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免疫学与检验ppt课件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免疫学与检验ppt课件
xx
7
第一章 概述
免疫分子
(二)补体系统
补体是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正常新鲜血清及组织液中的一组具
有酶样活性的球蛋白。
补体的大多数组分都是糖蛋白,多属于β球蛋白。
含量最高的补体:C3、C4
含量最低的补体:C2
补体性质不稳定,加热56℃、30min可使血清中绝大部分补体组
分丧失活性,称为灭活。
补体的激活途径:
Ig的轻链分为κ链和λ链,一个天然Ig分子的两条轻链相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xx
6
第一章 概述
免疫分子
(一)免疫球蛋白
1、IgG:血清中含量最高的免疫球蛋白,是再次应答的主要抗体, 也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大多数抗菌抗体、抗病毒抗
体都是IgG,某些自身抗体及超敏Ⅱ型抗体也是IgG,免疫 检测中第二抗体也以IgG为主。 2、IgA:大部分血清型Ig为单体;分泌型sIgA为二聚体。每一个sIgA 分子含一个J链和一个分泌片。sIgA性能稳定,主要存在于 胃肠道、支气管分泌液、初乳、唾液、泪液中,是参与黏
第四篇 临床免疫学与检验
1
第一章 概述
免疫应答的过程 1、识别阶段:巨噬细胞等抗原递呈细胞对外来抗原或自身变性抗原
进行识别、摄取、降解和递呈抗原信息给T辅助细胞 (Thc)及相关淋巴细胞的过程。 2、活化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T细胞在接受抗原刺激和协同刺激双信号后活化、增殖、 分化为效应细胞。 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执行体液免疫功能;T细胞中 的Th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等效应分子,T杀伤细胞执行细 胞毒效应功能。
xx
10
第二章 抗原抗体反应
二、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1、特异性; 2、可逆性:亲和层析法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来纯化抗原或抗体。 3、比例性:只有当抗原抗体分子比例合适时充分结合,沉淀物形
1、经典途径:以结合抗原后的IgG或IgM类抗体为主要激活剂,补体
C1~C9共11种成分全部参与了激活途径。
2、替代途径:又称旁路途径。病原微生物等细胞壁成分提供接触面
直接激活补体C3,然后完成C5~C9的激活过程。激活
物主要是细胞壁成分。
3、MBL途径:由急性炎症期产生的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与病
膜局部免疫的主要抗体。
3、IgM:五聚体,Ig分子中最大的,主要存在于血液。是个体发育 最早合成的抗体,也是抗原刺激后最先产生的抗体。感
染过程中IgM水平升高,说明近期感染;新生儿脐血中若 IgM增高,说明有宫内感染。 4、IgD:作用不明,B细胞膜上的IgD可作为B细胞分化成熟的标志。 5、IgE:单体结构,血清中最少。亲细胞抗体,介导Ⅰ型超敏反应, 在特异性过敏反应和寄生虫早期感染患者血清中可升高。
xx
2
第一章 概述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组成。
(一)中枢免疫器官 1、骨髓:造血干细胞(HSC)分化、发育、成熟 2、胸腺:T细胞发育的重要中枢器官 (二)外周免疫器官及组织 1、淋巴结 2、脾:最大的外周淋巴器官 3、粘膜伴随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小肠的派氏集合淋巴结、阑尾
淋巴细胞再循环与归巢 淋巴细胞在体内依靠归巢受体由定居地经淋巴循环及血液循环不
断往返于外周免疫器官、二级淋巴组织及全身器官组织、淋巴循环汇 集于胸导管,经上腔静脉进入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中的淋巴细胞及各类免疫细胞在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处穿 越高壁内皮细胞,进入淋巴组织及淋巴器官,再次进入淋巴循环。
xx
3
第一章 概述
免疫细胞
(一)淋巴细胞 1、T细胞:胸腺依赖淋巴细胞;约占淋巴细胞的70%~75%。
xx
9
第二章 抗原抗体反应
一、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
抗原抗体是一种非共价结合、不形成共价键。 1、静电引力;2、范德华力;3、氢键结合力; 4、疏水作用力:是这些结合力中最强的。 亲和性:是指抗体分子上一个抗原结合点与对应的抗原表位之间相
适应而存在的引力,它是抗原抗体间固有的引力。 亲和性用平衡常数K来表示,K值越大,亲和性越强,结合越牢固。 抗体是球蛋白,溶解在水中为胶体溶液,不会发生自然沉淀。
NK细胞无需抗原刺激,可非特异直接杀伤肿瘤和病毒感染的 细胞,因此在免疫监视和早期抗感染免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活 化NK细胞可分泌IFNγ和TNFα等细胞因子,参与免疫调节作用。
xx
4
第一章 概述
免疫细胞 (二)免疫辅助细胞 1、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共同特点是表达MHCⅡ类分子及具有吞噬作用。 2、树突状细胞 专职抗原递呈细胞
原体结合后启动激活。
补体既可参与机体的防御效应和自身稳定,亦可引起免疫损伤。
xx
8
第一章 概述
免疫分子
(三)细胞因子 免疫细胞分泌的多肽或小分子蛋白质。 通过自分泌、旁分泌、内分泌的方式发挥作用。 按生物学功能分: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生长因子、趋化因子家族、
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 细胞因子受体分:免疫球蛋白基因超家族、I型细胞因子受体家族、
Ⅱ型细胞因子受体家族、Ⅲ型细胞因子受体家族、 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家族。 (四)黏附分子 黏附分子(CAM)是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结 合和黏附作用的小分子多肽或糖蛋白。以受体-配体的结合形式发 挥作用。参与机体免疫应答、炎症发生、凝血、创伤愈合和肿瘤转 移等病理生理过程。 (五)CD抗原 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HLA)是指血细胞在分化成熟及活化过 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分子。
①T细胞受体(TCR):又称T细胞抗原受体,是T细胞特有的表 面标志。T细胞识别抗原和转导信号是由TCR特异识别MHC分子递 呈的抗原肽,CD3分子转导T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
②簇分化抗原(CD):T细胞发育不同阶段的亚群存在不同的 分化抗原,这是区分T淋巴细胞的重要标志。 2、B细胞:骨髓依赖性淋巴细胞,约占淋巴细胞的5%~25%。 主要功能:产生抗体、递呈抗原、分泌细胞因子参与免疫调节。 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可分化为产生抗体的浆细胞和长寿记忆细胞。 3、自然杀伤细胞(NK)
xx
5
第一章 概述
免疫分子
(一)免疫球蛋白 分泌型(sIg):主要存在于体液中,具有抗体的各种功能。 膜型(mIg):表达于B细胞表面,称为膜表面免疫球蛋白,为抗原
受体。 化学结构:2条重链(H)和2条轻链(L)以二硫键连接在一起。
V-可变区;C-恒定区
按照体内含量的多少分为:IgG、IgA、IgM、IgD、I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