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第五章第一节之不同版本教材比较)

(人教版第五章第一节之不同版本教材比较)

不同版本教材的比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前言:
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实施。

2003年,教育部正式颁发《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

教材也由原来仅有的人教大纲版增加到现在的人教版、湘教版、鲁教版以及中图版四个版本。

教材的作用在弱化,不再是“圣经”。

同时也增加了教师使用教材的灵活性。

通过分析不同版本教材间的内容的共性与差异性,有助于廓清高中地理教学的核心概念、地理基本原理等规律性知识的逻辑和结构;通过比较不同版本的高中地理新教材编写的表述方式、呈现方式等,可以帮助教师理解教材不同体例的作用和使用特点,通过综合分析和对比,能够更好的利用教材。

以下我将从几个方面简单谈谈自己对不同版本的教材的共性与差异的理解。

◆课程标准
●标准内容: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活动建议:通过角色扮演(或讲故事、观看录像等)形式,说明某自然要素变化时,会导致其他要素发生变化。

共性:课标为纲,四个版本的教材尽管编写格式、表达方式或者内容的侧重点上有所不同,但是均共用一个课程标准,最终都回归基本。

◆内容编排
共性:正文部分大致上都是按照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机制过程的基本思路来编写的,各版本都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地壳物质循环和大气环流等过程,描述圈层尺度之间进行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地球空间上不同区域、不同尺度的地理环境整体性。

基本上都体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想理论;非正文部分虽然表现形式各有不同但是基本上都是参照活动与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对正文部分进行补充和解释;个版本教材均采用了大量的图表形式对所述内容进行阐述和说明
差异:不同版本所选择的地理要素不同,例子不同,描述的次序表现方式,侧重点以及理解方式上也有所不同。

具体如下
人教版:采用生物要素作为切入点,主要以水土流失和东北森林为例,活动中也提到了修建水库影响与湖泊的演变;大致是按照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阐述说明的;同时内容的呈现除正文描述外既有案例分析,也有活动探究。

在重点上强调某一地理要素变化对地理环境整体性形成与变化
的影响作用,突出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湘教版:以土壤要素为主要叙述因素,并且集中分析了其他各要素与土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阐述土壤与成土母质、水、气候、地形、生物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有机整体性;主要案例有常见的沉积物,人类活动与土壤,生物与土壤有机质,长江三峡工程等,并以阅读的方式呈现。

在重点上强调某一地理环境要素的演变过程,从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相互联系的角度反映其演变的特点,呈现出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的地质时代历程。

鲁教版:以“桂林山水”案例,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宏观角度,阐述四大圈层间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论述在全球空间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主要案例有厄尔尼诺现象,青藏高原,以及
碳循环等。

呈现顺序上是按照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物质流动和能量流动的机制过程来表现的。

在重点上和人教版一样强调某一地理要素变化对地理环境整体性形成与变化的影响作用,突出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中图版:以气候、水文、生物、土壤和地貌五个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关系角度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文中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文字性描述内容很少,大多采用思考,学习指南,课题,案例等形式呈现所讲的内容,对学生的图表阅读能力要求很高。

很注重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综合难度较高。

在重点上重点强调在地理环境变化中某一地理要素的主导作用,即以气候要素为切入要素,系统地介绍气候要素的影响因素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主导作用;在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这一部分重点以气候带为例详细讲述。

◆贯穿思想
●共性:各版本在文字描述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增加大量的图表和案例活动,使学生不仅在获取地理环境整体性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提高读图、用图能力。

均体现了一种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参与到课堂中来的课改理念。

同时各版本教材选用的案例均是与身边环境息息相关的例子,体现了一种贯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价值观。

●差异:
人教版:注重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思想的贯穿,在案例的编排中都体现了某一要素的变化对整个自然环境的影响。

体现了一种事物是在不断更替和演变的思想。

湘教版:案例多提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更加注重对实际问题的解决。

鲁教版:结构编排上从圈层的角度来看待地理环境中的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圈层结构概念和空间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中图版:对知识的文字性描述内容很少,概括性很强,运用强大的图表信息和案例活动与课题研究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图用图能力和分析问题并概括问题的能力。

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知识结构图
人教版:
湘教版:
鲁教版:
中图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