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复习——热学要点透析:(一)物态变化1. 熔化和凝固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晶体熔化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温度必须达到熔点,二是要继续吸热,液体要凝固成晶体也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温度必须达到凝固点,二是要继续放热。
2. 汽化和液化(2)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一切气体只要温度降低到足够低都可以液化,但压缩体积的方法不能使一切气体液化。
3. 升华和凝华这两种物态变化是固态与气态之间的直接转化,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
[例1] 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会感到冷,如要有风甚至会冷得打颤,为什么?解析:解题中要注意回答吸热的原因和吸热更多的原因,还要回答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对吸热的影响。
答案:夏天从水中上岸后,身体表面的水蒸发,要从人身体吸收热量感到冷,如果有风会加快身体表面的水分蒸发,从身体吸收更多的热量,所以会冷得打颤。
[例2]下列关于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樟脑丸变小了,属于汽化现象B、太阳出来雾散了,属于汽化现象C、开灯的瞬间,灯丝烧断了,属于液化现象D、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属于凝固现象(二)温度及温度的测量1.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主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2. 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常用的温度计有如下三种:(1)实验室温度计,用于实验室测温度,刻度范围在20℃~105℃之间。
(2)体温计。
用于测量体温,刻度范围35℃~42℃。
℃~50℃。
(3)寒暑表。
用于测量气温,刻度范围20以上三种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 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方法(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例3]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5℃的是()A、广州夏季最热的室外温度B、正常人的体温C、夏天,让人感觉舒适的房间温度D、在地面上,无盖锅中的沸水的温度[例4]如图是常用的一种,它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此时它的温度是℃。
-℃的某物质加热,测得数据记录于表中,[例5]在1min供热不变的情况下,给温度是20请在图3中画出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0 0 0 0 0 0 0 19 温度/℃20由图3可知,这种物质的熔点是,它的熔化过程经历了 min,此物质在第8min处于态,这种物质是。
图3(三)内能1.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着间隙,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现象①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还表明分子间存在着间隙。
②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温度是物体内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
物体的温度越高,物体内分子运动越激烈,扩散越快。
2. 物体的内能(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
对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大,但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溶化)。
对于不同的物体,温度高的物体不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3)我们把物体内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之为热运动。
(4)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本身的内能会减小,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实质上是内能与其他形式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②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实质上是能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
③ 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因此用功或用热量来量度物体内能的改变。
3. 比热容(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征,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它的大小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物体的质量、吸收的热量、温度的变化量无关。
(3)水的比热容是C水=)/(102.43C kg J ︒⋅⨯。
4. 热量的计算(1)物体的温度由C t ︒0升高到C t ︒时吸收的热量:)(0t t cm Q -=吸 (2)物体的温度由C t ︒0降低到C t ︒时放出的热量:)(0t t cm Q -=放5.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6.燃料的热值(J/kg )① 在燃料燃烧的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② 定义:1kg 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用符号q 表示。
③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的计算qm Q =。
7. 热机(1)热机是利用内能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2)内燃机是热机的一种,汽油机和柴油机都是内燃机。
(3)内燃机工作的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4)单缸四冲程内燃机中,一个工作循环活塞往复运动两次,曲轴转动两周,燃气做功一次。
(5)热机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效率。
(6)人们在使用燃料的同时,排放的烟尘废气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改进燃烧设备,加装消烟除尘装置,采取集中供热,在城市普及煤气和天然气的使用是保护环境,控制消除大气污染的方法。
[例6] 下列关于温度、内能、热量和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少B.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C. 温度高的物体把温度传给温度低的物体D. 一个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物体对外做了功解析:物体温度降低,分子运动速度减慢,分子平均动能减小,内能减小,A 正确;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如物态变化时晶体熔化吸热,但温度不变,B 错;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能量即内能而不是温度;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而不是物体对外界做功。
答案:A[例7] 把质量是300g 的金属块加热到100℃,迅速放入温度14℃,质量为120g 的水中,混合后水的最后温度为20℃,求金属块比热容是多大?(不计热损失))(ttmcQ-=金金金放,)(0水水水吸ttmcQ-=,又因为放吸QQ=所以CkgC kgCkgJc︒⨯︒⨯⨯︒⋅⨯=803.06 12.0)/(102.43金)/(10126.03CkgJ︒⋅⨯=针对练习1. 春天到来,学校采取各种措施防止流行病传染,对以下两种防护措施的物理解释正确的是()A、用消毒液擦拭教室门窗后,可以闻到气味,是升华现象B、用消毒液擦拭教室门窗后,可以闻到气味,是扩散现象C、用醋熏教室时,加热使醋温度升高,醋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剧D、用醋熏教室时,加热使醋温度升高,醋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减缓2. 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如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3. 用高压锅煮粥,熄火后用冷水将锅冷却,拿去限压阀后打开锅盖,可以看到锅内的粥仍在沸腾,普通锅却看不见这样的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熄火后,锅内温度迅速降到100℃以下,但由于打开锅盖后气压降低,所以重新沸腾。
B. 熄火后,锅内温度高于100℃,即使不冷却,不拿去限压阀,粥也在沸腾。
C. 熄火后,锅内温度仍然高于100℃,冷却后锅内气压比原来降低,打开锅盖后,气压降为一个大气压,所以重新沸腾。
D. 粥的流动性差,不易降温,熄火后即使不浇冷水,不拿去限压阀粥也要沸腾较长时间。
解析:液体沸点与气压有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解题时要分析沸点和压强的关系。
答案:C4. 把盛有水的大试管插入同样装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在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如右图所示,当烧杯中的水开始沸腾时,试管中的水将()A. 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B. 能达到沸点,也开始沸腾C. 不可能达到沸点,且不能沸腾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4. A 导解:沸腾时要吸热,试管中水不能从烧杯水中吸热,因为二者温度相等,故不能沸腾。
5. 下列各例子中,由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A. 冬天,人站在阳光下感到暖和B. 爆竹点燃后腾空升起C. 用锤子锻打铁丝,铁丝发热D. 在炉子上烧火,水温升高5. C 导解:锻打、运动与机械能相联系;铁丝发热,机械能转化成内能。
6. 下列现象中,能够说明物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 水从高处流向低处B. 煮稀饭时,看见米粒在水中滚C. 在红砖墙角堆煤时,过段时间墙壁变黑了D. 扫地时,尘土飞扬6. C 导解:煤分子的扩散使墙壁变黑。
7. 将一瓶酒精倒掉21后,则剩下的酒精( ) A. 密度不变,比热容和热值都变为原来的21 B. 质量、比热容、热值都变为原来的21C. 比热容不变、质量和热值变为原来的21D. 比热容和热值都不变,质量变为原来的217. D 导解:比热容和热值是物质的属性,是不变的。
8. 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了,其原因可能是( ) A. 给它传递了热量,使其内能增加 B. 对它做了功,使其内能增加 C. 对它传递的同时又对它做了功 D. 只有吸收热量才能使温度升高8. ABC 导解:做功和热传递都能增加物体的内能,使温度升高。
9. 萘的熔点是80.5℃,则萘在80.5℃时的状态可能是( )A. 固态B. 液态C. 固液共存D. 固态、液态、气态共存 9. ABC 导解:在熔点时,物质固、液态共存。
10.高空时,水蒸气遇冷 成大量的小水珠或 成大量的小冰晶,这就是我们看到的云。
在一定的条件下,小水珠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在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下落,下落过程中,冰晶 成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 。
当夜间气温降低时,白天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夜间较冷的地面、花草、石块上 成小水珠,这就是 。
如空气中有较多的浮尘,水蒸气就 成小水珠附在这些浮尘上面,就形成了雾。
在秋冬季节,地面温度迅速降到0℃以下,水蒸气直接 成固态的小晶体,这就是霜。
.11.图12甲为某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测沸水温度的情形,由于操作错误,他发现温度计的计数大于100℃,其错误是 。
纠正错误后,他观察到水沸腾时,温度计的计数如图12乙,则水的沸点是 ℃。
12. 冬天,人们常用嘴向手上呵气,手就感到暖和,这是利用 的方法来改变物体的内能;用两手搓同样使手感到热,这是用 的方法改变手的内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