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法光盘—单选多选

国际法光盘—单选多选

同步练习单选1.国际组织作为国际法主体不具有以下特性(A)。

A.其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属于自身所固有B.其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是其成员国通过协议所赋予的C.国际组织的职权一般通过组织章程明确限定在一定范围内,因而具有有限性D.国际组织是一种有限的、派生的国际法主体2.某国批准国际条约后,还必须经过该国的国会将条约内容制定为法律,该国法院才能适用条约的规定,这种国际条约在国内的适用方式是(D)。

A.直接适用B.自动执行C.条约的遵守D.转化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同本法有不同规定的,适用该国际条约的规定,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同法第239条规定:“对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的外国人、外国组织或者国际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的规定办理”。

这种法律规定表明,在民事诉讼领域,我国对国际条约在国内适用的方式应该是(B)。

A.自动执行B.并入C.条约的遵守D.转化4.按照国际法理论和实践,下列说法不符合国际法基本特征的是(D)。

A.国际法的社会基础和适用空间是由众多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社会B.国际法的基本主体是各个主权国家C.国际法是作为国际社会平等成员的各国,在相互协议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D.国际法主要由联合国安理会以及国际法院等机构予以保证强制实施1.联合国负责编纂国际法的主要机构是(C)。

A.联合国大会。

B.联合国安理会。

C.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

D.联合国大会法律委员会。

2.国际法编纂的意义在于(A)。

A.国际法的法典化。

B.国际法汇总成册。

C.国际立法。

D.编辑成册便于查阅。

3.《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将一般法律原则列为国际法的渊源之一,下列有关一般法律原则的说法中符合实际的是:(C)。

A.国际法的一般原则。

B.国际强行法原则。

C.各国法律体系中所共有的原则。

D.由一般法律意识所产生的原则。

4.以下关于国际司法判例的说法中较为符合实际的是(C)。

A.国际法院所判决的案例具有法律上的先例效力。

B.国际刑事法院所判决的案例具有法律上的先例效力。

C.国际法院所判决的案例构成国际法的法律渊源。

D.国际刑事法院所判决的案例不构成国际法的渊源。

1.正式开始在国际法领域使用国际法强行法(一般国际法强制规律)概念的文件是(D)。

A.巴黎非战公约B.联合国宪章C.国际法原则宣言D.维也纳条约法公约2.国际法基本原则具有强行法性质表明了(D)。

A.如果改变基本原则必须经过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B.必须遵守的国际法强制规则都是国际法基本原则C.国际社会可以有选择地接受国际法基本原则D.各个国家都必须严格遵守和绝对执行3.被作为联合国宪章所载国际法基本原则之首的原则是(C)。

A.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国家主权平等原则D.不干涉别国内政原则4.最先提出民族自决原则的人是(C)。

A.格老秀斯B.卢梭C.列宁D.周恩来5.根据国际法原理判断下列有关内政的表述正确的是(D)。

A.国家在本国境内实施的行为都是该国内政B.内政是一个地域上的概念C.一国对他国违反国际法的行为的干预构成对内政的干涉D.某国在国内实行种族隔离,就不属于内政的范围6.下列哪一项属不能体现平等原则的正确含义的表述(C)。

A.非经一国的同意,不得对各国强加以有拘束力的规则B.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应相互尊重C.根据"平等者之间无管辖"的规则,国家不得在外国法院提起诉讼D.平等原则不仅对国家政治关系重要,对国际经济关系也很重要7.首次正式载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国际文件是(D)。

A.联合国宪章B.亚非会议最后公报C.中缅两国总理声明D.中印通商和交通协定8.下列哪一项符合国家主权原则的精神(D)。

A.国家主权是国际法赋予各国的处理内外事务的最高权利B.国家独立自主地决定内外事务的权利,绝对不受约束C.经济全球化使得国家主权原则正在受到冲击,各国应当让渡出部分权利D.国家主权的内容包括国家在遭受外来侵略时,使用武力进行自卫的权利1.甲国与乙国相邻,为谋求共同发展,多年来,两国间签署了若干个双边协议、协定。

后甲国分立为东甲、西甲两国。

现问,如果所涉各方之间尚没有新的相关协议达成,那么,根据国际法中有关国家继承的规则,对于东甲、西甲两国,下列哪项条约可以不予继承(C)?(2002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A.甲乙两国间的大陆架划界条约B.甲乙两国界河航行使用协定C.甲乙两国和平友好共同防御条约D.甲乙两国关于界湖水资源灌溉分配协定2.按照国际法理论和实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联邦不是国际法主体,联邦的成员国不具有国家的国际法主体资格B.联邦是国际法主体,但联邦的成员国不具有国家的国际法主体资格C.邦联不是国际法主体,邦联的成员国也不具有国家的国际法主体资格D.邦联是国际法主体,但联邦的成员国不具有国家的国际法主体资格3.一国对另一国新政府表示承认通常遵循的原则是(B)。

A.该国新政府得到联合国大会决议的承认B.该国新政府对该国实行了有效统治C.该国新政府在地域上实际控制了该国领土的一半以上D.该国新政府是通过该国宪法程序依法成立的4.我国刑法规定,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我国国家或公民犯罪的,可以适用中国刑法,这种管辖权属于(C)。

A.属人管辖权B.B.属地管辖权C.C.保护性管辖权D.D.普遍管辖权1.甲国人詹氏,多次在公海对乙国商船从事海盗活动,造成多人死亡;同时詹氏曾在丙国实施抢劫,并将丙国一公民杀死。

现詹氏逃匿于丁国。

如果甲乙丙丁四国间没有任何司法协助方面的多边或双边协议,根据国际法中有关规则,下列哪项判断是正确的(C)?(2002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A.丁国有义务将詹氏引渡给乙国B.丁国有义务将詹氏引渡给丙国C.丁国有权拿捕詹氏并独自对其进行审判D.甲国有权派出警察到丁国缉拿詹氏归案2.高某出生在甲国,其父亲是乙国人,母亲是丙、丁双重国籍人,假设对原始国籍的获得,甲丙两国采取纯粹的出生地主义,乙丁两国都采取纯粹的双系血统主义。

此时,根据有关国际法规则和国际实践,对于高某此时国籍状况,下列何种表述是正确的(C)?(2003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A.高某可能拥有甲乙丙丁四国的国籍B.高某仅可能拥有甲乙丙三国的国籍C.高某仅可能拥有甲乙丁三国的国籍D.高某仅可能拥有甲乙两国的国籍3.甲国公民詹某在乙国合法拥有一幢房屋。

乙国某公司欲租用该房屋,被詹某拒绝。

该公司遂强行占用该房屋,并将詹某打伤。

根据国际法中的有关规则,下列救济方式哪一项是正确的(B)?(2004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A.詹某应向乙国提出外交保护请求B.詹某可以将此事件诉诸乙国行政及司法当局C.詹某应向甲国驻在乙国的外交团提出外交保护的请求D.甲国可以立即行使外交保护权4.甲国人艾某在甲国打工时因不满雇主詹某,炸毁了詹某的厂房和住所,逃至乙国。

艾某的行为根据甲国刑法,有可能被判处死刑。

甲乙两国之间没有任何涉及刑事司法协助方面的双边或多边条约。

基于以上情况,根据国际法,下列判断何者为正确(C)?(2004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A.如甲国向乙国提出引渡请求,则乙国有义务将艾某引渡给甲国B.如艾某向乙国提出庇护请求,则乙国有义务对艾某进行庇护C.乙国可以既不对艾某进行庇护,也不将其引渡给甲国D.甲国可以在乙国法院对艾某提起刑事诉讼5.甲国人兰某和乙国人纳某在甲国长期从事跨国人口和毒品贩卖活动,事发后兰某逃往乙国境内,纳某逃入乙国驻甲国领事馆中。

兰某以其曾经从事过反对甲国政府的政治活动为由,要求乙国提供庇护。

甲乙两国之间没有关于引渡和庇护的任何条约。

根据国际法的有关规则和制度,下列哪一项判断是正确的(D)?(2005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A.由于兰某曾从事反对甲国政府的活动,因此乙国必须对兰某提供庇护B.由于纳某是乙国人,因此乙国领事馆有权拒绝把纳某交给甲国C.根据《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的规定,乙国领馆可以行使领事裁判权,即对纳某进行审判并做出判决后,交由甲国予以执行D.乙国可以对兰某的涉嫌犯罪行为在乙国法院提起诉讼,但乙国没有把兰某交给甲国审判的义务6.中国公民陆某2001年通过其在甲国的亲戚代为申请甲国国籍,2002年获甲国批准。

2004年5月陆某在中国因违法行为被刑事拘留。

此时,陆某提出他是甲国公民,要求我有关部门通知甲国驻华领事。

经查,根据甲国法律陆某持有的甲国护照真实有效;陆某本人到案发时从未离开中国,也从未申请退出中国国籍。

根据中国国籍法有关规定,下列哪一项判断是正确的(A)?(2005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A.陆某仍是中国人B.陆某是中国境内的外国人C.陆某是中国法律承认的具有双重国籍的人D.陆某的国籍状态不确定1.八角岛是位于乙国近海的本属于甲国的岛屿。

40年前甲国内战时,乙国乘机强占该岛,并将岛上的甲国居民全部驱逐。

随后乙国在国内立法中将该岛纳入乙国版图。

甲国至今一直主张对该岛的主权,不断抗议乙国的占领行为并要求乙国撤出该岛,但并未采取武力收复该岛的行动。

如果这种实际状态持续下去,根据国际法的有关规则,下列判断哪一项是正确的(D)?(2004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A.根据实际统治原则,该岛在乙国占领50年后,其主权就归属乙国B.根据时效原则,该岛在乙国占领50年后,其主权将归属乙国C.根据实际统治和共管原则,乙国占领该岛50年后,该岛屿主权属于甲乙国共有D.根据领土主权原则,即使乙国占领该岛50年后,该岛屿主权仍然属于甲国2.下列关于先占的哪种说法是错误的?(B)A.先占是国家有意识的取得当时不在任何其他国家主权之下的土地的主权的一种占有行为。

B.先占并非一定要是国家行为C.先占的客体必须是无主地D.国际法要求先占的完成必须是实现有效占领3.两国的界河为可通航河流,在没有相反协议的情况下,界线应该划在(B)。

A.河床中心线B.航道中心线C.按实际的占有和利用D.等距离中间线4.下列有关《南极条约》对缔约国所提出的领土主权要求正确的是(C)。

A.缔约国互相承认和支持对南极的领土要求B.缔约国放弃对南极的主权要求C.不得对南极领土提出新的要求或扩大现有要求,即冻结现状D.对条约有效期间缔约国所进行的活动持默示态度。

1.甲国某船运公司的一艘核动力商船在乙国港口停泊时突然发生核泄漏,使乙国港口被污染,造成严重损害后果。

甲乙两国都是《关于核损害的民事责任的维也纳公约》及《核动力船舶经营人公约》的缔约国,根据上述公约及有关规则确定,乙国此时应得到7800万美元的赔偿,但船运公司实际赔偿能力最多只能够负担5000万美元。

对此事件,根据国际法上的国家责任制度,甲国国家对乙国承担的义务是什么? (B)?(2002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A.甲国国家应承担全部7800万美元的赔付B.甲国有义务在保证船运公司赔付乙国5000万美元的同时,船运公司无力赔付的其余2800万美元,由甲国政府先行代为赔付C.甲国有义务保证督促船运公司进行赔偿,但以船运公司能够负担的实际赔偿能力为限,即只能赔付5000万美元,其余2800万美元可以不予赔付D.由于该行为不是甲国国家所从事,故甲国国家不需就此事件承担任何义务2.甲国是一个香蕉生产大国,其蕉农长期将产品出口乙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