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数学中考试题及答案

2019年数学中考试题及答案

2019年数学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下列四种标志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为()A .B .C .D .2.在数轴上,与表示6的点距离最近的整数点所表示的数是()A.1B.2C.3D.43.如图,菱形ABCD的一边中点M到对角线交点O的距离为5cm,则菱形ABCD的周长为()A.5cm B.10cm C.20cm D.40cm4.有31位学生参加学校举行的“最强大脑”智力游戏比赛,比赛结束后根据每个学生的最后得分计算出中位数、平均数、众数和方差,如果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则一定不发生变化的是()A.中位数B.平均数C.众数D.方差5.我国古代数学著作《增删算法统宗》记载”绳索量竿”问题:“一条竿子一条索,索比竿子长一托.折回索子却量竿,却比竿子短一托“其大意为:现有一根竿和一条绳索,用绳索去量竿,绳索比竿长5尺;如果将绳索对半折后再去量竿,就比竿短5尺.设绳索长x 尺,竿长y尺,则符合题意的方程组是()A.5{152x yx y=+=-B.5{1+52x yx y=+=C.5{2-5x yx y=+=D.-5{2+5x yx y==6.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如图所示,给出以下结论:①a+b+c<0;②a﹣b+c<0;③b+2a<0;④abc>0.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A.③④B.②③C.①④D.①②③7.如图,在矩形ABCD中,2AB,∠BAD的平分线交BC于点E,DH⊥AE于点H,连接BH并延长交CD于点F,连接DE交BF于点O,下列结论:①∠AED=∠CED;②OE=OD;③BH=HF;④BC﹣CF=2HE;⑤AB=HF,其中正确的有()A.2个B.3个C.4个D.5个8.下表是某学习小组一次数学测验的成绩统计表:分数/分708090100人数/人13x1已知该小组本次数学测验的平均分是85分,则测验成绩的众数是()A.80分B.85分C.90分D.80分和90分9.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是()A.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B.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正方形C.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D.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10.将两个大小完全相同的杯子(如图甲)叠放在一起(如图乙),则图乙中实物的俯视图是().A.B.C.D.11.不等式组213312xx+⎧⎨+≥-⎩<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A.B.C.D.12.如图,直线//AB CD ,AG 平分BAE ∠,40EFC ∠=,则GAF ∠的度数为( )A .110 B .115 C .125 D .130二、填空题13.已知扇形的圆心角为120°,半径等于6,则用该扇形围成的圆锥的底面半径为_________.14.如图,添加一个条件: ,使△ADE ∽△ACB ,(写出一个即可)15.不等式组0125x a x x ->⎧⎨->-⎩有3个整数解,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16.如图所示,图①是一个三角形,分别连接三边中点得图②,再分别连接图②中的小三角形三边中点,得图③……按此方法继续下去.在第n 个图形中有______个三角形(用含n 的式子表示)17.不等式组3241112x x x x ≤-⎧⎪⎨--<+⎪⎩的整数解是x= .18.在Rt△ABC 中,∠C=90°,AC=6,BC=8,点E 是BC 边上的动点,连接AE ,过点E 作AE 的垂线交AB 边于点F ,则AF 的最小值为_______19.如图,把三角形纸片折叠,使点B ,点C 都与点A 重合,折痕分别为,DE FG ,若15,2C AE EG ︒∠===厘米,ABC △则的边BC 的长为__________厘米。

20.分解因式:2x 2﹣18=_____.三、解答题21.先化简,再求值: 233212-),322x x x x x x (其中+-+÷=++22.如图,在Rt △ABC 中,∠C =90°,AD 平分∠BAC 交BC 于点D ,O 为AB 上一点,经过点A ,D 的⊙O 分别交AB ,AC 于点E ,F ,连接OF 交AD 于点G . (1)求证:BC 是⊙O 的切线;(2)设AB =x ,AF =y ,试用含x ,y 的代数式表示线段AD 的长; (3)若BE =8,sinB =513,求DG 的长,23.问题:探究函数y =x + 的图象和性质.小华根据学习函数的方法和经验,进行了如下探究,下面是小华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1)函数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____;(2)如表是y 与x 的几组对应值,请将表格补充完整: x… ﹣3﹣2﹣﹣11 2 3 …y … ﹣3 ﹣3 ﹣3 ﹣443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点并画出此函数的图象;(4)进一步探究:结合函数的图象,写出此函数的性质(一条即可).24.如图,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过点D 作DE∥BC 交AB 于点E ,DF∥AB 交BC 于点F .(1)求证:四边形BEDF为菱形;(2)如果∠A=90°,∠C=30°,BD=12,求菱形BEDF的面积.25.先化简(31a+-a+1)÷2441a aa-++,并从0,-1,2中选一个合适的数作为a的值代入求值.【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解析】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B.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符合题意;C.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D.不是轴对称图形,也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故选B.2.B解析:B【解析】【分析】6的大小,即可得到结果.【详解】46 6.25<<,26 2.5∴<<,6的点距离最近的整数点所表示的数是2,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了实数与数轴,以及算术平方根,熟练掌握各自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3.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出AB=BC=CD=AD,AO=OC,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求出BC,即可得出答案.【详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AB=BC=CD=AD,AO=OC,∵AM=BM,∴BC=2MO=2×5cm=10cm,即AB=BC=CD=AD=10cm,即菱形ABCD的周长为40cm,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能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出AO=OC是解此题的关键.4.A解析:A【解析】【分析】根据中位数的定义:位于中间位置或中间两数的平均数可以得到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不影响中位数.【详解】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对中位数没有影响,故选A.【点睛】考查了统计量的选择,解题的关键是了解中位数的定义.5.A解析:A【解析】【分析】设索长为x尺,竿子长为y尺,根据“索比竿子长一托,折回索子却量竿,却比竿子短一托”,即可得出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详解】设索长为x尺,竿子长为y尺,根据题意得:515 2x yx y=+⎧⎪⎨=-⎪⎩.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是解题的关键.6.C解析:C【解析】试题分析:由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判断a的符号,由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判断c的符号,然后根据对称轴及抛物线与x轴交点情况进行推理,进而对所得结论进行判断.解:①当x=1时,y=a+b+c=0,故本选项错误;②当x=﹣1时,图象与x轴交点负半轴明显大于﹣1,∴y=a﹣b+c<0,故本选项正确;③由抛物线的开口向下知a<0,∵对称轴为1>x=﹣>0,∴2a+b<0,故本选项正确;④对称轴为x=﹣>0,∴a、b异号,即b>0,∴abc<0,故本选项错误;∴正确结论的序号为②③.故选B.点评:二次函数y=ax2+bx+c系数符号的确定:(1)a由抛物线开口方向确定:开口方向向上,则a>0;否则a<0;(2)b由对称轴和a的符号确定:由对称轴公式x=﹣b2a判断符号;(3)c由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确定:交点在y轴正半轴,则c>0;否则c<0;(4)当x=1时,可以确定y=a+b+C的值;当x=﹣1时,可以确定y=a﹣b+c的值.7.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在矩形ABCD中,AE平分∠BAD,∴∠BAE=∠DAE=45°,∴△AB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AB,∵2AB,∴AE=AD,又∠ABE=∠AHD=90°∴△ABE≌△AHD(AAS),∴BE=DH,∴AB=BE=AH=HD,∴∠ADE=∠AED=12(180°﹣45°)=67.5°,∴∠CED=180°﹣45°﹣67.5°=67.5°,∴∠AED=∠CED,故①正确;∵∠AHB=12(180°﹣45°)=67.5°,∠OHE=∠AHB(对顶角相等),∴∠OHE=∠AED,∴OE=OH,∵∠OHD=90°﹣67.5°=22.5°,∠ODH=67.5°﹣45°=22.5°,∴∠OHD=∠ODH,∴OH=OD,∴OE=OD=OH,故②正确;∵∠EBH=90°﹣67.5°=22.5°,∴∠EBH=∠OHD,又BE=DH,∠AEB=∠HDF=45°∴△BEH≌△HDF(ASA),∴BH=HF,HE=DF,故③正确;由上述①、②、③可得CD=BE、DF=EH=CE,CF=CD-DF,∴BC-CF=(CD+HE)-(CD-HE)=2HE,所以④正确;∵AB=AH,∠BAE=45°,∴△ABH不是等边三角形,∴AB≠BH,∴即AB≠HF,故⑤错误;综上所述,结论正确的是①②③④共4个.故选C.【点睛】考点:1、矩形的性质;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角平分线的性质;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8.D解析:D【解析】【分析】先通过加权平均数求出x的值,再根据众数的定义就可以求解.【详解】解:根据题意得:70+80×3+90x+100=85(1+3+x+1),x=3∴该组数据的众数是80分或90分.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和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加权平均数列出方程.通过列方程求出x 是解答问题的关键.9.D解析:D 【解析】 【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判定定理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故A 是假命题; 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故B 是假命题; 对角线相等且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故C 是假命题;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故D 是真命题.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的真假判断,正确的命题叫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判断命题的真假关键是要熟悉课本中的性质定理.10.C解析:C 【解析】从上面看,看到两个圆形, 故选C .11.A解析:A 【解析】 【分析】先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再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即可. 【详解】213312x x +⎧⎨+≥-⎩<①②∵解不等式①得:x <1, 解不等式②得:x≥-1, ∴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x <1, 在数轴上表示为:,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和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能根据不等式的解集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是解此题的关键.12.A解析:A 【解析】 【分析】依据AB//CD ,EFC 40∠=,即可得到BAF 40∠=,BAE 140∠=,再根据AG 平分BAF ∠,可得BAG 70∠=,进而得出GAF 7040110∠=+=. 【详解】 解:AB//CD ,EFC 40∠=,BAF 40∠∴=,BAE 140∠∴=,又AG 平分BAF ∠,BAG 70∠∴=,GAF 7040110∠∴=+=,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理解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3.2【解析】分析:利用圆锥的底面周长等于侧面展开图的扇形弧长列出方程进行计算即可详解:扇形的圆心角是120°半径为6则扇形的弧长是:=4π所以圆锥的底面周长等于侧面展开图的扇形弧长是4π设圆锥的底面半解析:2 【解析】分析:利用圆锥的底面周长等于侧面展开图的扇形弧长,列出方程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扇形的圆心角是120°,半径为6, 则扇形的弧长是:1206180π⋅=4π, 所以圆锥的底面周长等于侧面展开图的扇形弧长是4π, 设圆锥的底面半径是r , 则2πr =4π, 解得:r =2.所以圆锥的底面半径是2. 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弧长计算公式及圆锥的相关知识.理解圆锥的底面周长等于侧面展开图的扇形弧长是解题的关键.14.∠ADE=∠ACB (答案不唯一)【解析】【分析】【详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有三种方法:①三边法: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②两边及其夹角法: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解析:∠ADE=∠ACB (答案不唯一)【解析】【分析】【详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有三种方法:①三边法: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②两边及其夹角法: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③两角法:有两组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由此可得出可添加的条件:由题意得,∠A=∠A (公共角),则添加:∠ADE=∠ACB 或∠AED=∠ABC ,利用两角法可判定△ADE ∽△ACB ; 添加:AD AE AC AB=,利用两边及其夹角法可判定△ADE ∽△ACB. 15.﹣2≤a <﹣1【解析】【分析】先解不等式组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利用含a 的式子表示)根据整数解的个数就可以确定有哪些整数解根据解的情况可以得到关于a 的不等式从而求出a 的范围【详解】解不等式x ﹣a >0得解析:﹣2≤a <﹣1.【解析】【分析】先解不等式组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利用含a 的式子表示),根据整数解的个数就可以确定有哪些整数解,根据解的情况可以得到关于a 的不等式,从而求出a 的范围.【详解】解不等式x ﹣a >0,得:x >a ,解不等式1﹣x >2x ﹣5,得:x <2,∵不等式组有3个整数解,∴不等式组的整数解为﹣1、 0、1,则﹣2≤a <﹣1,故答案为:﹣2≤a <﹣1.【点睛】本题考查不等式组的解法及整数解的确定.求不等式组的解集,应遵循以下原则:同大取较大,同小取较小,小大大小中间找,大大小小解不了.16.【解析】【分析】分别数出图①图②图③中的三角形的个数可以发现:第几个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就是4与几的乘积减去3如图③中三角形的个数为9=4×3-3按照这个规律即可求出第n 各图形中有多少三角形【详解】分 解析:()43n -【解析】【分析】分别数出图①、图②、图③中的三角形的个数,可以发现:第几个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就是4与几的乘积减去3.如图③中三角形的个数为9=4×3-3.按照这个规律即可求出第n各图形中有多少三角形.【详解】分别数出图①、图②、图③中的三角形的个数,图①中三角形的个数为1=4×1-3;图②中三角形的个数为5=4×2-3;图③中三角形的个数为9=4×3-3;…可以发现,第几个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就是4与几的乘积减去3.按照这个规律,如果设图形的个数为n,那么其中三角形的个数为4n-3.故答案为4n-3.【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形变化类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根据题目中给出的图形,数据等条件,通过认真思考,归纳总结出规律,此类题目难度一般偏大,属于难题.17.﹣4【解析】【分析】先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再得出不等式组的整数解即可【详解】解:∵解不等式①得:x≤﹣4解不等式②得:x>﹣5∴不等式组的解集为﹣5<x≤﹣4∴不等式组的整数解为x=﹣4故答案为﹣4【解析:﹣4.【解析】【分析】先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再得出不等式组的整数解即可.【详解】解:3241112x xxx≤-⎧⎪⎨--<+⎪⎩①②,∵解不等式①得:x≤﹣4,解不等式②得:x>﹣5,∴不等式组的解集为﹣5<x≤﹣4,∴不等式组的整数解为x=﹣4,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和不等式组的整数解,能根据不等式的性质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是解此题的关键.18.【解析】试题分析:如图设AF的中点为D那么DA=DE=DF所以AF的最小值取决于DE的最小值如图当DE⊥BC时DE最小设DA=DE=m此时DB=m由AB=DA+DB 得m+m=10解得m=此时AF=2解析:152 【解析】 试题分析:如图,设AF 的中点为D ,那么DA=DE=DF.所以AF 的最小值取决于DE 的最小值.如图,当DE⊥BC 时,DE 最小,设DA=DE=m ,此时DB=53m ,由AB=DA+DB ,得m+53m=10,解得m=154,此时AF=2m=152. 故答案为152.19.【解析】【分析】过点E 作交AG 的延长线于H 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根据锐角三角函数求出即可求解【详解】如图过点E 作交AG 的延长线于H 厘米`根据折叠的性质可知:根据折叠的性质可知:( 解析:423+【解析】【分析】过点E 作EH AG ⊥交AG 的延长线于H,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15,C CAG ∠=∠= 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30,EAG EGA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求出GC ,即可求解.【详解】如图,过点E 作EH AG ⊥交AG 的延长线于H ,15,2C AE EG ︒∠===厘米,`根据折叠的性质可知:15,C CAG ∠=∠=30,EAG EGA ∴∠=∠=22cos3022AG HG EG ==⋅=⨯=根据折叠的性质可知:GC AG ==2,BE AE ==224BC BE EG GC ∴=++=++=+(厘米)故答案为:4+【点睛】考查折叠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作出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20.2(x+3)(x ﹣3)【解析】【分析】原式提取2再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即可【详解】原式=2(x2﹣9)=2(x+3)(x ﹣3)故答案为:2(x+3)(x ﹣3)【点睛】此题考查了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解析:2(x +3)(x ﹣3)【解析】【分析】原式提取2,再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即可.【详解】原式=2(x 2﹣9)=2(x +3)(x ﹣3),故答案为:2(x +3)(x ﹣3)【点睛】此题考查了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11;12x -- 【解析】【分析】根据分式的运算顺序及运算法则化简所给的分式,化为最简后再代入求值即可.【详解】原式=()23x 3x 22-)x 2x 1++⨯+-( ,()()22433221x x x x x +--+=⨯+-,()()21221x x x x -+=⨯+-,11x=-, 当x=3时,原式=113-=12-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式的化简求值,利用分式的运算顺序及运算法则把分式化为最简是解题的关键.22.(1)证明见解析; 【解析】【分析】(1)连接OD ,由AD 为角平分线得到一对角相等,再由等边对等角得到一对角相等,等量代换得到内错角相等,进而得到OD 与AC 平行,得到OD 与BC 垂直,即可得证; (2)连接DF ,由(1)得到BC 为圆O 的切线,由弦切角等于夹弧所对的圆周角,进而得到三角形ABD 与三角形ADF 相似,由相似得比例,即可表示出AD ;(3)连接EF ,设圆的半径为r ,由sinB 的值,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求出r 的值,由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得到EF 与BC 平行,得到sin ∠AEF=sinB ,进而求出DG 的长即可.【详解】(1)如图,连接OD ,∵AD 为∠BAC 的角平分线,∴∠BAD=∠CAD ,∵OA=OD ,∴∠ODA=∠OAD ,∴∠ODA=∠CAD ,∴OD ∥AC ,∵∠C=90°,∴∠ODC=90°,∴OD ⊥BC ,∴BC 为圆O 的切线;(2)连接DF ,由(1)知BC 为圆O 的切线,∴∠FDC=∠DAF ,∴∠CDA=∠CFD ,∴∠AFD=∠ADB ,∵∠BAD=∠DAF ,∴△ABD ∽△ADF ,∴AB AD AD AF =,即AD 2=AB•AF=xy , 则AD=xy ; (3)连接EF ,在Rt △BOD 中,sinB=513OD OB =, 设圆的半径为r ,可得5813r r =+, 解得:r=5,∴AE=10,AB=18,∵AE 是直径,∴∠AFE=∠C=90°,∴EF ∥BC ,∴∠AEF=∠B ,∴sin ∠AEF=513AF AE =, ∴AF=AE•sin ∠AEF=10×513=5013, ∵AF ∥OD ,∴501013513AG AF DG OD ===,即DG=1323AD , ∴AD=503013·181313AB AF =⨯=, 则DG=133033013231323⨯=.【点睛】圆的综合题,涉及的知识有:切线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勾股定理,以及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各自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23.(1)x ≠0;(2)3,3;(3)详见解析;(4)此函数有最小值和最大值.【解析】【分析】(1)由分母不为零,确定x 的取值范围即可;(2)将x =1,x =2代入解析式即可得答案;(3)描点画图即可;(4)观察函数图象有最低点和最高点,得到一个性质;【详解】(1)因为分母不为零,∴x≠0;故答案为a≠0.(2)x=1时,y=3;x=2时,y=3;故答案为3,3.(3)如图:(4)此函数有最小值和最大值;【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必须使含有自变量的表达式都有意义.24.(1)见解析3【解析】【分析】(1)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和菱形的判定证明即可;(2)根据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以及菱形的面积解答即可.【详解】证明:(1)∵DE∥BC,DF∥AB,∴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BD是△ABC的角平分线,∴∠EBD=∠DBF,∵DE∥BC,∴∠EDB=∠DBF,∴∠EBD=∠EDB,∴BE=ED,∴平行四边形BFDE是菱形;(2)连接EF ,交BD 于O ,∵∠BAC=90°,∠C=30°,∴∠ABC=60°,∵BD 平分∠ABC ,∴∠DBC=30°,∴BD=DC=12,∵DF ∥AB ,∴∠FDC=∠A=90°,∴4333== 在Rt △DOF 中,()222243623DF OD -=-= ∴菱形BFDE 的面积=12×EF •BD =12×12×33 【点评】 此题考查了菱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菱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5.【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把括号的分式通分化简,后面的分式的分子分解因式,然后约分化简,接着计算分式的乘法,最后代入数值计算即可求解.试题解析:原式=223111(2)a a a a -++⨯+-=2(2)(2)11(2)a a a a a -+-+⨯+-=22a a +--; 当a=0时,原式=1.考点:分式的化简求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