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主性学习的教学范式的个案研究》课题申请书、课题界定及理论依据(一)概念界定1 •基于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组织、帮助和指导学生有效地开展自主性学习。
具体来说,基于自主性教学强调的是整个教学给予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为前提,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为目标,以让学生自主决定、自主选择、自主控制、自主反思、自主评价、自主建构为进程,以教师的组织、帮助和指导方式而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这种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是一种最高理想的教学过程,它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自主和学生的学习自主。
2 .教学范式:“范式”的英文为“ Paradigm”,源自希腊词“ Paradeig-ma ”,意指“模范”或“模型”,由美国哲学家托马斯•库恩于1962年在其经典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
在库恩看来,范式是一种对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本承诺,是科学家集团所共同接受的一组假说、理论、准则和方法的总和,在心理上形成科学家的共同的信念。
它有三个特点,一是在一定程度内具有公认性;二是是一个由基本定律、理论、应用以及相关的仪器设备等构成的一个整体,它的存在给科学家提供了一个研究纲领;三是范式还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可模仿的成功先例。
它相对于模式来说,范式的内涵更为丰富,具有更强的包容性。
本课题研究中的教学范式,正源自于此,是指所共同接受的教学理论、准则和教学方法的总和。
3 .个案:选取并提练有代表性的课堂教学案例和学生个案进行研究。
研究对象是七年级语文。
4. “基于自主性学习的教学范式的个案研究”就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自主性学习的教学范式而组织的教学,在此过程中形成的个案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1. 现代学习心理学理论:现代学习心理学认为学习是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主获得新的经验,产生持续行为变化的过程。
这就揭示了学习必须运用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不仅获得知识经验,更要产生持续的心理行为变化(包括情感、态度、能力、习惯等等)。
现代学习理论又认为,每个人都有十分巨大的学习潜力。
根据脑科学理论证明,人脑的潜力十分巨大,我们每个人仅仅运用和发挥了其10%的功能,而这种学习潜能的开发必须顺应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
同时,现代学习理论又揭示,每个人都具有自主学习的需要和特点。
自主学习是人的本质需要,学习是在需要基础上个体主动创造性的获取过程。
自主学习则人类最为自然的学习过程,其特点是:学习是个体自己的需要,或好奇、或适应、或解决问题、或满足情感交流与自我价值肯定的需要等;学习过程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学习内容体现综合性;运用多种方式综合学习:即充分利用多种感官、思维、直觉,通过动手、交流、观察、体验方式进行学习;感受到学习成功的乐趣。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讲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有意义建构的方式来获得的,也就是说,学习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学习者的记忆中,而是以学习者己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知识。
3.主体性教育理论:主体性教育理论认为,主体性教育的教学活动,既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的活动,也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的活动,是两个活动的相互合作、相互影响,同步发展的有机结合。
主体性教育是教师引导下学生独立学习和自主活动的过程,在活动中只有通过学生主体的同化和顺应,才能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由此主体性就成为学生学习的本质属性。
主体性教育的着力点就在于对学生进行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培养。
4.现代教学结构理论:现代教学结构理论认为:教学活动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社会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居主体地位,教师居主导地位,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授活动的主体。
学生与教师作为相互依存、相互独立的两个主体,教与学的联系就显得十分密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研究教法,指导学法,学生则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表现出最大可能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选题背景及研究现状评述:20 世纪90年代初,国内学术期刊开始刊登介绍国外自主学习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文章。
90 年代末,自主学习研究引起国内语界的重视。
近十几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专家、教师投身于该领域的研究、实践当中,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研究层面逐渐拓宽。
自主学习研究的趋势、方法、对象和内容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促进自主学习研究的深入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做出了贡献。
当下在国内比较有影响的也有不少,如:江苏省泰兴洋思中学最早创立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是洋思人教学制胜的法宝。
杜郎口中学构建的“ 10+35”或“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强调的是教师能不讲的尽量不讲,能少讲的尽量少讲,把课堂时间尽可能多的还给学生自己学习。
另外,还有辽宁盘锦市魏书生老师提出的“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 “自结”课堂教学的六个步骤,以及江苏省溧阳东庐中学推行的“师生讲学稿” 的做法,这些都从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入手有效地实施了素质教育,提高了学生的课业成绩。
眼下九大高效“教学范式”彰显学生独立、自主、创新之精神,领跑全国课改。
杜郎口中学因“改”而名扬天下,成为当下中国教育最火爆的风景。
其实,杜郎口的经验也没有多么神秘,就是一句话,“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而核心是一个“动”字,围绕“动”千方百计地彰显学生学习的“主权”。
杜郎口课改的精髓体现在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上,主张能让学生学会的课才是好课,一切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课堂必须体现出“生命的狂欢”。
毋庸置疑,“满堂灌”、“教师一言堂”成了课改的冤家仇人。
在全国山河一片红的大好形势下,我们四邻也锣鼓喧天。
然而,热闹的课堂是否就等于丰硕收获?热是热了,闹是闹了,但是课文被搁置一边,一堂课下来,只见活动的热闹,不见文本的有效阐发、挖掘和共鸣。
让人感觉“热闹得空洞”。
为什么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听得如痴如醉,甚至于眉飞色舞,喜形于色,但过后却犹如过眼云烟?主要原因在于:语文课是语文工具的实践课,它要求一切教学手段都必须以语言媒介为中心,学生只能通过语言文字才会理解、体悟、想象。
所以不管采用何种方式何种手段,最后还都必须落实到课文的语言文字上去。
否则,一切人文性目标的达成都是天真的想象,甚至本节课老师讲了什么自己学了什么,学生也不甚了了。
在实践中我们还看到,基于展示的阅读教学模式存在明显的问题: 许多语文课异化为综合活动课,充斥了脱离文本的言语实践活动。
以上种种成败改革,究其实质目的就是课堂教学要从教师的表演改变为学生的学习,从少数课的卓越表演改变为追求每一节课的实效。
当然,我们都知道,教学上不能用一种模式,有能力的教师可以自成一体。
然而,当他们尚不具备这种能力时,若能提供一种简单易行的参照模式,任何一个教师都能学而能用,用则有效,那么,这样具有普适性的教学模式,无疑能够整体提高一所学校、一个区域的课堂教学水平,能够成为促进一个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力抓手。
上述学校或地区凡是取得的骄人业绩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就课堂教学而言,建构了科学、高效的教学范式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因素。
三、课题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一)研究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拟在改变教法和学法,使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最通俗地说就是让学习、进步和成长“发生”在学生身上,不仅如此,还力争达到以下目标:1•构建初中语文自主性学习的教学范式,形成实验课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评价的基本操作细则。
2. 通过课题研究,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逐步养成用运这一方法的习惯和能力。
3. 在自主性学习的教学范式的构建和完善中不断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二)研究内容1.构建自主性学习的教学范式的实践研究。
一方面是共性研究,即各范式都必须遵守的基本范式。
另一方面是个性研究,即本学科在遵守基本范式的前提下,根据年级单元环节的特点构建的教学范式。
基本范式和教学范式都必须基于“以学定教”的思想,清晰地表达范式模型,并掌握其操作要领。
2.构建各单元“自主性学习”备课范式的实践研究。
“自主性学习”备课范式的构建关键在于转变设计思路,抓住“四点”确立“以学定教”的思维模型。
即:第一步,确定起点。
深入研究学生,准确把握学生的原有基础、学习水平,即起点,清晰地知道教学从哪里开始。
第二步,明确终点。
针对具体单元内容——整节课、某一教学环节,从三个维度准确描述教学目标,即学习的终点。
第三步,确定重点、难点。
根据上述两点,尽可能细致地想象学生从起点到达终点的学习过程,据此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
第四步,预设自主性学习的教学生成范式、寻找策略。
当然,研究的重点还在于用什么形式来恰当地表现这一思维模型,如何把课堂教学范式的预设性和生成性有机地统—起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拟定“自主性学习”教学范式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并开展研究设想以六“度”来进行评价。
其一、参与度,主要是考察学生是否全员、全程参与,以及参与的效度如何。
其二、亲和度,主要从师生关系、组织状态两个方面来考察学习气氛、学习情绪、情感沟通等。
其三、自由度,主要考察学生是否拥有自主学习、思维的时间和空间。
其四、整合度,主要从三维来考察教学目标的整合度,从教学内容来考察教材、教辅等资源的整合度,从具体的方法手段来考察教学方式的整合度。
其五、练习度,主要从教学与自主练习的时间比、练习内容是否分层、练习的正确率等方面来考察。
其六,延展度,主要从教学的随机生成、内容的有效拓展等方面来考察个体独立的认知创造。
4. 设计实验课方案实施课堂研究(实施初期)围绕自主性教学范式的基本环节,设计课堂教学的实施个案。
①确定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包含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意目标,因为学生只有明确自己的目标,才能知道自己需要学什么,学习应达到什么标准,以及如何达到这些标准。
②创设学习情境。
依据学习目标,围绕学习内容,对课堂学习的有关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积累、掌握、质疑、分析、描述和展示。
情境内容包括:合作式情境、朗诵式情景、问题式情境、探究式情境、观察式情景、体验式情境等。
③加强学习引导。
自主性学习并不等于学生自由学习,而是一种教师引导性或指导性的教学。
教师引导主要是对学生活动进行合理的组织,组织以知识的形成过程、思维的发展过程、能力的提高过程为主线,以多方合作互动、多项信息沟通、多种感官协调为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
④ 组织学生自主探究。
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主动、自由、创造性地开展探究活动,探究过程包括:借用背景材料——形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