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一、教育学与心理学教育与教育学(一)3、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5、1902年我国颁布了第一个近代学制“壬寅学制”即《钦定学堂章程》;1903年颁布并正式实施了“癸卯学制”即《奏定学堂章程》;1922年颁布实施了“壬戌学制”即现在的“六三三”学制,沿用至今。

6、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其典型特征:“学在官府”和“政教合一”。

10、1905年,清政府下令废科举,兴学堂。

14、西欧中世纪主要学校类型教会学校,分为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教区学校。

16、现代学校教育萌芽于文艺复兴时期。

17、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国民教育体系建立的主要措施:国家建立公立教育系统、实施义务教育、重视教育立法。

18、现代教育与古代教育的根本标志: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9、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郎提出了终身教育理论。

实现终身教育基本条件:学习化社会的建立。

20、世界教育改革趋势:教育终身化、教育全民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多元化和教育技术现代化。

21、教育多元化表现为:培养目标多元化、办学形式多元化、管理模式多元化、教学内容多元化、评价标准多元化等。

23、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儒家文化的代表。

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论语》中。

教育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

教育内容上教授的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

教学上强调“学而知之”,提出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博约结合、学以致用等教育教学原则。

24、我国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着作是战国后期出现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着(中国最早的体系极为严整的教育专着。

《礼记》中的一篇,写作年代约在战国晚期,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25、夸美纽斯是使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第一人。

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被看作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卢梭和裴思泰洛齐等人继承并发展了夸美纽斯的自然教育思想。

卢梭是法国启蒙注意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在《爱弥儿》中提出了自然与自由教育的思想。

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最可贵的是自由。

瑞士平民教育家裴思泰洛齐则认为教育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教育应做到智育、德育和体育的一体化,使头、心和手得到发展。

27、规范教育学的形成,以德国赫尔巴特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的出版为标志。

28、对后世影响最大、最明确地建构教育学体系的是赫尔巴特,他是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必须把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人;主要观点:教育目的:培养真正善良的人。

四段教学法:了解、联想、系统、方法。

后来他的学生把了解分为预备和提示两部分。

29、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创立者,是现代教育理论的首要代表。

杜威的主要教育观点: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与改组”。

教育观点:“做中学”,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目的与活动的统一、智慧与探究的统一。

“儿童中心“、“活动课程”的教学思想。

33、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教学应该以掌握学习为指导思想,以教育目标为导向,以教育评价为调控手段,形成了完整的掌握学习理论体系。

是教学目标分类理论的创始人。

34、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雷什中学》中系统论述了他的全面和谐教育思想。

被称为“活的教育学”。

教育与教育学(二)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修词、音乐、算术、几何、文法、天文、辨证法)。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14、古希腊着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教育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规范的学科。

他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19、二十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杜威、作品是《民本主义与教育》。

他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

23、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主要目标,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

38、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教育代表作是《林哈德和葛笃德》。

4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教育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社会生产力)。

45、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具有双重文化属性,即传递和深化文化与(构成文化本体)。

46、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称为:(学校文化)。

47、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精神、观念文化)。

48、学校物质文化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环境文化),二是(设施文化)。

49、学校精神文化可分为如下四种基本成分:(一是认知成分,二是情感成分,三是价值成分,四是理想成分。

)50、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二是规章制度,三是角色规范。

)58、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的:(自身的内在需要)。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这是一种:(内发论的观点)。

67、关于身心发展的动因问题,主要存在着(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等不同的解释。

69、19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着名的“白板说”,强调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

92、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是:(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76、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培养创新精神)。

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美育最高层次的任务,在能力方面表现为:(创造美)。

95、教师职业从性质上来说属于(专门)职业。

一名教师是否能较好地履行教师角色,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所需具备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专业素养)。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其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一般来说,教师所扮演的职业角色不包括:(服务者角色)。

9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对教师概念作了明确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教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102、课业及进程是课程。

从课程任务的角度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三种类型。

从课程制定者角度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种类型。

课程结构的编制是指:(课程设计)。

制定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主要有三方面,即(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和对学科的研究)。

课程目标有五个方面的规定性,它们是:(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操作性和指导性)。

新课程改革要改变过去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115、影响学生学习特点的因素是(基础因素、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学生学习的特点有四个方面,分别是(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和灵活性)。

118、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其提出者是:(孔子)。

他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

这是最早的关于教学过程思想。

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来说明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表现在(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交往性)等方面。

119、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

121、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是:(洛克)。

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发展智力)。

122、实质教育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和斯宾塞),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

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139、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有(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142、直观手段一般可分为(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语言直观)145、一个测验能够正确地测量出它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称为测验的:(效度)。

146、如果高水平学生在测验项目上能得高分,而低水平学生只能得低分,那就说明下列哪种质量指标高:(区分度)。

147、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加以论证的是:(夸美纽斯)。

148、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克伯屈)。

152、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称为:(教学策略)。

153、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就是:(形式型策略)。

161、考试命题的质量指标主要有(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难度)。

166、教育的发展分古代教育(包括原始形态的教育和古代学校教育)和现代教育(包括现代学校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167、外部分组包括(能力分组和兴趣分组)两种。

168、外部分组是指打破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改由按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兴趣)来编班。

169、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

170、教学策略按构成因素可分为(内容型、形式型、方法型和综合性)。

181、学校德育具有(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和民族性、继承性与世界性)等特点。

182、德育内容主要由(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构成。

183、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化)的统一过程。

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227、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孔子),在国外,启发式教学始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

二、教育心理学1、教育心理学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体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3、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与差异性。

4、学生性格差异主要是指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类型差异。

5、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三种主要成份。

自我认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

6、自我体验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情感体验,如自尊、自爱、自豪、自卑及自暴自弃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