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春节讲述
关于春节的美食之一:春饼
立春吃春饼是中国一种古老风俗。
晋代已有“五芋盘”即“春盘”, 是将春饼与菜同置一盘之内。唐宋 时立春吃春饼之风渐盛,皇帝并以 之赐近臣百官,当时的春盘极为讲 究:“翠缕红丝,金鸡玉燕,备极 精巧,每盘直万钱”。 民间也用以 互相馈赠。 春饼发展到今天,形制随地而异, 食用时间也因地而别。有烙制、也 有蒸制;或大如团扇,或小如荷甲。
关于春节的美食之一:腊八粥
“腊八节” ,这一天在中国民间有
吃腊八粥的习俗。喝腊八粥在我 国已有千年历史。 据史料记 载,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 一千多年。最早的腊八粥是用红 小豆来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 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腊 八粥”又叫“七宝粥”“五味 粥”,不仅清香甜美,而且能畅 胃气,生津液,因而颇受人们喜 食。随着时代的发展,花样越来 越多的腊八粥已发展成具有地方 风味的小吃。腊八,本身是个传 统节日,又是年节的前奏,可以 说腊八节拉开了春节的序幕。
守岁
辞年,就是在除夕吃丰盛的晚餐,俗话叫做“年夜饭”,也
有的地方叫做“团年饭”、“合家欢”、“分岁酒”、 “守岁酒”、“辞岁酒”。辞岁之风自晋朝以来就很盛行, 当夜骨肉团聚,儿孙绕膝,灯红酒绿,共话团圆。接着就 是守岁。 西晋周处的《风土志》 说:“除夕夜,围炉而 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许多诗人都有吟咏守岁的诗 句。孟浩然写道:“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杜甫也 曾有:“守岁阿戎家,椒盘以颂花。”的佳句,把守岁的 乐趣写得活灵活现。 江南每年吃年夜饭的时候,家家户 户都要把大门关起来,不能大声说话,不能敲击碗筷。吃 完年饭后,就要将桌子的碗筷收拾干净,再打开大门,这 叫做闭门生财,开门大吉。
关于春节的美食之一:年糕
春节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
年年高。年糕的种类有:北 方有白糕饦、黄米糕;江南 有水磨年糕;西南有糯粑粑; 台湾有红龟糕。 明、清时,是糕已发展 成市面上一种常年供应的小 食,并有南北风味之别。北 方年糕有蒸、炸二种,南方 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 汤煮诸法。
关于春节的美食之一:饺子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春节习俗——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 子”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 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 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 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 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到 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 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春节习俗——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 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 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 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 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 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 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 喜庆气氛。
过年食俗
据史料记载,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 腊八这一天,不论富人还是穷人,家家都要喝腊八粥。最早的腊八粥是用红 小豆来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腊八粥”又叫 “七宝粥”“五味粥”,不仅清香甜美,而且能畅胃气,生津液,因而颇受 人们喜食。随着时代的发展,花样越来越多的腊八粥已发展成具有地方风味 的小吃。腊八,本身是个传统节日,又是年节的前奏,可以说腊八节拉开了 春节的序幕。“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儿就是年”“吃了腊八饭,就把 年来办”。腊八节后,春节将至,人们便开始购置年货,打扫卫生,布置居 室,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年”的到来。 “交子”即新年与旧年相交的时刻。饺子就意味着更岁交子,过春节吃饺子
被认为是大吉大利。另外饺子形状像元宝,包饺子意味着包住福运,吃饺子 象征生活富裕。与北方不同,南方的年夜饭通常有火锅和鱼。火锅沸煮,热 气腾腾,温馨撩人,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象征“吉庆有余”, 也喻示着生活幸福,“年年有余”。 南方还有一些地方过春节讲究吃年糕,年年高(糕)收成一年比一年高,境 界一年比一年高。
春节习俗——倒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 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 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 字。“福”字指福气、福运, 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 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 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 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 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 到”“福气已到”。
春节习俗——拜年
拜年,是人们辞旧迎新、 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我们通常知道的是正月初一家 长带领小辈出门谒见亲戚、朋 友、尊长,以吉祥语向对方祝 颂新年,卑幼者并须叩头致礼, 谓之“拜年”。主人家则以点 心、糖食、红包(压岁钱)热 情款待之。
北方年夜饭有吃饺子的传统,但各
地吃饺子的习俗亦不相同,。吃饺 子是表达人们辞旧迎新之际祈福求 吉愿望的特有方式。按照我国古代 记时法,晚上11时到第二天凌晨1 时为子时。 饺子形状像元宝,包 饺子意味着包住福运,吃饺子象征 生活富裕。 与北方不同,南方的年夜饭通常有 火锅和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 温馨撩人,红红火火;“鱼”和 “余”谐音,象征“吉庆有余”, 也喻示着生活幸福,“年年有余”。 南方还有一些地方过春节讲究吃年 糕,年年高(糕),象征收成一年 比一年高,境界一年比一年高。
举杯同饮
盘点春节民俗
买肉宰鸡
扫尘 拜年
贴春联
贴年画 贴窗花和倒贴“福”
字
年夜习俗
原来吃年饭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是开着大门的。玉皇大帝
想了解民间疾苦,于是派铁拐李在此时下凡查看。铁拐李 是个跛脚叫花仙。因此便在人间吃年饭的时候,提着篮子 跛着脚沿街到各家乞讨。讨完饭,他把讨来的东西提给玉 皇大帝看,谁家穷,谁家富,一看就知道了。据此,富的, 玉皇大帝便命令有关神仙让他一年遭几次灾,不要太富; 穷的,则让他发几次财,不要太穷了。 这事儿慢慢传到 了人间,有一户人家,比别人都奸,很快想到了应对之策。 吃年饭时,把大门关得紧紧的,家人谁也不准大声说话, 等铁拐李来讨饭时,他家年饭已经吃过,打开大门时,桌 上空空荡荡的,无以施舍给铁拐李,铁拐李一看,这家够 穷了,连年饭都吃不起,于是在他家门口放上几个元宝就 走了。这下,这户人家便发了,但没有不透风的墙,别家 也看出了他家发财的原因,便都跟着学起来。谁知道铁拐 李见家家都关着门吃年饭,便知人们已经知道了他的任务, 就不再到人间来讨饭察贫富了。可是关着大门吃年饭的习 惯,却从此流传下来。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
系别:纺织工程系 制作人:xx
目录
一、春节简介 二、守岁
三、年夜习俗
四、过年习俗
五、过年食俗
春节简介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
过年,一般从腊月二十三 的祭灶到正月十五,也有 的从腊月初八开始,一直 过到正月底,其中以除夕 和大年初一为高潮。春节 时间延续长、地域跨度广, 节日活动丰富,是我国最 重要、最隆重,也是历史 最悠久、最热闹的传统节 日。
关于春节的美食之一:元宵
元宵节,道教称之为“上元节“。明
代时,元宵在北京已很常见,做法也 与今天无异。清代康熙年间朝野盛行 “八宝元宵”、马思远元宵。民国初 年还有袁世凯因元宵与“袁消”音同, 故下令禁喊元宵之事。 元宵用面除江米面外,还有粘高 梁面、黄米面等。馅则有桂花白糖、 山渣白糖、什锦、豆沙、枣泥等。形 制上,或大若核桃,也有小如黄豆的 “百子汤元”,还有实心圆子和薄皮 的“碌皮汤园”。
古代人燃放爆竹
放爆竹
现代人放爆竹吓跑怪兽“年”,过春节俗称“过年”。 爆竹为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 爆竹声除旧迎新。
过年习俗
年二十八(1月23日),我们会习惯进行大扫除; 年二十九开啦,贴辉春,准备贺年糖果啦、年糕等等。 年三十就是从早到晚就是为了准备一家人的团年饭。现 在好多家庭会到外面去聚餐的,所以相应的要提早预定酒 家。饭后我们会相约去逛花街。 年初一,亲戚自己会出门拜年的。 年初二,广州有个习 俗是要回娘家拜年。 年初三,有些人会忌讳不出门拜年,因为是“赤口”会吵 架的。 年初四——年初六都会是出门拜年的好时间。 年初七,人日,人人生日,每个人都过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