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你们好。
我是一号选手,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本课是第一单元第一课,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而本课主要介绍了中国早期的政治情况,在本单元中具有引领启下的重要作用。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首先在知识与能力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识记主要史实,如…………,同时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运用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方面。
根据教材内容和老师的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基本方法,使学生会用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等方法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中国历史的源远流长,从而形成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制定,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1.本课的重点是……,只有理解和掌握……,才能形成关于本课完整的知识体系。
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学生这方面能力相对比较薄弱,所以是本课的难点。
高一的学生经过初中历史的学习,建立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历史学习兴趣,他们乐观、积极、自信,能够较好的跟随老师的思路和教学方法的引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具体包括:讨论法、提问法、材料引导法、多媒体演示法等法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以上是我对教材的分析和设计,接下来我说下本次说课的第三部分:教学过程,来践行我以上的设计。
第一课:发达的农业导入新课:鼓励学生主动表演黄梅戏《天仙配》中《夫妻双双把家还》的片段,从而引出中国古代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古代农业概况的兴趣。
第一子目: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本子目主要介绍了中国农业起源和早期农业生产状况。
我将采用陈述法向学生介绍神农氏的故事,激发学生对农业的兴趣,再以考古发现加以说明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之一。
接着我将利用才来哦阅读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引导学生从生产工具、生产资料、生产技术方面去探讨中国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时期农业发展状况。
第二子目: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本子目主要从铁犁牛耕、耕作技术、水利灌溉三方面介绍了春秋战国到明清时期的农业发展状况。
我将采取以时间为顺序的知识梳理方法,在结合教材的基础上绘制相关表格,知道学生阅读教材基础上先自主完成,然后由我带领学生进行校对,校对过程中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材料,加深了解。
第三子目: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这是本课的重点所在。
主要介绍了中国土地国有制发展到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
首先采取讲述法向学生解释小农经济的含义,其次我将设置问题:小农经济的产生是凭空产生的吗?通过引导学生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变更去归纳总结出小农经济产生的背景原因。
最后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阐发小农经济的利弊,通过讨论以加深学生对小农国经济的认识。
第二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导入新课:以图片创设情境,模拟拍卖会,请学生给图片中的青花瓷器出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第一子目: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首先通过陈述发,向学生介绍什么是官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的特点又是什么。
然后请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2-4节,让学生归纳总结出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在冶金、制瓷、丝织业领先世界的具体表现。
(培养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归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我讲利用多媒体展示法展示相关的图片以加深学生对官营手工业的感性认识。
第二子目: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首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概述出民间手工个的种类,通过以时间为顺序的知识梳理方法,让学生归纳出其发展历程,让学生体会民营手工业发咋还能艰难,但后来居上。
接着结合指导学生结合教材学思之窗思考:资本主义萌芽代表中国社会进步趋势,这种生产关系基本特征是什么?最后通过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分别就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进行分析比较。
第三子目: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首先通过材料阅读法,知道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在阅读之余讲述中国古代手工业子啊世界的地位。
进而利用多媒体展示法,展示丝绸之路、群神宴图,让学生感悟中国古代作为丝绸大国和瓷器大国的魅力。
最后设置问题探究: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特征是什么?指导学生分组讨论。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第一子目: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首先在结合教材的基础上绘制中国古代商业发展表格,指导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完成表格中的相关内容,接着由我带领大家一起校对,校对过程中展示相关史料图片,加深学生对古代商业发展历程的认识。
第二子目: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首先通过讲述法向学生介绍市的含义,使学生了解市是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的含义。
进而采取以时间为顺序的知识梳理方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中国城市的发展和演变历程。
第三子目: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首先通过以时间为顺序的知识梳理方法,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让学生归纳总结出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历程。
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示补充郑和下西洋的相关资料,承前启后,突破朝贡贸易的难点,总结出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是政治母的大于经济目地。
第四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导入新课:第一子目:土地制度的演变。
本子目主要介绍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演变过程。
首先展示河姆渡文化遗址图片,导入对原始社会土地制度的学习。
接下来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总结井田制的特点,并探讨井田制的解题过程。
在探讨过程中补充商鞅变法的相关内容,让学生最终理解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第二子目:重农抑商。
首先通过讲述法向学生解释重农抑商的含义,进而设置问题,重农抑商的政策是统治者凭空提出来的吗?然后通过多媒体展示法展示相关材料引导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出该政策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进而采取以时间为顺序的知识梳理方法,在结合教材的基础上绘制重农抑商的表格,让学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自助完成,然后再有我带领学生一起进行校对。
第三子目:海禁与闭关锁国。
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法结合讲述法向学生介绍海禁和闭关锁国的含义。
让学生从中理会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并不等于绝对禁止对外贸易。
然后通过材料阅读法,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相关材料,分析统治者推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最后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展示一段视频,让学生在观看之余探讨闭关锁国的影响,加深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五课:开辟新航路导入新课:首先通过多媒体演示法播放大国崛起的相关影视,拉近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顺利进入新课教授。
第一子目:东方的诱惑,本子目主要介绍了新航路开辟的时代背景原因。
这里我将采取材料阅读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取有效信息归纳总结出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和可能性,然后由我带领大家校对,校对过程中我将利用多媒体展示法展示相关图片和材料,比如15世纪东西方商路受堵情况图,西葡完成中央集权材料等等,从而加深学生对西航路开辟原因的认识。
第二子目:新航路的开辟。
本子目主要介绍了新航路的开辟过程,这里我将利用多媒体展示法展示新航路开辟示意图,同时通过讲述法加以讲述相关知识以加深学生的认识。
最后通过列表对比法,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新航路开辟和郑和下西洋的异同点,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东西方壮举的不同之处。
第三子目:走向回合的世界。
本子目主要介绍了新航路开辟带来的影响。
我将采取分组讨论法,把学生分为世界组、欧洲组、亚非拉组,让学生就新航路开辟对自己产生的影响进行概述。
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六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导入新课:第一子目:海上马车夫。
首先通过讲述法向学生介绍海上马车夫的含义。
其次通过设置问题,17世纪的荷兰是凭什么获得海上马车夫的称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总结出荷兰兴起的地理因素、经济因素等。
其次在结合教材的基础上绘制一张荷兰在世界范围内殖民扩张概况的表格,指导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先自主完成,然后再有我带领大家一起校对。
第二子目:日不落帝国。
本子目主要介绍了英国对外殖民扩张的情况。
首先通过以时间为顺序的知识梳理方法,利用讲述法系那个学生讲述16世纪、17世纪、18世纪英国夺取世界霸权的过程,使学生对其有一个基本的史实认识。
然后设置问题,英国为何能在争霸过程中屡屡获胜,通过展示相关的材料和图片,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英国获胜的地理因素、军事因素、经济、政治因素。
第三子目:世界市场的拓展。
首先通过引导学生观看黑奴贸易路线图,了解世界市场拓展的形成。
然后分组讨论,让学生角色扮演,你是欧洲殖民者、被殖民者你有什么想法?通过角色扮演,概括总结出世界市场的影响。
7.第一次工业革命导入新课:首先,我将通过多媒体展示古代、近代人类出行交通工具相关图片,然后设置问题:图片中所展示的火车是什么年代出现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便顺利进入新课教授。
新课教授: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把握教材。
将其划分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历程、影响三大部分。
首先,工业革命的背景。
我将先利用陈述法向学生介绍工业革命的含义,进而设置问题,工业革命产生的时代背景条件究竟有哪些?这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为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我将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文字、图片资料。
引导学生在阅读资料、结合教材的基础上市场、资本、原料、劳动力、技术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归纳。
同时引导学生回顾必修一政治史内容,让学生一方面意识到工业革命爆发的政治前提,另一方面同时也认识到政治和经济之间的辩证关系。
其次,工业革命的历程。
我将采取以时间为顺序的知识数理方法,指导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整理工业革命发展的历程、人物、以及主要发明成就。
在学生整理的基础上再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最后,工业革命的影响。
为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工业革命的影响,我将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在结合资料的基础上分组从世界、欧洲、亚洲等各个方面予以分析归纳。
8.第二次工业革命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法,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内容,促进新旧知识的衔接。
以便顺利进入新课教授。
新课教授: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把握教材。
将其划分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历程、影响三大部分。
首先,工业革命的背景。
我将先利用陈述法向学生介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含义,进而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次工业革命背景的基础上并结合资料、教材进行总结和归纳。
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归纳能力。
其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
我将子啊结合教材的基础上,绘制表格,将其划分为:内燃机、电力、化学工业等。
然后采取以时间为顺序的知识数理方法,指导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整理工业革命发展的主要发明成就。
在学生整理的基础上再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最后,工业革命的影响。
本部分包括第二和第三子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