罚代刑的背后,往往伴随着权钱交易,执法人员收受或索取行政相对人的贿赂。

2.3.2业务素质不高我国目前行政执法单位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员不是相应法律专业学校毕业,绝大部分执法人员是半路出家,对工作中需要具备的相应法律知识还很缺乏。

加上在加入到执法工作后,部分工作人员又没有系统、全面地接受相应的岗位技能培训,相关法律知识掌握的不够全、不够细,从而造成执法水平不够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