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中国——探索人体奥秘,研究气(炁)的功能和本质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褚德萤引子当一个孩童仰望美丽的夜空看到无数闪烁的星星时,他会感到冲动产生无限的遐想,他梦想能到天上去遨游,他梦想自己爬到月亮上去玩耍,他梦想遥远的星星上也有和人类一样的小伙伴。
因为这些梦想,就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有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为了让美丽的传说变成可能,人们发明制造火箭飞船。
十九世纪的俄国人齐奥尔科夫斯基创作了《康爱齐星》,在梦想中构建人类在太空生存的空间站,设计了完美的生态自循环系统,梦想为人类在太空提供空气和食物。
这些梦想通过人类不断地探索研究和科技进步,已经一步一步成为现实,国际空间站正在太空轨道上运行,建设生态循环系统的梦想在不远的将来一定能实现。
载着中国人对嫦娥的憧憬,我们的月球车已经登上了月亮,中国人的足迹也将在月球上留下印记。
人类的探测器不但登上了火星,还飞向了太阳系以外的遥远空间,梦想寻找人类未来宜居的星球。
在探索宇宙空间的同时人们没忘记探索地球的奥秘,十九世纪法国作家凡尔纳把他的梦写成《地心游记》《海底两万里》等少年人耳熟能详的故事,激发人们一代代去探索海洋奥秘和地心的热情,我们的蛟龙号已经载着中国人潜入了七千米的深洋。
在不断向更深的宇宙和海洋探索的同时,中国人还有一个古老的梦,去探索更神秘的领域——人体自身的奥秘。
一.古老弥新的中国梦,探索人体之气人在离开娘胎后眼睛就一直向外看,看自己身体以外的世界、看我们生存的星球、看我们能看见的星空和看不见的宇宙,而当人类把目光转向看自身时,发现在人身上的许多现象令我们震惊、令我们赞叹!也令我们迷茫。
由此也产生许多梦想,梦想着不生病,梦想着长生不老。
人类面对自身的生、老、病、死和一些不可思议的事件,不断地自问“我是谁?”“我是什么?”“我来自哪里,我将要到哪里去?”人们从古至今用宗教和科学不断地探索、去寻求答案。
科学发展至今,从解剖学到分子生物学,从生物物理到生物化学,从器官、组织、细胞到DNA,人们已经做到极致,把人体结构从宏观到微观研究到无可再分,从宏观医学到分子医学,科学越发展人们却发现我们对人类自身还有许多不解之谜。
除却具有结构的肉体,人还有精神层面的东西,人会思想,会做梦,有意识、有主观意念,中华传统文化用“精、气、神”给以高度概括的,或西方文化以“灵与肉”概括的“灵”,其本质是什么,我们认识了多少?人类关于自身的梦想还表现在古今中外浩瀚的传说、野史、小说、典籍、经典,甚至正史里,记载着许多关于人的超能力的不可思议的故事,涉及到透视,遥视、返观内视、隔空取物,思维传感、意念致动,肉体抗击打、刀枪不入,赴汤蹈火、水面凌波飞渡,穿越时空等等。
还有人们对长寿的追求,历代帝王到草根平民追求长生不死,梦想得道成仙。
很多事迹在古代经典中都有记载。
最有代表性,影响最大的如《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古圣贤“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集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记载着古人在某种状态下具有人体潜能,使之能“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1】。
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写下了“内景隧道,唯返观者能照察之,其言必不谬。
”记录了他练功时内视到体内的景象,“内景隧道”指人体内气在体内运行时的通道,即经络,他指出只有具备反观能力的人,才能”照察之”,指出“内景隧道”的存在确定无疑。
李时珍通过自身的体验证实经络的存在,这是对经络学说的巨大贡献【2】。
关于古代名医具有透视功能的事例,甚至在以严谨真实记录史实著称的《史记》里都有记载,据吕炳奎先生考证【3】《史记·扁鹊仓公传》记载:“扁鹊能视垣见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脏腑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
”即扁鹊能隔墙观人,何况人的体内情况呢,用他的透视功能给人看病诊病,对患者脏腑的病症当然一目了然,名义上把脉诊病,其实心中早已有数。
中华先祖何以在两千多年前就能制作出标示人体经络的铜人,沿袭至今还被应用?上述记载说明古人在气功态下激发人体潜能,体察和“看到”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路,在体验和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中医的经络理论。
现代许多气功家对此亦有体验,如当代的武当山道医祝华英在其1998年发表的著作《黄帝内经十二经─揭秘、应用》【4】(p.6)中,称自己在修炼静功时进入“胎息状态”,体察到体内左右两侧各12条经脉的运动和方向,呈现人体左右对立的“双向正负运行规道”,并将其应用到临床实践为人治病。
祝华英的亲身体验证明人体确能体察到气在体内运行的规律。
遗憾的是在儒家文化占统治地位的历史长河中,这些关于人体超能力的事迹不入正统,不被重视,只当作茶余饭后猎奇的谈资,更有甚者将其贴上“怪力乱神”或“迷信巫术”的标签予以封杀,更谈不到严肃地研究。
但是,中华文化的传统是扼杀不死的,以武术、医家、佛家、道家等名目代代流传着各种修炼的流派,在民间行医治病、传授武术,甚至变戏法、玩魔术来养家糊口,在草根大众中隐藏着异士能人,卧虎藏龙,从未间断。
当时光来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后半期,文革的十年浩劫终于结束。
被压抑的民众热情在全民健身中得到释放,出现了空前的全民练气功的热潮,人们通过练功自我调治疾病,气功师发功给别人治病,还搞组场治病,同时为上万人调理身体等等,短时间内各种功法竞相媲美,几乎一天出现一个“大师”,这期间许多人体的特异现象也纷纷曝光。
全民练气功,本来是件好事,有利于改善和提高民众的身体素质,大大减轻了国民医药费用的开支。
但是大潮之下沉渣泛起,鱼目混珠,良莠不分、真假难辨。
有人受益,有人受骗,一些所谓大师趁机敛财,宣传封建迷信,搞自己的利益圈子名利双收,把本来朴实无华,利国利民的一种传统养生法搞得面目俱非,引起社会上乃至学术界对于气功议论纷纭。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对气功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到本世纪初甚至有谈气色变之况了。
比如气功是不是科学,外气是不是伪科学,气功治病不过是心理效应,气功表演是魔术等等。
很多涉及什么是科学,什么是伪科学,气功的定义等概念,以及气功的发展历史,气功和佛家道家中医的关系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争论甚为热烈。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不少自然科学界人士以各种实验方式参与探讨气功的曲折是非。
作为自然科学工作者之所以涉足气功的研究,不外乎个人的兴趣和客观的需要两方面。
笔者个人80年代初由于外科手术后遗症,走不了路,习练一段时间的站桩后丢掉了拐杖,因营养性浮肿致20几年的肝肿大在习练几年鹤翔桩后也不知不觉恢复正常;后遭外伤致脑震荡,亦经当时的名师赵光先生调治恢复正常。
这些经历使从事物理化学研究工作的我自然会思考:这类慢性病西医很难解决,为什么练练气功就好了呢?气功师能给人治病,是什么机理?於是开始关注气功在国内的动态,还作了一些实验。
开始是个人兴趣,后来由于对气功的争论越演越烈,以至于转变为有责任感的研究。
1978年5月《自然杂志》创刊号上,报道了中国科学院原子核研究所顾涵森等用科学仪器测试气功的外气,记录下它的某些红外线信号物理属性,成为气功科学实验研究之发端。
此后大批科学家开展了多样的实验研究,至九十年代中期形成高潮。
同时对人体的超能力现象的报道也引发了对特异功能的研究热情。
1979年3月11日,《四川日报》报道了大足县少年唐雨能用耳朵认字的消息,引起了全国各地的连锁反映,随后,《北京科技报》、《安徽科技报》等相继公布了当地的同类现象,引起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十余所大学的专家、学者的关注,并分别进行严密的实验,验证了人体特异功能的存在。
钱学森先生以一个卓越科学家的敏感和智慧对气功、特异功能的研究及时提出了“人体科学”的概念。
他指出:“气功的研究会使我们找到一把打开人体科学大门的钥匙”【5】。
面对种种人们不能理解和尚未认识的人体现象,激发了科学人的好奇心和责任感,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有一批科技工作者投身人体奥秘的探索研究,这些研究在当时是不被“正统”理解的,涉及气功和特异功能的研究不被承认为学术成果,提升职称时是不计入考评的,九十年代后期甚至不允许学术刊物发表这类研究论文,但是他们义无反顾,不顾社会的非议,不看别人的眼色,不考虑职称评定的升迁,摒弃个人名利的得失,有的因此被单位解聘也无怨无悔。
2008年初复旦大学从事人体科学研究的邵来圣老师临终的愿望就是把他们多年的研究成果集册再版,给后人留下攀登人体科学圣坛的足迹【6】。
真可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他们是可敬可叹的人体奥秘探索的先驱者。
现在老一辈探索者或已退休,如北京大学陈守良、贺慕严教授夫妇、蔡益鹏教授,复旦大学方林虎、沈云虎、虞惠华教授【6】等;有的已作古,如北京海军医院冯理达将军、清华大学陆祖荫、朱润生教授夫妇,上海的邵来圣先生,广州的夏双全教授等都对气功或特异功能研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1995年,举行过五次全国性的气功科研学术论文报告会,出版了四集《气功科学文集》(胡海昌、吴祈耀主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第五届会议的论文由于客观形势而未能集册出版。
总数超过150篇的实验报告留下了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献记录。
老一辈科学人为什么要做气功和人体特异功能研究?最主要的是来自内心的动力!在这个未知领域没有人布置任务,没有人非要你去做,相反各种客观的议论和眼光以及遭遇的各种困难都说“你不要去做”,那么他们为什么要去做?答案是:人体科学的巨大的魅力,吸引你去做、去探索!许多现代科学不能解释的新现象令你激动!超出现代物理学和科学认识水平的实验现象激发你产生探索的冲动!人体表现的超常功能,“不可思议”的未知现象,逼着你去思考,推动你去寻寻觅觅!这就是科学人的根本素质,科学人,始终保持一颗单纯的童心,对新鲜事物怀有一种孩童似的好奇心,刨根问底,去探寻事物的真相,去追求真理,这就是探索新事物或创新的动力。
如果他不再对新鲜事物感兴趣,不再让思想自由地翱翔,他的科学生命也就终止了。
作者个人因病或意外事件和气功结缘已30多年,而涉足气功的实验研究亦已二十多年。
其中由1989年至2004年做了15年科学实验,因而对有关领域具有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和思考。
考察20世纪下半叶的气功研究,发现其涉及面很广,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各个方面,作者将气功效应的研究归纳为六个层次:分子水平——蛋白质及其结构、DNA结构,分子间反应等;细胞水平——免疫功能细胞、癌细胞,内分泌等;组织水平——肌肉、血管、神经等;脏器水平——对各种脏器功能的影响;循环系统——呼吸、消化,血液及微循环等;整体生理效应——人体各种生化指标、血压、血脂、血糖、脑电波、脑电图等在气功作用下的变化。
那个阶段对人体气功效应的研究几乎无所不包,由此可见上世纪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是以何等的热情与责任感加入到那场世纪气功大潮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