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言学纲要重点

语言学纲要重点

语言学纲要题型:一、判断题(基本常识,二十多分);二、分析题(分析句子——层次分析法、转换分析法)三、问答题(8X8’)导言1、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语言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2、中国、印度河希腊----罗马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3、中国传统语言研究主要是抓住汉字,分析它的形体,探求它的古代读音和意义,形成了统称“小学”的文字、音韵、训诂之学,也就是中国传统的语言学。

4、19世纪,形成了历史比较语言学,这标志着语言学不再是其他学科的附属,已经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5、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存在于语言社团中每个人头脑中的共同的语言形式结构是语言学研究真正的对象。

6、语言系统大致可以分为语音、语法、语汇等几个子系统。

7、理论语言学,也称普通语言学,是关于语言的一般规律的理论研究。

8、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是瞬间的事情。

9、运用语言交际的过程:“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

10、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都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

可以说,语言学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联系的桥梁。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第一节语言的社会功能1、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

语言的社会功能中最基本的是信息传递功能。

2、文字打破了语言交流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大作用。

3、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文字是对语言的再编码系统。

4、在一定条件下,身势等伴随动作还可以脱离语言独立传递信息。

如挥手送别。

5、在各种信息传递形式中,身势等非语言的形式,独自传递的信息有限,多半是辅助语来传递信息;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再编码形式;旗语之类则是建立在语言或文字基础之上的再编码形式。

语言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

6、语言的社会功能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建立或保持某种社会关联,这可称为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

互动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说话者在话语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意图,另一方面这些又对受话者施加了影响,得到相应的语言或行动上的反馈,从而达到某种实际效果。

第二节语言的思维功能1、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语言是社会现象,是社会交际工具,同时也是心理现象,是人类思维的工具。

同时,也是心理现象,是人类思维的工具。

具有3种观点:①统一论:不存在没有思维的语言,没有语言的思维。

(反例:词不达意、和尚念经、心口不一)②相对论:语言决定思维(代表人物:萨丕尔——沃尔夫)③认知论:语言和思维有密切关系,但不是密不可分。

例:儿童学说话时,思维先于语言)2、思想和思维的区别:思维和思想不同,思想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思维是认识现实世界时的动脑筋过程,也指动脑筋时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以认识现实的能力。

3、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思维是知识的认知、获取和运用的过程,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

4、学话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认知世界的过程,思维发展的过程。

5、既然思维离不开语言,那么聋哑人能不能进行思维呢?(聋哑人也是能够进行思维的。

第一,聋哑人和常人一样,生活在人类社会中,有健全的大脑和发音器官。

第二,大脑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司令部,人的各种感觉由它统一指挥,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聋哑人不能利用听觉符号传递信息表达思想,但可以通过别的感觉器官得到补偿。

)6、思维能力的普遍性和思维方式的特殊性普遍性:思维是大脑的功能。

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是密切相关的,人类思维能力的普遍性与语言能力的普遍性是一致的。

语言的普遍性质也是语言的最根本的性质。

特殊性:思维在很大程度上是依托于语言的。

思维的过程伴随着语言的运用,语言的差异会导致思维方式的差异。

不同的语言既有共同性也有明显的差异性。

使用不同语言的民族在思维方式上会有所不同。

语言的民族性不仅是语言的不同,而且和思维方式的民族特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思维能力的普遍性和思维方式的特殊性,与语言的性质是密切相关的。

人类语言既具有全人类的普遍性,也具有不同语言结构的特殊性,二者都是语言所要探究的,是深入认识语言的本质所不能忽略的。

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第一节语言的符号性质1、话的长短差别很大。

短可以只有一个词,长可以长到无止境。

2、无限的句子中包含着有限的词和为数不多的规则,学话就是掌握这套材料和规则。

3、每个人说话是自由的,想什么时候说就什么时候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但说话时选择什么材料,遵循什么规则是不自由的,必须服从社会的习惯。

所以,语言又是社会的规约,对每个语言使用者都具有强制性。

4、语言是符号系统,这句话概括了语言本身的性质和特点。

5、符号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

符号的形式和意义是不可分离的,二者的结合才构成符号,没有无意义的符号形式。

6、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本质上的、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

7、符号是社会的产物,它经过人们的约定,赋予一定的价值,才能起到符号的作用。

8、心理现实是存在于客观现实与语言符号之间的人脑中的信息存在状态,它既与客观现实互动,也与语言符号互动。

第二节语言符号的系统性1、为什么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举例(问答题)符号具有社会性,它的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联系一定经过使用者的社会约定。

语言符号也是如此。

语言的任意性是指,作为符号系统的成员,单个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只有社会约定关系。

如植物“雪莲”,英语“snowdrop”(雪滴),俄语“雪下物”,法语“穿雪而出”,德语是“雪钟”。

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语言符号由音和义结合而成,语言符号的音和义是社会约定关系,这叫做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3、、语言符号的线条性:是指语言符号在使用中是以符号序列的形式出现,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在空间的面上铺开。

线条性是语言符号系统分析的基础。

4、语言符号的层级体系语法单位都是有音有义的。

音系层:音位——音节——音步……语调段语法层:语——词——词组/短语——小句——句子例:学校的图书馆晚上十点闭馆。

语素:学校的图书馆晚上十点闭馆词:学校的图书馆晚上十点闭馆词组:学校的图书馆晚上十点闭馆句子:学校的图书馆晚上十点闭馆5、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组合关系: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形成高一级结构。

处于高一级结构中的各个符号,称为结构的成分。

结构中各个成分的关系称为组合关系。

聚合关系:根据在组合结构中具有相同的作用而成为一个聚合,这只是语言符号单位的一种聚合关系。

例:我看书(组合)小王看书老师写文章人们欢呼胜利(我、小王、老师、人们是聚合)第三节语言符号系统是人类特有的人类语言符号和其他动物“语言”的根本区别1、任意性2、单位的明晰性3、结构的二层性4能产性5、传授性6、不受时、地环境的限制第三章语音和语系第一节语音和音系的区别和联系1、语音的定义: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

(打呵欠是人类而定生理本能反应,不是语音)2、语音的作用:是人类交际必不可少的物质要求,它负载着语言信息,是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形式。

3、语音的双重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属于语音学研究)三个环节:发音、传递、感知三方面属性:生理、物理、心理三个分支:发音语言学、声学语言学、听觉语言学社会属性(属于音系学研究)4、语音和音系的最小线性单位:(1)音素:以语音的自然属性和人类语音共性为研究对象的语音学。

(2)音位:以语音的社会属性和语音在具体语言中的作用为研究对象的音系学。

定义:音素:是人类语言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线性的语音单位。

音位:是具体语言中从社会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第二节从声学看语音掌握语音四要素以及其在语言中的作用1、音高:是人们对声音高低的感知,它与声带振动所产生的基本频率相关。

2、音强:是人们对声音强弱的感知,它与声波的振幅有关。

3、音长:是声音的长短,它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的长短。

4、音质:音质的不同与气流是否受阻、发音方法、发音体有关。

第三节从发音生理看语音1、音素可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

元音:指发音时,气流通过口腔不受人任何阻碍而发出的音素。

辅音:指发音时,气流通过口腔要受某个部分阻碍发出的音素。

2、元音和辅音的区别:①、气流是否受阻。

(元音无,辅音有)②、发音器官的紧张程度。

(元音:各部位均衡;辅音:成阻部位紧张)③气流强弱。

(元音:弱;辅音:强)④、声带是否振动。

(元音:振动;辅音:不一定振动)⑤、持续时间的久暂。

元音:长;辅音:短3、八个元音P564、二十五个基本辅音P61第四节音位和音系1、音位和音位变体:①、类别与成员的关系②、所有的音位都是变体2、音位变体: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各个音素被看成为同一个音位在不同位置的代表,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

3、音位变体包括:音位的条件变体:出现条件受环境的制约。

如/ a/音位的自由变体:相互替换是自由的,没有条件的限制,如:n、t部分第四章语法第一章语法和语法单位1、语言结构是有规则的,语法规则是大家说话时必须遵守的习惯,不是语言学家规定的。

2、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结构的两种根本关系。

语法规则就体现在这两种基本的结构关系中。

3、语法单位——词和词组的区别(举例)、四个语法单位的区别(定义、举例子)①语素: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的单位,也是最小的语法单位,所有语言都是如此。

(注:并非“一个音节,一个语素”,如“玻璃、葡萄”有两个音节,但因为“玻”“璃”单独无意义,因此“玻璃”是一个语素)②、词:是比语素大一级的语法单位。

词由一个或多个语素组成。

判定一个成分是不是词,取决于它是否是造句时自由运用的最小单位,而不在于它有几个语素。

(如“粮食”、“葡萄酒”“自来水”)③词组:是词的组合,它是句子里作用相当于词本身又是由词组成的大于词的单位。

(如,自由词组——“组队吃饭”。

固定词组——“人民代表大会”“北京大学”)④句子:句子是最大的语法单位,也是语言用于交际时最小的使用单位。

(如“谁?”,“我在这里”)语素和词最大的区别:是否能够独立运用。

第二节组合规则1、语法的组合规则:指语法单位一个接一个组合起来的规则,这种规则是现实的,存在于话语之中,虽然看不到摸不着,但它客观存在,说这种语言的人必须共同遵守,否则就会造成错误的句子,说出谁也不懂的话来。

2、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可以分成词根和词缀。

词根是词的核心部分,词的意义主要是由它体现出来的。

它可以单独构成词,也可以彼此组合成词,也可以和词缀一起构成词。

词缀是只能黏附在词根上的语素,它本身不能单独构成词。

汉语中绝大多数的词都是由词根构成的。

3、词缀按与词根语素的位置关系,可以分为前缀、中缀、后缀。

词缀按其功能可分为派生词缀和屈折词缀。

例:work——worker(派生)、work——works/worked(屈折)、work——workers(既有派生,又有屈折)4、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把词根和派生词缀叫做构词语素,把屈折词缀叫做变词语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