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抽象艺术的历史沿革及中国抽象的理论认识

抽象艺术的历史沿革及中国抽象的理论认识

抽象艺术的历史沿革及中国抽象的理论认识
作者:暂无
来源:《文苑·艺术汇》 2014年第12期
中国的抽象艺术以前主要在上海发展,最近五六年,北京画抽象艺术的年轻艺术家总数已经超过上海,现在收藏
家也越来越多地关心抽象艺术。

从2006 年到2010 年,798 的画廊和一些美术馆都有不少的抽象画展,相对来说,美
院与社会对写实主义的认识是比较普遍的,而对抽象艺术的认识总体上比较模糊。

大家并没有根据抽象艺术的谱系来
表达,很多讨论都似是而非。

以下内容根据我对抽象艺术谱系的认识,对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丹托将西方艺术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起到19 世纪后期,是写实主义阶段。

从达芬奇开始,绘画中的造型开始准确了,空间构成也准确了。

这与医学解剖与建筑学的发展有关。

在意大利写实主义的开始,科学的方法帮助形象塑造得准确。

丹托没有把史前艺术算作艺术,他认为那时的人们并没有关于艺术的意识。


正的艺术是从艺术家带有艺术史的认识开始,即瓦萨里写的艺术家的传记,他所认为的艺术是“艺术史的艺术”。

第二个阶段是从1950 年代开始的现代主义,现代主义的主流就是抽象艺术。

现代主义包括两个分支,一个是表
现主义,表现主义还是有形象的,但形象是变形的。

还有一个是超现实主义,保留了形象,但以超时空的方式进行画
面重组。

现代主义的主流是为了超越写实主义。

第三个阶段是1976 年以后的当代艺术阶段。

当代艺术的开始主要是语言上的革新,是非传统的绘画和雕塑之外
的语言创作,如装置、行为艺术、video、现成图像拼贴等等。

这些手法、媒介的起源不是从上世纪70 年代才开始,
20 年代达达主义、杜尚等人已经在做了。

但达达主义使用的非传统手段创作在一战和二战期间没有得到普及,直到上
世纪60、70 年代后期才成为一种主要的语言。

这种语言也被称作总体艺术,可以在一件作品中使用所有的手段,这是当代艺术的语言特征。

第二个特征是作品内容结构的文本化,当时法国哲学家罗兰巴特写过一篇文章叫《从作品到文本》,他指出作品更重要的是各种形象的代码,与文本结构进行意义的重组,可以使用总体艺术的各种手段。

西方艺术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开始大概分为三个阶段,这是丹托的理解。

他还把当代艺术称为后历史的艺术,因
为从写实主义到现代主义是艺术史的艺术,而当代艺术已经不再把艺术史作为对话与艺术思考的核心对象,更多面对
社会话语政治、文化政治。

现代主义分为两个阶段,从一战到二战之间,二战以后到上世纪50 年代有延续,60 年代
以后的波普艺术是过渡期,持续了10 年就结束了,紧接着就是激浪派。

印象派之前,马奈作为文艺复兴以后写实主义的最后阶段,已经在写实绘画中有了很多的实验,颠覆了写实绘画
的传统。

以《草地上的午餐》为例,他在这幅画中使用了双重光源,从天空中撒下的自然光源以及从画面的左下侧发
出的另一道光源。

马奈实际上已经在写实主义的框架内做一些颠覆性的尝试,引入了装饰主义的构成特征。

形式主义开端的主要流派一个是法国的立体主义,塞尚被认为是开端性人物。

塞尚生前不是很成功,死后在巴黎
获得成功。

他有一句名言,也是立体主义的基本思想:任何物象最后都可以归结为几种几何图形,圆形、锥形等等。

绘画就是把自然的物象转化成几何形,他认为写实绘画的重要性不在于描绘事物的细节,而是概括出描绘对象的基本
模型,这样绘画本身才能成为哲学的方法。

塞尚的这句话被认为是立体主义理论上的经典表述。

我认为,塞尚是把西
方的风景画转换为立体主义。

形式主义的另一个代表人物是毕加索,毕加索是把人物画向西方立体主义转换。

毕加索的一个基本方法,就是把
人物不同的侧面放到同一个平面上,彻底打破了单点透视。

西方学者研究中提到,毕加索在一个非洲玩具店橱窗中看
到非洲木雕,把不同侧面削平,毕加索受到影响而把绘画变得平面化。

法国印象派有一个重要的绘画概念就是平面性,这一概念受到日本浮世绘版画的影响,日本版画在19 世纪后期进入欧洲的艺术市场。

欧洲人认为真正的绘画不是写实主义,写实主义是告诉你一个幻觉,而画家真正的想象力、语言
能力在于绘画的平面性,即图像构成和装饰性。

浮世绘版画的构成和装饰性在当时被印象派画家追捧。

毕加索是概念
形式的开创者,但其实不是画得最好的。

如果能去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你会发现立体主义中画得最好的艺术家是布
拉克,毕加索到上世纪30 年代以后就画得不如人意了。

有一个特殊的人物—杜尚,杜尚早期也是立体主义阵营中的一员。

他的作品《走下楼梯的裸女》吸收了两个因素,一个是把人物局部转化成机械的几何块面,机器的零件; 第二个,杜尚在这幅画中吸收了摄影的形式。

1910 年摄影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