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筑隔声楼面技术
浮筑隔声楼面,就是在钢筋混凝土楼板上垫一层以矿棉为主的弹性隔声层,然后再铺楼面。
这种楼板撞击声级为 65 分贝,可达到《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隔声一级标准。
而普通光裸楼板撞击声级为 83分贝,不能满足《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的最低要求,必要时在其上铺设地毯或木地板才可达到《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三级标准。
这种技术早在 60年代就出现在国外,由于经济性原因,国内应用并不多。
我公司在1994年施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工程时采用过这种技术,目前北京万科星园工程也采用了这种技术。
以北京万科星园工程为例,浮筑楼板要比普通楼板厚 7cm。
单方造价比普通楼板高11.9元/m2。
浮筑楼板层内最重要的材料是弹性隔声层,目前市场上应用的弹性隔声层主要是利用废旧轮胎橡胶做隔声垫,产品分合资和韩国进口两种。
2000年9月建设部曾将“橡胶垫隔震技术”列入科技成果推广转化项目。
浮筑楼板施工技术实例一: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浮筑楼板施工技术实例二:某住宅工程
0.04W/(m・K),铺岩棉板前利用墙上50cm线检查楼面混凝土标高,如标高偏差较大应进行处理,以免因岩棉板上的细石混凝土面层过薄而开裂。
铺岩棉板时由里往外,当局部角落不能利用整块岩棉板时,应用碎岩棉板将其铺满。
待岩棉板铺满后,即开始在其上面满铺沥青油毡,油毡每卷长约20m,幅宽lm,每平方米0.65Kg。
铺沥青油毡是为防止浇筑细石混凝土地面时水分浸透岩棉板(因为岩棉板遇水再干燥后会紧缩硬结成块,降低吸音隔声的效果)。
油毡采用干铺,纵横搭接宽度不小于10cm,油毡铺到墙边时卷上墙面10cm,其作用是防止水分从墙边渗入并将混凝土面层与墙面断开,以免地面振动通过墙体传至楼下,尽可能减少固体传音。
油毡满铺完毕并经检查合格后,即开始绑扎Ф4单层双向钢丝网,浇筑细石混凝土面层。
Ф4冷拔钢丝间距250mm(后改为200mm),细石混凝土面层随铺随抹,压光后满铺湿锯末养
扩28d,养护期间不许上人。
养护期过后将墙角处多余油毡贴地裁去,踢脚线留待住户自行装修时做,地面施工完毕后,房间净高为2.53m,符合规范要求。
采用上述作法,整个细石混凝土地面与结构地面和墙完全脱离而“悬浮”在岩棉上,隔声效果很好,地面施工阶段楼板撞击声隔声测量,数据显示其隔声吸音效果显著。
符合《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88)标准,光裸楼板不能达到三级(≤75dB),但此种隔声地面,可达到一级(≤65dB)。
施工样板间时,由于细石混凝土面层下的岩棉板太软,所以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地面开裂问题,经过试验我们将搅拌细石混凝土的325号水泥改为425号(现在标准的R32.5)水泥,配筋也由Ф4@250改为Ф4@200,做了改动后,基本控制了地面裂缝。
此次共施工隔声地面8878m2,回访时,施工质量良好。
中建一局建设发展公司技术发展部
2003-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