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麻省理工学院及其机械专业姓名;范浩浩学号:151201108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学校简介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麻省理工(MIT),坐落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大波士顿地区),是世界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学、被誉为“世界理工大学之最”。
麻省理工学院素以世界顶尖的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而享誉世界,位列2015-16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工程学世界第1、计算机科学世界第2]、生命科学世界第4 、基础理科世界第6(物理学第4、化学第6、数学第12);另外,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和社会科学均位列世界第3。
麻省理工学院与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一同被称为工程科技界的学术领袖,在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方面,三所学校长期占据世界大学学术排名、US News最佳研究生院等权威排名的前3名;而据相关资料统计,截止2016年4月,麻省理工共走出了19位图灵奖(计算机界最高奖)得主,仅次于伯克利(22位)和斯坦福(20位)位列世界第三。
2015-16年度,麻省理工学院位列QS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一[8]、usnews世界大学排名(US News)世界第二、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世界第三[2]、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五。
截止2015年,先后有8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麻省理工学院工作或学习过,在全球高校中位列第五名;另据泰晤士高等教育(THE)统计,麻省理工学院在21世纪获得的诺贝尔奖人数位列世界第八。
另有6位菲尔兹奖(数学界最高奖)得主曾在麻省理工学院工作过、位列世界第十。
麻省理工学院校训:Mens et Manus (拉丁语);Mind and Hand (英语);既学会动脑,又学会动手(中文)。
机械学科主要成就及特长20世纪MIT最主要的成就是由杰·弗里斯特领导的旋风工程,其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能够实时处理资料的“旋风电脑”,并发明了磁芯存储器。
这为个人电脑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1975年,丹尼尔·麦克法登大大推进了人们对投入产出比与生产产量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和了解。
同年,劳伦斯·杨利用国家航空宇航局的空间运载器,领先完成了人类失重反应的研究,这项研究一直延续到80年代中期,使人们基本上掌握了运动病的问题。
1980年代,麻省理工大力帮助美国政府研发B-2幽灵隐形战略轰炸机,显示出先进的“精确饱和攻击”能力。
2009年,麻省理工学院教授Daniela Rus、研究员刘欢等人研制出一种机器人,能为小西红柿浇水、采摘和播种;研究人员表示,这种机器人技术将得到进一步完善,有朝一日成为居民家中的机器人园丁。
在机械工程的传统研究方向尤其是与工程应用结合十分紧密的方向做得很好,更加值得称道的是在所谓的交叉学科领域。
相对国内来说,美国的机械工程学术领域的专业覆盖面更加广泛,如机械设计及制造,自动控制与机器人技术,燃烧与传热传质,应用力学,微机电系统等。
课程安排06年MIT机械工程专业课程计划学院统一的必修课(GIRs)科目学分百分比科学必修课程 6 72 20% 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方面的必修课(HASS) 8 72 20% 科学与技术限制选修课程(REST) 2 24 6% 实验必修课程(LAB) 1 12 3% 合计: 17 180 49%提高学生交流能力的必修课包括4门必修课程:2门用于加强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方面交流(CI-H) 2门用于加强专业领域主修课程的(CI-M)交流合计:不计学分专业课程计划科目学分百分比必修的专业主干课 150 41% 专业限选课程 2 24 6% 非限制性选修课 48 13% 专业课程计划与学院统一必修课(GIRs)重复的学分(36) 10% 合计: 186 51% 取得学士学位需要的总学分 366附:06年MIT机械工程专业课程详细计划以及推荐教学进程安排MIT机械工程系为本科生提供了三套学习机械工程课程计划,第一套计划主要是为今后从事机械工程专业相关领域的职业做好准备,同时也为进入相关专业研究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套计划是为机械海洋工程方向的学生提供课程计划。
第三套计划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强化课程计划,除了机械工程的相关课程外,还涉及到生物、能源、管理及控制等相关专业。
06年MIT机械工程专业课程详细计划学院统一的必修课(GIRs)科目学分百分比科学必修课程 6 72 20% 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方面的必修课(HASS) 8 72 20% 科学与技术限制选修课程(REST) 2 24 6% 实验必修课程(LAB) 1 12 3% 合计: 17 180 49% 注:①科学必修课程。
科学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其中要求从学校指定的1O门数学课程中选择2门,从学校指定的8门物理课程中选择2门,从学校指定的3门化学课程中选择1门,从学校指定的3门生物课程中选择1门,共计6门科学基础课程。
每门12个学分,共计72个学分。
②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方面的必修课。
其中开列了数学、物理、语言、外语、文学、艺术、法律、经济等几十门课程供学生自选。
例如,音乐类就有“音乐概论”、“贝多芬”等九门。
各专业的本科生必须从人文、社会科学等百余门课程中选修8门, 每门课程9学分, 共计72学分。
③科学与技术限制选修课程。
学校设置了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生态、环境、地质、结构、材料、能源、电子、计算机、力学、经济等共43门课程,要求每个学生必须从中选取2门,共计24个学分。
④实验必修课程。
学校设置了40门包括理科、工科、医科、经济学科、管理学科、人文学科等实验必修课。
要求每个学生必须从中选择2门(每门6学分)或1门(每门12学分)。
美国大学生是怎么学习的印象中美国学生上课非常惬然,几个学生慵懒的围坐在凌乱的桌椅上,教授和颜悦色地与学生讨论聊天,但事实并非如此。
首先,课堂考勤制度相当严格。
美国大学不像传说中的那么自由,尤其考勤方面,有些时候近乎苛刻。
教授考勤的方法有很多,包括直接点名、随机点名提问、课堂讨论、课堂测试等等,而且每次都占一定分数。
请假要在前一天,不接受电子文件的请假,而且多数要求请假条上有家长或证明人签字,如果遇到了车祸或者警察扣留(多数学生有车)情况,必须要有交警纸质证明。
这些规矩在开学第一次课上会由教授以纸质文件形式下发讲明。
如有违反,教授扣分绝不手软,如果扣分超过一定程度,教授会通知学生本门课程修学失败。
博士生、博士后无故缺勤或者请假较多,甚至会被导师直接除名,因为导师多是为完成特定项目招生并为之支付报酬的。
正常出勤也是美国大学生的主导文化,因为课程都是学生自己理性选择的,而缺课在学生中被认为属于诚信缺失一类的可耻行为,也是理财能力差糟蹋金钱的行为,普通大学一次课按学费平均价值30美元以上,在哈佛等名校可以达到100美元以上。
其次,课业负担非常之重。
美国教育遵循课业负担与年龄相适应美国大学课业重,在于以下几点:其一,教材厚,我所见到的美国教材都是16开以上的千页本,五号字密密麻麻爬满书页,意味着老师一次课要讲50页以上的内容,而学生必须消化掉;其二,要求课外阅读量大,除了教材之外,教授上课旁征博引,信口开河,然后就会布置大量报纸、杂志、书籍等资料要求学生阅读,一门课下来,往往要读三四本相关书籍和一大堆其他资料,然后交阅读感言或评价之类的材料,记入成绩;其三,家庭作业量大而棘手,美国大学的家庭作业一般是思考性、调研性、观点性、评价性的(管理学科),基本不安排抄写公式定义特点性质之类的记忆性内容。
这种作业有时连书面材料都不交,只需要课堂讨论和阐述,但其工夫却花在书面材料之外,学生需要大量阅读、检索资料、实地调研、走访问卷、反复思考甚至假设模拟。
老师会认真评阅作业,或在课堂讨论中允许任何同学随意打断发言人,指出其不足和问题,老师在该过程中给发言人和提问人做出作业评价。
尤其是分组完成的作业,老师决不吝惜时间让每一组站到讲台上发言并接受其他组的质询,对每一组评分,并对组内每一人再分别评分。
中国的抄写背诵性作业,学生足不出户一两个小时可以搞定,美国这种作业,学生必须在读完书后再走进图书馆、走到街头、走进企业、召开小组会,没有三五天是不可能完成的。
网上流传哈佛一位教授的名言:选我这门课,你就一天只能睡两小时。
可想而知,如果学几门课呢?熬夜是家常便饭。
家常便饭呢?学校的快餐店里到处是就着书吃饭的学生。
还有,课堂学习气氛浓重而活泼。
美国大学的课堂并非国内传闻的围坐式或小组分座式,而是和国内差不多,一排排桌椅整齐的面向讲台,大课堂多是连排的,中等教室双座的多,小教室单座的多,还有椅子上带单扶手当小笔记桌的。
如果有讨论课可以自行挪动,之后也需要马上恢复原样。
教室桌椅大都很简朴甚至破旧,即便哈佛大学也是这样。
但美国大学生课堂自由开放的特点令我感受颇深,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老师讲课时随时举手提问发言,每个学生发言时其他人也可以据此举手发言。
老师绝不介意讲课进度受到影响以及其他同学的时间浪费,而是把这种提问发言作为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讲解知识,引导学生思考的大好时机,所以,只要学生不满意,教授会反复讲解。
中国某些学校要求老师把教学计划具体到哪几分钟讲哪几句话,这种教条死板的限制只能让教师照本宣科,填鸭教学了。
在发言随意的同时,学生在课堂上的坐姿和小动作老师也是不计较的,歪七扭八,吃点东西、喝点饮料、扔点垃圾,都可以自主决定。
尤其是穿拖鞋问题,美国的拖鞋似乎是正装,随处可见,随处可穿,尤其女生。
每次下课前,老师必然要问学生谁有问题,如果有,必须解答,时间不够,邮件解答或约定时间解答。
我所在的学校每个教师一间独立办公室(不论级别),每人门上挂一个学生接待时间表,一般一周2-4小时,在该时间,该老师必须在办公室等学生。
美国大学很少有学生宿舍,学生大都散居在学校周边区域,开车数英里专程到学校向老师当面请教的不在少数。
学习与教室和桌椅等硬件的新旧无关,与座位摆放和坐姿等外在形式无关。
真正体现美国大学学习情况的,是学和教的内在主动性和真诚的相互交流,一句话,教的真教,学的真学。
最后,还需要说明,美国大学生绝不是一天16个小时学习的机器,他们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体育生活,而且,往往把这些看得和业务学习一样重要,我所在的学校有28个绿茵球场(足球、棒球,真正的绿草,随便踩,不管穿什么鞋),有两个大体育馆,两个剧场,还有一栋三层的纯供学生活动的学生会楼。
文化体育艺术类的专长被认为是学生素质的重要方面,被纳入学校正常评价考核范围,球赛(尤其棒球)、健美操、舞蹈、美术或雕塑展览、乐器或声乐演出等等,经常进行。
美国学生从小讲究自立、自理,在时间管理上比较有分寸,做这些事情而耽误课程学习的很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