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中国1.«科学发展观学习纲要»出版发行2013年10月23日,中宣部组织编写的«科学发展观学习纲要»一书出版发行.«科学发展观学习纲要»分四个部分.第一,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第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第三,坚定不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第四,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奋斗.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认为«纲要»比较全面、准确反映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有助于更好把握科学发展观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要求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2.“美丽中国”需要先拯救雾霾里的城市2013年年初,全国多地出现严重雾霾天气,北京PM2.5指数濒临“爆表”,由此发布史上首个雾霾橙色预警.2013年年底,重度雾霾再次卷土重来,横扫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12月6日,上海PM2.5指数破600,最高的普陀区监测站指数已经达到726.这样的数据让人日渐担忧,谁也不知道雾霾会持续多久,由此造成的后遗症也未可知.“无处可逃”迫使民众纷纷自救并深入反思.据上海«第一财经日报»报道,«迈向环境可持续的未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分析»指出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1%的城市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7个在中国.3.用法制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在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新形势下,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态势,必须大力加强生态文明法制建设,更加积极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生态文明法制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当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积极推进.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建设生态文明离不开法治.生态保护的法律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与新形势新要求相比,这些法律仍需完善,尤其需要与科学发展观以及生态文明理念相适应.1.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2.PM2.5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被称为大气污染的元凶.研究发现,PM2.5会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造成很大的影响.3.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世界伦理社会化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4.低碳低碳,英文为low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越来越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即使人类曾经引以为豪的高速增长或膨胀的GDP也因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而大打折扣.也因此,各国曾呼唤“绿色GDP”的发展模式和统计方式.1.理解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地位与内涵(1)重要地位:科学发展观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党的指导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2)内涵: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要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2.多角度理解为什么要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1)这是由我国现阶段严峻的人口、资源与环境形势决定的.突出表现在:人口方面,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资源方面,人均占有资源量少,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环境方面,大气污染、水污染严重,生态恶化,某些地区以污染和破坏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发展等.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本质上都是发展问题.人口的剧增、资源的短缺、环境的恶化、生态的危机等一系列世界性的问题,已经直接威胁到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2)现实意义:有利于增强公民的节约意识与环保意识,缓解能源紧张形势,防治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与破坏,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等.3.雾霾频发属于什么环境问题? 雾霾天气会产生哪些影响?(1)环境(大气)污染.(2)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增加人们的精神压力,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等.4.能够综合所学知识为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出谋划策(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计划生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2)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与节约资源放在突出的位置,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3)坚持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完善资源、环保方面法律法规.依法打击破坏环境和浪费资源的行为.(4)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宣传,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培养市民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5)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依靠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发新能源,节能减排等.5.中学生能够身体力行地为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作贡献(1)积极宣传我国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营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2)生活中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如:自觉做到关闭电器的同时拔掉插头,将灯泡换成节能灯,家用电器不待机,一水多用,送电子贺卡,双面用纸,垃圾分类和回收,不使用一次性用品,用手帕代替纸巾,尽量乘坐公共汽车或骑自行车上学,不随地乱丢乱扔、不破坏小区内的花草树木、节假日参加环保志愿者活动等.(3)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能力.(4)积极行使监督权,对浪费资源与破坏环境的行为向有关部门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或举报并监督政府尽快解决.点睛:环境污染与破坏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漫画反映出某些地区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经济发展,在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突出位置.点睛: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漫画反映出我国经济发展是建立在高能耗基础上的,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点睛: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实质就是发展问题.漫画中经济、人口、资源、环境齐步走,表明必须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这也体现了我国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例1】(2013福建福州20)2013年元旦过后,我国三分之一的国土遭遇严重的雾霾天气,从北京、天津到石家庄,从郑州、南通到贵阳,出现了大范围严重的空气污染.材料说明()A 我国资源的开发难度过大B 资源短缺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C 环境问题已经威胁到我们的生存D 环境保护是我国当前工作的中心【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形势”,材料中我国大部分城市遭遇雾霾天气,出现大范围严重的空气污染,表明我国大气污染严重,面临严峻的环境形势,严峻的环境形势危害着人们的生命健康,直接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我国必须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但环境保护并不是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我国当前工作的中心是经济建设,也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保护环境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据此,C 符合题意且表述正确,表述错误;A 、B 本身都表述正确,但试题材料反映的是环境问题,而不是资源问题.【答案】C 【例2】(2013四川德阳8)2013年1月7日以来,我国华北及中东部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雾霾天气,在环保部门通报的春节期间部分城市空气质量状况中,74个监测城市PM 2.5平均超标率达42.7%,空气质量堪忧.材料说明()①自然资源很难满足人类的需要②我国环境形势严峻③空气污染将是人类未来面临的最大的生存危机④我们应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解析】本题题干材料中大范围雾霾天气的出现反映了我国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形势,大气污染严重.为此,必须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①③在题干材料中都未得到体现,可排除.【答案】D 【例3】(2013黑龙江牡丹江20)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农垦牡丹江管理局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努力建设美丽家乡,2013年提出实施“一核五旅五展示”的旅游发展战略,坚持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我理解】(1)家乡坚持生态文明建设是实施哪一发展战略和基本国策?【我观察】(2)材料反映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是怎样的?【我谋划】(3)请你就建设美丽家乡,为垦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提合理化建议.【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建设生态文明的全面理解.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解答第(1)问时,必须扣住设问中的提示语“发展战略”与“基本国策”;第(2)问要求概括“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既要看到: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同时要看得到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第(3)问旨在要求学生为地区建设美丽家乡与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可结合所学知识多角度发散思维,如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投入,加快科技进步,加强宣传等.【答案】(1)可持续发展战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2)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3)①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②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③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④加大对环保的科技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⑤加强生态文明的宣传与教育,提高垦区人民资源环保意识,践行环保行为.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走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说明我们党在努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也彰显了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预测2014年各省、市中考命题对这一热点的考查必将创设形式多样的情境材料,重点考查教材中我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形势、我国的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等主干知识,要求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提取信息的形式感悟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特点与表现,要能够结合国策、战略的知识为解决问题提出建议并引导学生为建设美丽中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当然也有可能或出现一些开放性的设问,如设计宣传标语等.一、单项选择题1.2013年年初,全国多地出现严重雾霾天气.2013年年底,重度雾霾再次卷土重来,横扫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有些城市空气中悬浮的有毒颗粒竟然超过了标准值的10倍以上,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这说明()①环境问题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②发展经济必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③我国须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④我国仍然需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2.近年来,我国东部地区出现严重雾霾天气.专家从行为与后果的关系角度,指出这是人类行为种下的苦果.下列事实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①雾霾天气导致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比例明显上升②近年来汽车数量越来越多,排放的尾气大幅增加③风力较小导致空气流动缓慢,使微小颗粒悬浮在空气中④火电厂及炼钢、化工等企业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据此回答3~4题.3.下列符合“建设生态文明”要求的是()①禁烧秸秆限塑治污②围湖造田移丘开荒③焚林而猎竭泽而渔④退耕还草退耕还林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4.下列对漫画«生态文明»的理解,正确的是()①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保护资源和环境②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各项工作的中心③生态文明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④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生态文明的一个重要举措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生态文明5.表中数据说明我国()A资源种类全,总量大B是资源大国,又是资源小国C资源种类少,总量小D资源勘探技术水平低6.针对我国自然资源状况,我国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下列做法符合这一国策的是()①实施节能汽车补贴政策②推进节能技术进步③依法打击滥伐滥采行为④提高饮用水质量标准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④7.观察下面两幅漫画,要解决地球和农民的困惑,我们必须()地球的困惑失地农民的困惑①实行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②落实科学发展观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④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8.“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我们积极提倡并践行“低碳减排,绿色生活”.这()①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②有利于公民落实环保行动③能彻底解决我国的资源与环境问题④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9.对右面的漫画认识正确的是()①资源、环境问题制约着各国经济社会的发展②保护地球家园就是保护人类自己③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节约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④应认识到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②③④10.如今在兴起旅游潮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诸如乱刻乱画、攀折树木、乱扔垃圾、戏弄野生动物等破坏生态的现象.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A景区生态遭破坏折射出我国人口素质偏低B加强公民的环保意识和道德修养刻不容缓C发展旅游产业,必然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D保护生态环境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二、非选择题11.2013年年初,全国多地出现严重雾霾天气,北京PM2.5指数濒临“爆表”,由此发布史上首个雾霾橙色预警.2013年年底,重度雾霾再次卷土重来,横扫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1)从上述材料中你获得了怎样的信息? 这一信息对我国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从总体上提出了什考. 雾霾天气我们无路可逃,唯有积极行动,减少污染.苏州某校九年级同学举行了一次“远离雾霾,我们在行动”的主题班会.(3)如你参加了这次主题班会,请你谈谈在日常生活中怎样为远离雾霾作贡献.12.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材料二 当前,我国石油、铁矿石等主要资源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5%,全国年均缺水量超过500亿立方米,2/3的城市缺水;资源综合利用率只有3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资源能源消耗远高于发达国家;重点流域水污染严重,部分城市灰霾现象凸显,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加重;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37%、沙化土地面积占18%、80%以上的草原不同程度退化.据悉,你校正在举办“美丽中国,你我共建”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1)“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凝练地描绘出未来中国发展的美好愿景.请你谈谈打造“三个空间”有何重要意义.(两个方面即可)(2)“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实现上述目标应采取哪些举措? (两个方面即可)(3)美丽中国,人人共建.作为一名中学生,你会落实哪些具体行动? (两个方面即可)13.随着工业的发展,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问题成为关乎人类命运的大问题.某校九年级(1)班的同学围绕这个主题进行了探究活动,他们搜集到了许多材料,产生了不少困惑.请你用所学知识为他们释疑解惑.材料三三北防护林工程大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一些农民偷伐防护林,毁林开荒,大量土地再次沙漠化.雾霾茫茫的环境中,仍有不少企业浓烟滚滚.(3)困惑三:环境恶化已危及人类健康,为什么我们生活的环境还在屡遭破坏?(4)困惑四:我们走出人口、资源、环境困境的出路在哪里?专题三参考答案与提示1D提示:②表述错误,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必须与保护环境同步发展.2C提示: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扣住题干中的角度提示“人类行为种下的后果”.3C提示:②“围湖造田移丘开荒”、③“焚林而猎竭泽而渔”的做法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与“建设生态文明”相悖.4B提示:②表述错误,我国当前各项工作的中心是经济建设.5B提示:图表显示:一方面我国耕地、森林、淡水、矿产等自然资源总量在世界排名处于前列,说明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另一方面我国耕地、森林、淡水、矿产等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排名处于后列,说明我国人均占有资源量少.综合表明:我国既是一个“资源大国”,也是一个“资源小国”.6B提示:本题旨在引导学生感受我国节约资源的国策,④与“节约资源”的主题无关,应予以排除.7A提示:题中漫画«地球的困惑»反映的是“白色污染”这一环境问题,漫画«失地农民的困惑»反映的是“保护耕地”这一资源问题.综合两幅漫画启示我们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保护环境与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④“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与漫画寓意无关,应排除.8B提示:积极提倡并践行“低碳减排,绿色生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日益严峻的资源与环境形势.据此,③表述过于绝对,应予以排除.9A提示:漫画反映出人类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实质都是发展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制约着各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必须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认识到保护地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必须积极承担起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10C提示:C “发展旅游产业,必然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表述错误.11 (1)我国环境(大气)污染与破坏严重;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强环境保护立法;坚持以德治国基本方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坚持科教兴国战略,重视科技进步与创新.(3)参与植树造林等公益活动;节假日少燃放烟花爆竹;多乘公交车,少乘私家车,尽可能以步代行,或者骑自行车;向有关部门举报造成大气污染的不法行为等.12 (1)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或:这是破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的必然选择)有利于提升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居民的生存条件、生活质量.有利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或:有利于缓解我国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有利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或:有利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或:有利于落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利于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大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我国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等等.(2)牢固树立生态红线观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保护生物多样性.(或:对天然林地、草场、湿地实行严格保护,对生态破坏地区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要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要坚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治理.完善保护环境、节能减排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执法力度,着力整治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对违法行为要加大打击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企业要遵守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相关法律法规,落实节能减排.全体公民要增强忧患意识,自觉践行低碳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等等.(3)节水、节电、节粮、节约用纸.外出吃饭适量点餐,剩余饭菜打包带回.积极参加植树种草,爱惜花木.不用或少用一次性用品.践行绿色出行方式.利用节假日回收废旧电池.少买或不买光盘、磁带等物品;等等.13 (1)我国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不断降低;老龄化日益严重;劳动力人口开始减少.(2)①自然资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是人类生存之本.②我国自然资源短缺严重.(3)环境屡遭破坏的原因:①人口总量不断增长.②工业化快速发展.③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其他言之有理也可)(4)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相互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