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洋生物学复习题1

海洋生物学复习题1


休眠孢子:当水中营养盐缺乏,水温突然变化,光照不足等情况下,圆 心硅藻目的许多种类进行细胞分裂之后,原生质收缩到中央,然后产生 厚壁,并在上下壳上分泌了很多突起和各种棘刺,即为休眠孢子。 小孢子:在硅藻的细胞内,经过一再分裂,形成许多近圆球形的细小孢 子。 介核生物:属原核向真核过渡的中介型生物,细胞核有核膜,但有些种 类核膜不明显,核内有DNA,但无组蛋白,核仁一至数个,染色质呈环 状,一般附着于核膜。 缘膜:伞缘伸向伞腔内的一环薄膜,膜有发达的肌肉,有助于运动。 世代交替:像水母那样,在整个生活世代中,经过无性生殖(水螅体的 出芽生殖)和有性生殖(水母体的精子,卵子受精)两种时期,称为世 代交替。 栉毛板(游泳板):在钵水母类,体表一般具有8行纵列,每块栉毛板 是由长而粗的纤毛愈合而成,生活时靠栉毛摆动使个体运动。 垂管:是下伞部中央生出来的下垂部分。 刺胞:腔肠动物所特有,由间细胞形成的,分布于外胚层,尤其在触手 和外伞表面较多,有些种类在内胚层也有刺胞,但栉水母类无刺胞而有 粘胞。 口腕:钵水母类的水母体下伞中央口的四角下垂部分。 轮盘(头冠):轮虫身体前端扩大呈盘状,其上面生有一定排列的纤 毛。 嘴嚼器:轮虫磨碎食物的器官,有坚固的咀嚼板所组成。 孤雌生殖:像枝角类和轮虫那样,在生活史中有一段时间,一般史良好 的外界环境(夏季)下,出现的都是雌体,并且产生的卵不经受精即可 直接发育为与母体一样的雌体,就是孤雌生殖。 夏卵:又称为非需精卵,像枝角类那样,在孤雌生殖世代,不经受精即 可直接发育的卵称夏卵。 休眠卵:又称冬卵。像枝角类那样,外界环境恶劣时,行有性生殖,这 是产生的卵需要受精后再经过一段休眠时间才能发育,成为休眠卵。 单肢型:只有内肢或只有外肢的附肢类型。 双肢型:内外肢兼备的附肢类型。 刚毛公式:用来描述枝角类的第二触角内外肢的节数和各节的刚毛数。 孵育囊:枝角目雌性个体胸部背面由壳瓣围成的空腔,是夏卵的发育场 所,其大小和产卵量成正比。 前体部:桡足类身体的前端,较宽大,包括头部和胸部。 后体部:桡足类身体的后端,由腹部或腹部与最末胸节组成,较为短
9.硅藻门分为哪两个纲?其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
壳面形状 壳面花纹排列 纵沟及运动能力 色素体 分布 中心纲 圆形、多角形不规则 辐射对称 没纵沟、不能运动 一般小而多 海水多 羽纹纲 大多舟形或针形
左右对称呈羽纹状排列 极大部分有纵沟能运动 大而数量少 溪水多
10.硅藻的繁殖方法有哪些? 答:(1)间接分裂;(2)增大孢子;(3)小孢子;(4)休止孢子。
值得指出的是,桡足类的食性是可转变的,这也许是桡足类对生活环 境的一种适应。
7.桡足类雌雄体有何不同? 答:①后体部节数不同,雄性比雌性多一节。 ②第一触角:雄性左或右或同时改变为执握触角。 ③第五胸足:雄性改变大,且较发达,左右足常不对称;雌性第五胸 足常退化,左右对称,有的甚至完全消失。 ④生殖系统:雌性:从卵巢前端生出两条输卵管,并向后延伸倒生殖 孔连接起来,在生殖孔两侧各有一个受精囊。雄性:从精巢前端生出一 条细长弯曲的输精管,通过较短粗的贮精囊,到了后方扩大为精巢囊, 最后经射精管进入生殖孔。
8.桡足类的经济意义? 答:(1)不但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在浮游动物中占据着最重要 的位置,而且食水域食物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2)是仔、幼鱼和上中层鱼类的饵料基础,是绝大多数经济海产动物 生长繁殖不可或缺的饵料; (3)桡足类的数量变动和分布可以作为探索鱼群和寻找渔场的科学依 据; (4)可以作为海流或水团的指标。
3.板式1P,4ʹ,2-3a,7ʹʹ,3G,5ʹʹʹ,2ʹʹʹʹ,6V代表何意? 答:1P:顶孔复合板1块;4':顶板4块;2-3a:前间插板(副板)2~3 块;7ʹʹ: 沟前板(前带板)7块;3G:横沟板(腰带板)3块;5ʹʹʹ:沟后板(后 带板)5块; 2ʹʹʹʹ:底板2块;6V:腹区1。
4.轮虫分类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答:轮虫的分类依据,主要是卵巢的庶母,轮盘及吸嚼器的构造,附 肢、被甲的有无和形状;足的有无、形状及足趾的数目;眼点的位置和 数目等。
小,不具附肢。 执握肢:桡足类第一触角的中央附近具有可以曲折的关节,并较膨大, 交接时用来抱住雌体,称为执握肢。 足鳃:磷虾的鳃位于胸肢基部外侧,呈指状突起,露出体外营呼吸作 用,成为足鳃。 住屋(房):有尾类身体外面有一个由房上皮细胞分泌形成的胶质囊。 头巾:毛颚类包围头部的一层可以伸缩的表皮。 领:毛额类从头颈部开始至躯干部,其表皮组织通常由一层扁平的细胞 组成,但有些种类常在一定部位增厚为很多层,形成一种泡沫状组织称 为领。 纤毛冠:在毛颚类,位于头部背面脑的后方或向后延伸至躯干的前部, 由数列纤毛细胞形成的环状构造,察觉水流变化或化学感受器的作用。 生物学季节:由于气候的季节变化,海洋中水文条件也有季节变化现 象,因此,在季节更替中,经常有新的种类出现和旧的种类消失,浮游 动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也都相应的发生变化,海洋生物这种季节更替现 象称为生物学季节。 昼夜垂直移动:随着昼夜的交替,海洋动物有规律的上升和下降的移 动。
12.何谓赤潮?举出几种常见的赤潮生物,说明赤潮的危害。 答:在海洋浮游生物中,有许多单细胞微小生物,由于异常地急剧繁 殖,并高度密集在一起,从而引起海水变色地现象,称为"赤潮"。 常见得赤潮潮;由某些硅藻引起的红褐色的赤潮;由蓝藻类的淡红发束 毛藻引起的黄褐色的赤潮。 危害:①赤潮生物大量繁殖,覆盖海面和附着在鱼、贝类的鳃 上,使它们的呼吸器官难以发挥作用而造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 ②赤潮生物在生长繁殖的代谢过程和死亡细胞被微生物分解的过程中 大量消耗海水中的溶解氧,使海水严重缺氧,鱼、贝类等海洋动物因缺 氧而窒息死亡;③有些赤潮生物体内及其代谢产物含有生物毒素,引
海洋生物学 一、名词解释: 浮游生物:是指栖息于水域中,行动能力微弱,全受水流支配,过着随 波逐流的漂浮生活方式的水生生物。 浮游植物:是营植物性营养方式的浮游生物。 浮游动物:是营动物性营养方式的浮游生物。 浮游幼虫:营浮游生活的幼虫,形态上千姿百态,与成虫迥然不同,有 的种类还包括许多个幼虫阶段或时期,变态后营底栖性的爬行生活或附 着生活或底埋生活,也有少许种类营钻孔生活和寄生生活等。 永久(终生)性浮游生物:是指终生在水中营浮游生活的浮游生物。 阶段(季节)性浮游生物:是指只在其个体发育中的幼虫阶段营浮游生 活,经过变态以后,成体便改营底栖生活或游泳生活的浮游生物。 暂时(偶然)性浮游生物:是指原非浮游种类,仅因海况变化、生殖季 节等原因有时会短时期的营浮游生活的种类。 浮游生物学:是研究浮游生物及其在水域中所发生的生物学过程的科 学。 赤潮:在海洋浮游生物中,有许多单细胞微小生物,由于异常地急剧繁 殖,并高度密集在一起,从而引起海水变色地现象,称为"赤潮"。 原核生物:无真正细胞核的生物。 相连带(接合带):硅藻的壳边。 壳环(带):上下相连带的总称。 壳环面:壳环带的面。 壳套:壳面向相连带弯转部分。 贯壳轴(壳环轴):连接上下两壳面中心点的线。 纵沟(壳缝):在壳面上沿纵轴的一条裂缝。 管纵沟:在菱形藻和双菱藻里,呈管状的纵沟。 拟纵沟:羽纹硅藻目的部分种类壳面上无纵沟和结节,但壳面花纹集中 两侧排列,中间空白很像纵沟。 节间带(间生带):壳面和相连带之间的次级相连带,是壳环面细胞壁 的一些特殊构造。 隔片:某些硅藻节间带的细胞壁向细胞内部伸展成片状。 复(增)大孢子:硅藻细胞经过多次间接分裂之后,细胞形状逐渐缩 小,到了一定限度,这种小细胞将不再继续分裂,而吸水扩大形成增大 的孢子。
孤雌生殖雌体所产的卵称为夏卵,又叫非需精卵:卵膜薄,不需受 精,它在母体的育室内迅速发育,孵出的幼蚤已和母体基本相似,并且 全是雌的。遇到条件恶化时,如水温降低(秋后)食料缺乏,进行有性 生殖,那时,在种群中出现了雄性和有性生殖雌体。两者交配后,雌体 所产生的卵称为有性生殖卵(冬卵、需精卵),冬卵数目少(1~2 个),常有厚而硬的卵壁,不能立即孵化出幼蚤,而留在育室内,当发 育至囊胚阶段时就离开母体,沉入泥土,暂时停止发育――滞育,这种 卵又称为滞育卵或休眠卵,当条件好转时,休眠卵即孵化出另一世代的 孤雌生殖雌蚤,这样就完成了世代交替――多周期。
起鱼、贝类中毒或死亡;④居民通过摄食中毒的鱼、贝类而产生中 毒。
13.轮虫的生活史,其三种卵有何区别? 答:轮虫的生活史很特殊,能进行有性生殖和孤雌生殖。 ①非需精 卵:不混交雌性所产的卵;②需精卵:面临不利的环境条件下出现混 交雌体,它们产生的卵能受精;③孵出雄体之卵:如果需精卵未能得 到受精,它就马上发育而孵出雄体来。 14.枝角类的生活史,其生活史有何意义? 答:在枝角类的生活史中,包括雌性生殖(单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个 世代,而这两个世代相互交替着。
11.硅藻门的形态特征有哪些? 答:(1)藻体的形态:大多以单个细胞生活,呈盘子状,由上下两壳 互相套合组成; (2)细胞壁:由细胞外面的硅质和紧贴硅质里面的果胶质组成。硅质 壁的厚度随种类而异,底栖厚些,浮游薄些; (3)节间带:壳面和相连带之间的次级相连带,是壳环面细胞壁的一 些特殊构造,节间带的花纹大致有鱼鳞状、环状或领状。数目不定,加 强细胞壁作用; (4)隔片:节间带的细胞壁向细胞内部伸展成片状,增强细胞壁作 用; (5)纵沟:在壳面上沿纵轴的一条裂缝,是硅藻的运动器官; (6)细胞表面的突出物:细胞壁向外延伸成突起和刺毛,具增加浮力 和相互连接作用。包括突起、刺、毛、膜状突起,胶质突出物; (7)细胞内容物:细胞核常在细胞中央或在一侧。细胞质内有色素 体,生活时藻体一般呈黄褐色或黄绿色,死后为绿色。色素体形状不 一,色素体光合作用后制造油点、蛋白和淀粉粒等营养物质。
二、问答题: 1.硅藻门的繁殖特点如何? (1)间接分裂;(2)增大孢子;(3)小孢子;(4)休止孢子。 2.硅藻的经济意义。 答:(1)有益方面:a.是鱼、虾、贝类,特别是他们幼体的主要饵 料,硅藻是初级产量,是一切海洋动物的的直接或间接饵料,我国四大 贝类(牡蛎,蛏,蛤,蚶)饵料中,硅藻占首要地位;b.有些硅藻可作 为海洋捕捞的指标――寻找渔场,饵料的分布将会影响经济动物的分 布;c.硅藻是形成海底生物性沉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d.硅藻可作为法 医的检验手段之一,死者肺、胃硅藻含量的检查。 (2)有害方面:a.污染――形成赤潮,如根管藻、骨条藻等,使水质恶 劣,对渔场及其他水产动物带来危害;b.积累有毒物――食物链――可 对人健康带来危害。海洋污染物碳氢化物、重金属、有机氯、放射性物 质经过硅藻吸附,吸收而积累,又经过海洋食物网的传递,扩大;c.对 渔业有害、繁殖太盛并密集在一起,可阻碍或改变鲱鱼的洄游路线,使 捕获量降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