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牲畜林》教案
枝江三中李良华
【教学目标】
1、理清小说脉络,体会小说所表现的乐观精神。
2、体会平实但又隐含幽默的语言。
3、认识与理解本小说层层推进的结构。
【教学重点】
1、小说故事情节的概括及轻松幽默的艺术笔法。
2、使学生理解本小说层层推进的结构“延迟”手法的使用。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没有亲历过战争。
但我们从新闻报道、电影电视以及文学作品里或多或少感受过战争。
比如我们学过的《桥边的老人》这部作品。
那么你对战争有怎样的感受呢?(死亡、沉重、残酷、悲伤、痛苦……)在读了卡尔维诺的《牲畜林》之后又有什么感触呢?(轻松、幽默、搞笑……)下面我们来学习卡尔维诺的这篇小说《牲畜林》。
二、介绍作者背景
1、作者作品
卡尔维诺1923-1985是意大利当代最具世界影响的作家之一,也是当代欧洲文学大师之一。
出生于古巴,父母都是植物学家,自幼与大自然结下不解之缘,并使其作品始终富有寓言式童话般色彩。
二次大战期间加入抗德游击队,并根据这段经历写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通向蜘蛛巢的小路。
不久这部作品得了奖,他就此步入文坛,除了写小说,卡尔维诺还收集编写民间故事。
卡尔维诺走遍意大利,终于编写出一部《意大利童话》,这部《意大利童话》可以和安徒生、格林兄弟的童话媲美。
有人说卡尔维诺是一位“一只脚跨进幻想世界,另一只脚留在客观现实之中”的作家。
他的小说往往故事性和寓言性兼备,寓深层的思考与奇妙的故事之中。
代表作:《通向蜘蛛巢的小路》、《分为两半的子爵》、《阿根廷蚂蚁》、《不存在的骑士》、《宇宙谐趣》。
2、写作背景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小说的写作背景。
世界大战期间,卡尔维诺积极参加了当地游击队组织的抗战活动。
面对德意法西斯的疯狂进攻和扫荡,意大利人民不屈不饶,浴血抗击,表现了英勇的革命精神。
作家看到了抗战者的无畏和乐观向上的战斗风貌,写下了以战争为背景的小说《牲畜林》,来为抗战活动助威。
也含蓄的表达了他对战争及世界本质化、绝对化的认识。
问:阅读过作品后,同学们能用文中的语句告诉我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吗?
【明确答案】第72页第1段“在那扫荡的日子里”“逃难的时候”第73页“德国鬼子”第76页“最伟大的游击队员”这些都暗示了小说的背景意大利人民反抗德国入侵。
属于“战争与和平”母题。
如此沉重的主题作者是如何运用文学的手段使之轻松化的。
这是我们本节课要解决的重点与难点。
三、感知课文内容
1、复述故事情节
在牲畜林里发生怎样的故事?农民朱阿的小母牛把一个德国兵引入众多牲畜藏身的密林之中,德国兵像猴子掰苞谷一样,不断地放下这个牲畜去抓另外一个,而朱阿举着猎枪
不敢开枪,生怕误伤了牲畜……森林中的牲畜就好比人,一个接一个出场,把鬼子弄得晕头转向,使鬼子误把野猫当家猫,最后和野猫一同滚下了山崖。
小说的结局是皆大欢喜的,连可怜的吉鲁米娜也获得了补偿。
2、小说中的关键人物是谁?找出描写他的句子,并分析给我们展现了怎样的形象特征。
【明确】朱阿。
集中描写第72页‚朱阿是个矮胖子,圆圆的脸膛黑里透红。
他头戴一顶绿色圆锥形毡帽,上面插着根野鸡毛,身着一件带黄色大圆点的衬衣,外罩一件毛背心,圆鼓鼓的肚子上,一条带圆点的红围巾系住了打满蓝色补丁的裤子。
‛
【赏析】这是一段肖像描写通过他的外貌、衣着写出了一位农民的形象。
分散描写1、惜财为花母牛冒险回村
2、爱喝酒早就有手颤的毛病
3、最蹩脚的猎手第73页最后1段
劣等射手第76页最后1段
【小结】朱阿是一个典型的小农惜财、爱喝酒最蹩脚的猎手。
3、小说中的另一主要人物是谁?找找描写关于他的句子,试着分析他的形象特征。
【明确】德国兵
集中描写第73页倒数第4段‚这是一个长得农民模样的德国兵,短短的制服遮不住那长胳膊、长脖子。
他的腿也很长,拿着一杆像他一样高的破枪。
……他边走边用鼻子嗅着。
扁平的军帽下一张猪样的黄脸东张西望。
【赏析】印象中德国人多是身材高大很威武,但卡尔维诺却颠覆了这一形象。
此时的敌人也成了一个小丑。
分散描写贪婪、愚蠢。
颇像中国民间故事里的猴子掰玉米一样。
4、小说结尾说“朱阿这个劣等射手受到了全村最伟大的游击队员和猎手一样的欢迎”你认为朱阿是英雄吗?如果是,他和我们传统的英雄形象有什么区别?
【明确】学生回答是否都能自圆其说即可朱阿和传统英雄不一样,他更像是马戏团里的小丑,将牲畜林里各种动物的表演串连起来。
这显然是一个马戏团小丑,高大的英雄形象被彻底解构了,甚至我们可以说这根本不是一个英雄。
四、问题探究
1、朱阿每次举起枪准备射击时,总有人跳出来阻拦。
浏览全文,数数总共有几次?分别是哪几次?
学生可能会答六次,提醒学生注意最后一次开枪了没有。
【教师明确】1、第74页第1段:天哪,如果我想打死德国兵,遇难的却是‘花大姐,怎么办?2、第74页倒数第3段: 朱阿,请你瞄准点。
要是把我们的猪打死了,我们就什么也没有了。
3、第74页倒数第2段: 朱阿,不要杀死我的小羊,你只打死他,千万别打死我的羊。
你瞄准点。
4、第75页第2段: 朱阿,你听我说,如果你打死德国人,我就嫁给你。
要是打死了我的火鸡, 我就割断你的脖子。
5、第75页第5段:朱阿,别打死我的兔子,反正德国人已经把它拿走了。
2、这些童话式的情节连缀了起来,这种方法在结构上称为什么方法?作者卡尔维诺在小说中使用这种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延迟。
【教师明确】延迟是层层推进结构中的一种手法.就是指在小说的进展过程中,
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进展设置障碍。
【详见书本78页】比如去寻宝或者救人
的英雄,前面几个,或者几次总是不成功. 这在文学心理学中是很有意思的话题。
一次成功会使作品显得过于简单容易。
(1)英雄和敌人都成了小丑.战争的严肃与残酷全都消解在嬉笑之中。
同时正是由于朱阿拙劣的射击技术, 使得他不得不随德国兵进入牲畜林, 这样林中的牲畜得以一一轮番上场, 以及看到德国兵在牲畜林中的表演, 朱阿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也延迟了小说的进展。
(2)延迟法的反复使用,使得各种牲畜(只有最后的野猫不是家畜)接连出场,成为故事的真正主角。
牲畜们在林子中间跑啊、跳啊,仿佛一场盛大的狂欢节。
正是这种欢乐的景象所蕴涵的精神,把严酷的战争这一‚历史真实‛融化到自然和谐的‚文学真实‛中来。
(3)其次, 小说屡次提到了唯一财产这个词语,战争的严酷性也仍然从中显露出来。
(4)这样的延迟使得原本紧张激烈的情节节奏舒缓下来, 牲畜林里的各种动物可以自由地登台表演, 战争的阴影被更有生命力的和谐自然挤到一边。
3、探讨主题
小说中写到很多的动物, 这些动物形象有什么共同特征?动物的形象与小说的主题思想有什么联系没有?
明确都很快乐,生机勃勃。
这些动物未尝不是意大利人民的象征,动物的活蹦乱跳写出了意大利人民对待战争的乐观精神。
小说中的牲畜林是一个特殊的所在, 仿佛与战争隔绝.树林和牲畜们仍然生机勃勃,而这正是最自然的生命力给人以生活的希望。
4、表现战争主题可写的东西很多, 作者为什么选择牲畜林这个特殊的地方呢?
明确一是和林子外的村子被扫荡后的狼藉形成对比, 林子内外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林子就像诺亚方舟,林子内宁静安详、生机勃勃、没有血腥、没有恐惧,是战争的避难所。
二是在残酷的战争面前,牲畜林还是一个世外桃源,这里充满生命力,是受苦难的百姓逃难的地方。
作者这样写主要表现出对胜利的乐观思想。
五、课外拓展
阅读《文艺评论家和部长》,回答问题。
“你看斯普罗塔新创作的小说怎么样”部长问道。
评论家回答说:“部长我认为他创作的小说是好的。
”
部长摇了摇头。
“我是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好的。
”评论家赶忙更正。
部长摇头。
“我说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针对咖啡馆里那些为数很少的庸俗的知识分子。
”
部长摇头。
“确切地说,就是针对那些没有鉴别力的人。
刚才我没表达清楚。
”
部长摇头。
“总的来说,部长先生,这是一部坏小说。
”
部长又摇头。
“当然,也不能全部否定。
”
部长摇摇头说:“这衣领真别扭。
”
问题:这篇小说延迟了几次?作用是什么?
明确:五次。
让评论家得以充分的表演。
基础应有学生课外预习完成,课堂上教师应只做适当引导与点拨,进一步挖掘学生潜力,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还要突出读,读出味道,在读中加深理解。
重难点突出,对人物形象对照分析透彻,较好的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课外拓展紧扣文本,有助于学生对小说创作手法“延迟”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