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山东大学中国民间文字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2021山东大学中国民间文字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山东大学考研宝典中国民间文学写在最前面时间已经踏入八月,相信很多考研er们已经选好了自己心仪的学校,正四处寻找参考书,按部就班地进行各门功课的学习了吧?回想自己的考研路,真可谓算的上是一次洗礼,尤其是心理上,经过了纠结,迷茫。

烦躁,孤独,当然中间还会夹杂着喜悦,快乐,开心,激动,着一路走来,终于达到了胜利的终点,拿到山大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简直就跟奥运健儿站在领奖台上接受观众的欢呼和呐喊的时候的激动心情是一样一样的,之前所有的努力拼搏刻苦奋斗,在这一刻一切都值了。

满心的骄傲和自豪,特别有种绕操场狂跑两圈,奋力呐喊:“我考上了!!!”今天,为了纪念我的这次考研成功,同时也是想把自己的考研经验分享给现在正在准备考研的你们,希望可以有一些帮助。

现在可能有很多同学一边复习一边纠结院校专业,到现在也仍然吃不准到底选哪个,公共课的复习可能还不受大影响,可是最大头的专业课却迟迟不能确定最终方向。

我去年也遇到过类似情况,我一心想要上研究生,可能也跟家里人给我灌输的学历非常重要的思想有关。

早在寒假便开始纠结报哪个学校哪个专业,但是直到暑假我才最终做出自己的选择。

决定报考山大的中国民间文学。

我报考这个专业除了是我个人的爱好以外,我觉得我有责任和义务为中国这个大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文化进行继承和传播。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积累,有好多好多民俗民风正处在濒临灭绝的状态,急需像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继续传承下去。

可能我这个比较感性,理性的同学可能会考虑热门专业啊、报录比情况啊或者是就业情况啊等等,别着急,我在下面把这些相关内容都给你们做了统一的整理,你们也可根据这些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然后就是备考的作息时间,个人认为按时作息很重要,就是要有规律地休息和学习。

劳逸结合才是长久之计,但是很多同学在备考期间都有埋头苦读,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当然,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做到这一点,但是一定要给自己的大脑休息的时间,鲁迅曾说过:“学,就要踏踏实实的学,玩,就要通通快快的玩”,人的大脑不是永动机,要给它放松的时间,这也是很多同学备考期间后劲不足的原因。

在这里,帮帮提醒大家在努力学习的同时要学会适当地放松自己!最后,希望大家可以一如既往地坚持和努力!来年等你们的好消息!目录第一章考前必备1.1山东大学专业目录........................1.2山东大学中国民间文学专业课大纲.....1.3山东大学中国民间文学专业历年报录比....1.4山东大学中国民间文学专业学科建设......1.5山东大学中国民间文学初试科目解析 ....第二章中国民间文学专业就业前景解析2.1 中国民间文学专业综合介绍...........2.2 中国民间文学专业就业解析............2.3 山东大学中国民间文学各方向对比分析.... 第三章山东大学中国民间文学专业内部信息速递3.1 报考数据分析..............3.2 复试信息分析..............3.3 导师信息了解........第四章山东大学中国民间文学初试专业课考研知识4.1 参考书目分析..........4.2 真题分析................4.3 重点知识点汇总分析(大纲)....第五章山东大学中国民间文学初试复习计划5.1 政治英语数学复习技巧5.2 专业课复习全程详细攻略5.3 时间管理策略及习题使用第六章山东大学中国民间文学复试技巧6.1 复试公共部分6.2 复试专业课部分第一章:考前必备1.1 山东大学专业目录由于本人报考的是山东大学文学院的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所以,下面只列举这个专业的专业目录:由上表可以看出:儒学高等研究的中国民间文学专业共有5个研究方向,我报考的是神话学专业,它所考的公共课有(101)思想政治理论和(201)英语一或(203)日语(二选一),专业课一是(619)民俗学概论和(815)中国民间文学。

下面就介绍一下这两门专业课所用的参考书:(619)民俗学概论参考书目:(1)《中国民俗学》,乌丙安著,辽宁大学出版社;(2)《民俗学概论》,钟敬文著,上海文艺出版社(815)中国民间文学参考书目:(1)《中国民间文学史》,祁连休、程蔷主编,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以上所列的参考书目就是备考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的中国民间文学专业时所必须用到的参考书,虽然参考书不多,但是能把这三本教材吃透,考试肯定没问题的。

当然,你们也可以在时间还充足的情况下,也可以找相近的其它参考书来读一读,如果时间不多的话,就把重点全部放在这几本参考书上就可以了。

1.2 山东大学中国民间文学专业课大纲考试科目名称:民俗学概论一、考试目的全面考察考生对民俗学学科相关专业知识的了解与掌握程度,以确定是否达到了从事本学科学术研究的基本知识储备与思维能力要求。

二、考试要求要求考生能够对民俗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学科发展、研究方法、基本理论、知识流派、民俗事象等相关专业知识有一个总体而深入的理解与把握。

三、考试内容考题形式包括名词解释、简答与论述三个部分。

具体考试内容如下:(一)基本概念与范围1.民俗的基本概念与范围2.民俗学的基本概念、范围与任务3.民俗的产生、构成、特征、功能及其传承与变异4.中国民俗发生、发展三阶段的划分及特征(二)民俗学学科发展史1.中国古代关于民俗的主要记录及其特点2.中国近现代民俗学发展的阶段、人物、机构、著作、观点流派等3.美、英、德、北欧诸国、日本等各国民俗学研究概况(三)民俗学研究方法与基本理论1.民俗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2.主要民俗学流派及其方法3.民俗学研究方法论与基本研究方法(四)民俗事象分类及其基本知识1.物质生产与生活民俗2.社会组织民俗3.岁时节日4.人生仪礼5.信仰民俗6.民间文学7.民间语言8.民间艺术9.民间游戏娱乐考试科目名称:中国民间文学一、考试目的全面考察考生对民间文学学科相关专业知识的了解与掌握程度,以确定是否达到了从事本学科学术研究的基础知识储备与思维能力的要求。

二、考试要求要求考生能够对民间文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学科发展、研究方法、基本理论、知识流派、民俗事象等相关专业知识有一个总体而深入的理解与把握。

三、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包括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三个部分。

具体考试内容如下:1.民间文学的基础知识1)民间文学的定义2)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3)民间文学在形式和内容方面的特点4)民间文学在传承和传播方面的特点5)民间文学与民众生活尤其是民俗活动之间的关系6)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之间的区别和联系7)民间文学在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8)中国民间文学史基本脉络9)中国民间文学史主要学派学人10)学习和研究民间文学的意义2.民间文学研究方法与基本理论1)比较神话学2)人类学神话学3)历史地理学派4)故事形态学5)结构主义神话学6)口头诗学7)古史辩学派3.民间文学田野作业1)田野调查选题2)进入田野之前的准备3)田野调查中的观察、记录与访谈4)田野调查材料与分析5)田野报告的撰写4.民间文学的体裁分类及基本知识1)歌谣2)史诗3)神话4)传说5)故事6)通话6)民间说唱8)民间戏曲9)对联、灯谜10)民俗语言,如笑话、谚语、歇后语、谜语、寓言等1.3 山东大学中国民间文学专业历年报录比上表是我能在网上查到的最新的山东大学文学系的报录比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儒学高等研究院的中国民间文学专业也的报考者很少,其实真的感觉到有些悲哀,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积累,有好多好多民俗民风正处在濒临灭绝的状态,急需像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继续传承下去,然而看到专业的报录比情况真的觉得很凄凉,反正我个人报考这个专业除了是我个人的爱好以外,我觉得我有责任和义务为中国这个大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文化进行继承和传播。

当然你们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1.4 山东大学中国民间文学专业学科建设山东大学是国内较早开展民俗学、民间文学教学与科研的高校之一,在民俗学、民间文学、神话学各领域的教学和学术有着悠久传统。

山东大学诸多先贤都在中国民俗学史上留下了不俗的学术业绩,如顾颉刚曾在1930年代任教于齐鲁大学(山东大学前身),王统照收集整理了山东地区第一本民间故事集《山东民间故事》(1937),其他如闻一多、童书业、高亨的神话研究,丁山的上古宗教和神话研究,陆侃如、冯沅君关于神话、楚辞、俗文学的研究,游国恩的楚辞研究,台静农的歌谣研究,沈从文的古物和服饰民俗研究,老舍的俗文学研究,关德栋、车锡伦、李万鹏的俗文学研究,路遥的民间宗教研究等等,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形成了山东大学在民俗学与民间文学理论研究、俗文学研究、神话学研究、典籍民俗研究等方面的深厚传统。

1978年以来,在我国高等教育复兴的大背景下,山东大学民俗学、民间文学学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创刊于1985年的《民俗研究》学术杂志,是国内唯一公开发行的民俗学理论刊物。

1987 年 11 月,在原社会学系民俗学教研室的基础上成立山东大学民俗学研究所,该所当时是国内唯一有独立建制的民俗学专业研究机构。

徐经泽、叶涛曾先后担任本所所长,现任所长张士闪。

2002 年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成立,民俗学研究所并入研究院。

1998年山东大学成为我国首批民俗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该硕士点下设理论民俗学、中国民俗史、比较民俗学和区域民俗研究四个研究方向。

2002年山东大学获得中国民间文学博士学位授予权,该博士点下设民间文学、中国民间文学史、民俗与民间叙事研究三个研究方向;同时增设民间文学硕士点,下设中国民间文学理论研究、中国民间文学史、中国俗文学与俗文学史、当代民间文学研究四个研究方向。

本所现为博士后流动站招生单位。

挂靠在山东大学的山东省民俗学会,秘书处也设在该所,张士闪现任该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民俗学研究所现为“山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研究基地”、“文化部中国节日研究基地”。

近十余年来,山东大学民俗学团队在学术研究与学科建设方面发展迅速,尤在华北村落田野作业方面已形成学术传统。

该所现有在编人员5人,其中教授、博士生导师2人(张士闪、刘宗迪),副教授、硕士生导师3人(李浩、刁统菊、王加华),在研国家社科基金课题3项、国家社科基金子课题4项、省级社科规划课题3项。

另聘有兼职博士生导师1人(叶涛),合作博士生导师2人(刘德龙、曲金良),兼职硕士生导师1人(刘德增)。

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度,该所入选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获得国家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山东省泰山文艺奖2项,显示出良好的学术发展势头。

该所现有《民俗研究》、《节日研究》两种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和由在校研究生主编的《百脉泉》内部交流刊物(现已出版4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