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春节风俗
黑龙江:吃带硬币饺子交好运
过年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
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一定要吃饺子,但黑龙江人还要在饺子中包上几个带有硬币的(现在常用花生
或其他果仁来代替),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
交好运,有吉祥之意。
此
由于东北天气寒冷,一些水果冻过之后,就另有一番滋味。
最常见的是冰梨和冻柿子。
据了解,最纯正的是冻秋梨,在吉林有一种
梨叫秋梨,这种梨刚摘下来的时候又酸又涩,于是人们就把这种梨
采摘下来直接放在树下,盖上一层树叶,经过冰冻之后的秋梨酸甜
可口,果汁充足。
冻梨在吃之前要放在水里解冻,年夜饭后吃这种
梨能解酒、解油腻。
江苏:处处聚财寻“元宝”
苏州人除夕在年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
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有“恭
喜发财”之意。
南通人有在家门口或堂前插芝麻秆、冬青、柏枝的习俗,取意生活开花节节高,长年青翠。
浙江:大年初一“庆田蚕”
浙江乌程县在大年初一以长竿束草于上,点火燃烧,并敲锣打鼓,称为“庆田蚕”。
又点天灯于竿上,直至三月三日止。
宁波初一要吃豆粥。
晚上要在关门前,再放一次“关门炮”。
绍兴新年以“茶碗茶”待客,里面还要加上橄榄和金橘,同时用茶叶蛋待客,称为“捧元宝”。
广东:拜年是一场换橘运动
广东潮汕地区人,出门拜年前,都会带上一大包橘子,每走一户亲戚,就要送上大橘,无论多少,一定要是复数,然后说一些祝福
的话。
落座后,亲戚会以潮汕功夫茶招待,临走时,回送大橘。
《荆楚岁时记》提到的南朝人过新年餐桌上常见的“椒柏
酒”“屠苏酒”“五辛盘”,均为隋唐人所接受,并发扬光大,特
别是“五辛盘”这道菜,在中唐以前,时人过新年时必吃。
所谓“五辛盘”,就是将大蒜、小蒜、韭菜、芸薹、胡荽等五种香辛蔬菜,装在一个盘里子食用,有点像今天过年餐桌上的素菜冷
拼盘。
这个拼盘的营养价值,全在于其保健作用。
唐代名医孙思邈在《食忌》中说:“正月之节,食五辛以辟疠气。
”他在《养生诀》中也称,“元旦取五辛食之,令人开五脏,
去伏热”。
过年时,正值寒尽春来的时节,气温仍较低,人们极容
易患感冒生病,而这五种蔬菜都有疏通脏气、发散表汗的功效,能
起到预防时疫流感的作用。
所以,正月初一吃“五辛盘”在隋唐时
特别流行,是少不了的一道冷菜。
魏晋时吃“五辛盘”一般放在正月初一的早晨,即晋周处的《风土记》中所谓:“当迎晨啖五辛菜,以助发五藏气而求福之中。
”
唐代是不是一早上吃,似乎尚无记载。
中唐以后,又流行起了“春盘”。
春盘又称春饼,是在“五辛盘”的基础上变化出来的,在五辛之外又增加了一些时令蔬菜,汇为一盘。
之所以称“春盘”,是取其生发迎春之义。
《关中记》记载:“唐人于立春日作春饼,以春蒿、黄韭、蓼芽包之。
”从这段文字
中透露出的制作方法来看,如今同样盛行的炸春卷或源于春盘。
不过春盘不是在正月初一食用,是立春日的必食。
杜甫《立春》诗:“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记述的就是这种立春
食俗。
可以说,“五辛盘”是中国古人过年时必不可少的一道冷菜,明嘉靖福建《漳平县志》中便称:“人家无贵贱,咸御鲜衣,诣所亲
贺岁,主人辄出辛盘与其款洽,过此日以为常。
”意思是过年家里
来人,必定端出五辛盘待客。
明代“五辛盘”的菜品比唐代有所调整,明代名医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义,谓之五辛盘。
”
“五辛盘”在中国古代流行不衰,说明古人过新年时很重视饮食健康,“椒柏酒”“屠苏酒”,与“五辛盘”一样,也都是古人眼
里的保健食品。
一年四季春常在万紫千红永开花横批:喜迎新春
春满人间百花吐艳福临小院四季常安横批:欢度春节
百世岁月当代好千古江山今朝新横批:万象更新
喜居宝地千年旺福照家门万事兴横批:喜迎新春
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横批:吉星高照
百年天地回元气一统山河际太平横批:国泰民安
春雨丝丝润万物红梅点点绣千山横批:春意盎然
一干二净除旧习五讲四美树新风横批:辞旧迎春
五湖四海皆春色万水千山尽得辉横批:万象更新
一帆风顺吉星到万事如意福临门横批:财源广进
一年四季行好运八方财宝进家门横批:家和万事兴
绿竹别其三分景红梅正报万家春横批:春回大地
红梅含苞傲冬雪绿柳吐絮迎新春横批:欢度春节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横批:鸟语花香
春临大地百花艳节至人间万象新横批:万事如意
福星高照全家福省春光耀辉满堂春横批:春意盎然
事事如意大吉祥家家顺心永安康横批:四季兴隆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