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掌握说课艺术 提升说课水平

掌握说课艺术 提升说课水平

掌握说课艺术 提升说课水平一、理解说课的含义说课,作为一种教学教研改革的手段,最早是由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教研室于 1987年提出来的。

后来,说课逐渐成为中小学常见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

什么是说课呢?就是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对某节课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实行评说、共同讨论,以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升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活动。

它是一门以说课者个人素养为基础,以说课的方法、手段的巧妙使用为核心,以展示说课者的艺术形象和风格为外部表现的综合性艺术。

实践证明,说课活动有效地调动了教师投身教学改革,学习教育理论,钻研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是提升教师素质,造就研究型、学者型教师的重要途径之一。

说课的内容一般包括四个方面:即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教学设计理念等。

1、 说教材指任课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就所要讲述的某节课实行有理有据的分析论述。

它要求:(1)说本节内容的地位和作用即简要说明本节内容来自什么版本、什么学科、哪个年级、哪一册、哪一单元、哪一课、第几框。

重点说明本框题内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有必要的话,还可说明本框题下的若干目之间的内在联系;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附件(如图片、资料等)处理要点;教材资源处理(增减教材内容、替换花边框中的活动材料、调整教材内容顺序)的理由和依据等。

例如,说课国家一等奖获得者蔡德花老师在说《珍爱我们的生命》这节课里,关于这个环节是这样说的:《珍爱我们的生命》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理解新自我”中第三课《珍爱生命》中的第三框。

在前两框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理解人的生命的基础上,本框题接着延伸,探讨如何珍爱生命。

本框题是珍爱生命的落脚点和升华,在本课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本框题的三个目“永不放弃生的希望”、“肯定生命,尊重生命”和“延伸生命的价值”之间 是一种层层递进的关系。

内容编排比较合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材中提供的资源比较丰富,我对教材中提供的比较好的资源实行了深入的挖掘,使 其能发挥更好的作用。

同时补充了一些对学生更有启发性的能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的资料,并指导学生在课外搜集了一些资料。

上述分析简洁概括为:世界因生命而精彩(理解生命)珍爱人的生命的独特性 (理解人的生命)生命珍爱我们的生命(2)说教学目标及其确立的理论依据仍以《珍爱我们的生命》为例,蔡德花老师是这样说的:从知识、水平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对目标实行精确阐述。

初步确定的目标阐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人生的真正价值之所在,感悟生命的意义;○2能够做出准确的价值评判,从思想上懂得生命的可贵,行动上学会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提升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水平目标:○1提升自我生存水平与关爱其他生命的水平;○2发展学生的交流、合作水平及获取信息的水平等。

知识目标:○1懂得生命的珍贵,学会在现实生活中珍爱自己的生命;○2懂得提升生命的价值应从点滴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提炼精简的目标:○1学会一种本领:懂得如何珍爱自己的生命。

○2提升两个理解: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和生命价值的理解。

○3锻炼三种水平:实践水平、合作探究水平、生存水平(3)说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及其理论依据例如,蔡德花老师在《珍爱我们的生命》这节课里是这样说的:根据对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教学重难点,并要说明理由。

如:教学重点:肯定生命,尊重生命。

教学难点:延伸生命的价值。

理由:肯定生命,尊重生命是延伸生命价值的前提和基础,也更能促动学生永不放弃生的希望。

所以确定为重点。

同时,人们对生命价值的理解的差异性对现在学生的影响较大,所以确定延伸生命的价值为难点。

以上教学重难点能够形象概括如下:永不放弃肯定生命,延伸生命生的希望尊重生命的价值2、说教法、学法说教法,指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就如何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实行论述。

它要求教师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并论述选用此方法的依据。

教有良法,教无定法,教法的选择原则在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潜能。

说学法,指教师就如何培养学生水平、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实行论述。

他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材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生活实际确定相对应的学习方法,同时要论述学法确定的理论依据。

学恒有法,贵在科学。

说学法就是要使学法指导渗透于教学全过程之中,使学生在每个环节中提升学习水平。

在《珍爱我们的生命》这节课里,蔡德花老师是这样说教法、学法的:基于对本框题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分析,结合七年级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智力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教法(1)活动探究法。

(2)模拟情景法教法是为学法服务的。

采用以上教法也是为了促动学生主动学习。

本节课要从以下几方面指导学生学法和培养学生的水平:学法指导(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2)角色体验形象直观的表达为:教法——————服务于————————>学法活动探究法合作探究情景模拟法角色体验3、说教学程序这是说课的重点。

指教师说教学的过程、课堂结构及板书设计等。

就是说说你准备怎样安排教学过程,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一般来说,应该把自己教学中的几个主要环节说清楚。

教学程序要求层次清晰、结构完整,教学内容与教法、学法相对应,有重点、难点突破方案,有双边活动方案、信息反馈与纠正方案及板书设计方案等,并论说程序安排的理论依据。

4、说教学设计理念理念的阐述应做到语言简洁、用词精炼、表述准确、具有美感。

例如:蔡德花老师用了三句话,凸出三个字把她的教学设计理念表述为:○1落实一个“主”字.○2突出一个“动”字.○3体现一个“爱”字.三、掌握说课的特点1、说理性说课不但要说出“怎样教”,还要说清“为什么这样教”,要让听者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这是说课区别于备课和上课,形成独有特征的主要方面。

说课要求教师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程序、教学设计理念等四个方面分别阐述,而且特别强调说出每一部分内容的为什么,即使用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知识去阐明道理。

所以,同写教案比,要求更高、难度更大。

2、科学性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用科学的方法解决教学的矛盾和问题。

教师必须遵循教学原则去设计教学程序,教材的处理、挖掘及传达水准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思想性。

3、高层次性因为听课的对象是懂教材、熟业务并具有一定教研水平的同行和教研人员,所以,我们要学习先进的教改经验和教学方法,要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去支撑说课的内容。

特别是对教材的处理,教法的选择,环节和板书的设计,语言的推敲,比平时备课要求更高、更为精细,教学结构更趋合理。

4、预见性说课要求教师不但讲出怎样教,还要说出学生怎样学。

所以,说课者要对所教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技能、智力水平、学习态度、思想状况、心理特点、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差异,实行分析。

估计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会有什么困难,说出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和解决的办法。

说课者还要说出自己设计提问的关键问题,估计学生如何回答,教师应该怎样处理。

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要有所预见,并想出相对应的对策和几种不同的设想,以便课堂教学中因势利导,随机应变。

5、演讲性说课主要靠口头语言来表达。

所以说课具有演讲性特点,是面对同行、专家、领导发表自己的施教演说。

备课主要表现为教师静态的内在功夫,而说课则主要表现为教师动态的外化功夫,它集中体现在说课教师心口的协调和演说的技巧上。

6、灵活性。

说课不受时间、空间、人数的限制,好组织、好展开。

它不象观摩、示范课那样要有教室、有学生,受限较多,组织起来比较麻烦。

说课人数可多可少,地点能够自由选择,时间可长可短,很好安排。

正因为它有很多灵活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四、明确说课的要求一节好的说课一般应符合以下要求:1、说课理念先进支撑理论恰当说课是教师在备课基础上实行的施教演说,说课教师应通过“说”,让听课人员能清楚地感受到真实的课堂是符合课改精神的课堂,是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是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课堂。

说课的理论因素很浓,教师没有一定的理论水平,不用一定的理论作支撑,是说不好课的。

一定要在理论指导下去实行教学内容分析、教学过程的设计、教法学法的选择,否则说课就没有高度,就是无本之木。

课程标准的内容、教育心理学理论、教育家的名言以及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都可做为强有力的理论根据。

但不管使用哪一种理论,都要说得具体、恰当、令人信服,既不能出现理论空缺的问题,也不能出现理论堆砌不适用和理论空洞不管用的现象。

例如:○1教学目标制定的根据是“从信息论、控制论的观点”,又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等;○2教学目标制定的根据每一课都用“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我班学生的实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等。

”2、设计富有创意给人艺术美感我在这里讲设计的“创意”“美感”主要指的是教学过程的设计问题。

教学设计的创意与美感,想了很久,我依然无法用语言实行表述。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从思品学科全国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吴又存《难报三春晖》的教学设计中去感受“创意”与“美感”吧。

吴老师课首用歌曲《烛光里的妈妈》,渲染气氛,铺垫情感,课尾又用歌曲《天下父母心》让学生细细品味母爱,深深感受三春晖,首尾照应。

他把课堂教学过程精心设计成四个环环紧扣、步步深入、层层升华的活动,即:“活动一:真情告白(激情)--活动二:吟诗启智(明理)--活动三:情景剧场(导行)--活动四:爱的献礼(导行)”。

这里,仅以活动一“真情告白”为例略作展开说明。

在“真情告白”活动中,吴老师通过多媒体屏幕体现四幅图片:一幅图片,爸爸小心翼翼地接住儿子空投的炸弹—大便;二幅图片,妈妈打着哈欠仍然陪着儿子读书;三幅图片,爸爸在烈日下、考场外焦急地等候;四幅图片,妈妈看着女儿正津津有味地吃着自己送来的饭菜,笑得多开心啦。

意在通过这四幅图片勾起同学们对父母爱的回忆。

然后,请同学们敞开心扉,来一个真情告白,让同学们共同分享父母给予我们的爱。

接着,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而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自己的母亲。

故事生动感人,当时,课堂上学生泪如雨下,回答问题泣不成声,听课的老师也都眼角湿润。

这节课无论从活动环节的设计上,还是从活动名称的用语上,更能从对人情感的打动上,无不闪烁出“创意”产生的“美感”火花。

3、语言优美流畅说态亲切自然关于这点,我还是想借助吴又存老师在《难报三春晖》这节课活动四—“爱的献礼”最后的那段场面引导老师们去深深体会吧:“我也准备了一件送给母亲的生日礼物,是我用纸扎成的一朵花,它不是一朵普通的花,它是中国的母亲花——萱草,也叫‘忘忧草’,我希望我的母亲永远忘却忧愁,我也想把这件礼物送给天下所有的父母亲,祝他们永远健康、幸福、快乐,幸福每一天,快乐到永远!吴老师在用标准的普通话饱含深情地说完这段话时,双手攥紧“母亲花”举在胸前,并深深地一鞠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