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古人利用“竹木围篱”技术,从沼泽地分离出河流与耕地,其中南北向的河流称为溇港,河道形态南宽北窄。
在每条溇港与太湖交汇处建有一道水闸,水闸启闭是控制太湖南部灌溉与排水、排淤与防沙的关键。
太湖溇港现已载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图甲为溇港形成示意图,图乙为太湖流域简图。
据此完成1~3题。
1.古人利用“竹木围篱”技术修建溇港的主要原因是A.当地的竹子和木头原料更丰富B.竹子和木头筑墙更加结实耐用C.竹子和木头墙体便于水土分离D.竹子和木头质量轻,便于运输2.关于水闸启闭的时间及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该地盛行西北季风时启闸,利于排出溇港泥沙B.该地盛行东南季风时闭闸,利于防止泥沙倒灌C.太湖南部进入雨季时启闸,防止洪水冲毁良田D.太湖南部进入伏旱时闭闸,防止溇港水位过高3.关于溇港南宽北窄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有利于获得更多的灌溉水源B.旱季减少水流对堤岸的冲刷C.可创造别具一格的观赏景观D.建造圩田,增加耕地的面积下图示意某地质勘探队在局部区域实施钻探作业获得的资料。
图中阴影部分是露天煤矿区。
据此完成4~6题。
4.该区域的构造地貌是A.背斜谷B.向斜谷C.背斜山D.向斜山5.图中开采露天煤矿的最佳地点是A. 甲B. 乙C. 丙D. 丁6.山峰与甲地最大温差可能是A. 0.8℃B. 1.1℃C. 1.4℃D. 1.7℃下图为中国某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单位面积日蒸发量和日蒸发总量(某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与其日蒸发量的乘积)。
据此完成7~8题。
7.该河流域最广泛的土地利用类型是()A. 耕地B. 草地C. 建设用地D. 未利用地8.该河最有可能是()A. 塔里木河B. 松花江C. 淮河D. 珠江9.该河流域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中,水体单位面积日蒸发量大,但日蒸发总量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 太阳辐射B. 水体深度C. 气候条件D. 水体含沙量读下图,完成10~11题。
10.下列关于三地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三条河流的汛期在季节上不一致B. 三地均受季风气候的影响C. 三地河口处均地势低平,土壤肥沃D. 三地的自然带均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11.关于三地人文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农作物都有棉花B.修建水库是三条河流开发的核心C.城市化水平均处于世界前列D.都有丰富的水源二、综合题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穿越崇山峻岭,在云南省境内并行奔流170多千米,形成了“三江并流”这一世界上绝无仅有的高山峡谷景观。
材料二“三江并流”所在区的云南丽江雪桃分布于海拔2400~2800米原生态高原地区。
果树不施用化肥、农药,每年3月开花,10月果子成熟,而其他地区的桃子从开花到成熟大多为3~4个月。
丽江雪桃果型硕大、色彩鲜艳、口感甜脆、营养极为丰富,是馈赠礼品中的佳品。
材料三“三江并流”及附近地区示意图。
(1)简述“三江并流”地区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该地适宜雪桃生长有利自然条件。
(3)结合材料二,请说明该地大力发展雪桃种植业的理由。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仙人掌,天然广泛生长于南北美洲热带沙漠地区,喜强烈光照,耐炎热,干旱、瘠薄,生命力顽强,管理粗放,生长期对水分有一定要求,仙人掌生长适温为20-30℃,为多年生植物,年亩产量可达5000-6000公斤。
墨西哥被称为“仙人掌之国”,加利福尼亚湾沿岸是仙人掌的主要分布地,仙人掌浑身是宝,初步形成了种片、保鲜蔬菜、饮料、罐装食品、化妆品、保健品、药品等七大系列,成为一种绿色健康的新型功能蔬菜和功能保健食品,满足现代生活中“亚健康”和“宝贵病”群体的消费需求。
我国在1998年开始引进食用仙人掌产业,发展迅速。
材料二墨西哥位置及仙人掌示意图材料三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现象。
雾是一种气象灾害。
(1)简述墨西哥城市分布特征,简要分析原因。
(2)结合材料分析加利福尼亚湾沿岸夏季多雾的原因。
(3)表述发展仙人掌产业对墨西哥当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4)为我国引进食用仙人掌种植的企业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扩大食用仙人掌的销售量。
参考答案1.C 2.C 3.B 4.D 5.C 6.C 7.B 8.A 9.C 10.C 11.B12.(1)地势起伏大使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河流侵蚀能力强,含沙量大;地势北高南低使河流自北向南流;高山峡谷地区三江并流,导致流域面积较小(2)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雪桃色彩鲜艳,口感好;气候温凉,生长周期长,积累的营养物质多;有高山冰雪融水,灌溉便利;海拔高,气温低,病虫害少;土壤优质,富含多种微量元素(3)该地区自然环境优越,适合雪桃的生长;丽江雪桃为绿色质优果品,市场竞争力强;增加果农收入;政策支持(任答3点即可)13.(1)城市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部内陆高原地区(2分)。
热带地区低地闷热,而高原气候凉爽,适合居住(2分)。
(2)该地区纬度较低,夏季气温高,海水蒸发较多,有足够水汽(2分)附近有加利福尼亚寒流流经,使近地面气温降低,有利于水汽凝结(2分)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地面大气稳定,风力较小,因此多形成雾。
(2分)(3)能充分利用当地的气候条件等农业生产条件,因地制宜,发展经济(2分)种植仙人掌可以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防治土地荒漠化(2分)对仙人掌进行深加工,能够延长产业链条,增加附加值,促进经济发展,能够带动一系列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2分)同时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2分)(4)扩大品牌知名度投放研发中心,开发新品种和新产品(2分)增加实体店数量,重视网络平台销售(2分)利用种植园发展主题旅游业(2分)(任答2点即可)解析(部分)1.根据材料“古人用竹子和木头做成两道墙从沼泽地分离出河流与耕地”得知,古人用竹子和木头筑墙的主要原因是竹子和木头墙体便于水土分离。
故选C。
2.根据材料“水闸启闭是控制太湖南部灌溉与排水、排淤与防沙的关键”得知,水闸有引水、排水、排淤与防沙的作用。
太湖南部进入雨季时,水位上升,水闸应启闸放水,起到泄洪的作用,C对。
故选C。
3.溇港南宽北窄,可以起到狭管效应的作用。
水道窄的地方,流水流速快,水道宽的地方,流水流速慢。
旱季,溇港水位低,太湖水流向溇港,水道先窄后宽,水流流速变慢,可以减少水流对堤岸的冲刷。
故选B。
4.根据图中三处取样点钻孔海拔以及煤层距地表深度可分别求出三地的煤层海拔高度,得出结论为中部煤层海拔较低,两侧煤层海拔较高。
该区域煤层的形成时间应大致相同,故该区域中部岩层年龄较新,两翼岩层年龄较老,地质构造为向斜。
由等高线可知,该区域外部地貌为山地,因此构造地貌为向斜山,D正确,ABC错误。
5.甲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露天采煤易导致滑坡等地质灾害,A错;乙处位于山谷,若遇暴雨易发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B错;丙处等高线稀疏,地势较缓,便于交通建设,适合露天采煤,C正确;丁处无煤层分布,D错。
故选C。
6.根据图中钻孔海拔可推测该图等高距为50m,山峰的海拔范围为600m-650m,甲地的海拔范围为400-450m,两地相对高差范围为150m-250m,气温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C,山峰与甲地温差在0.9-1.5°C之间。
山峰与甲地最大温差可能是1.4℃,C正确。
故选C。
7.日蒸发总量指某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与其日蒸发量的乘积,图中草地日蒸发量较小,但日蒸发总量远远大于其他各项,说明草地面积辽阔,故B正确。
8.图中草地和未利用地的日蒸发量小,但日蒸发总量大,说明该河干流区草地和未利用地的面积大,塔里木河位于内陆干旱盆地,人口稀少,开发程度低,未利用地面积广,植被以荒漠、草地为主,因此最可能是塔里木河。
松花江、淮河和珠江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土地开发程度高,未利用地面积小。
故A正确。
9.水体单位面积日蒸发量大,但日蒸发总量小说明当地陆地水缺乏,这主要是由于气候干燥,降水少所致,故C正确。
同流域相邻的不同利用类型土地接受的太阳辐射是一样的;水体深度和水体含沙量对蒸发量影响不大,故A、B、D错误。
10.11.本组题难度一般,能根据经纬度位置、海陆轮廓进行区域定位是解题的关键,并能结合世界著名区域的自然、人文地理环境特征综合分析。
12.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考查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仔细读题,注意关键词“地形”对河流的影响;由题干材料可知“三江”发源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势北高南低使河流自北向南流;由于穿越崇山峻岭,所以地势起伏大使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河流侵蚀能力强,含沙量增大;三江并流地处高山峡谷地区,流域面积较小。
(2)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因素,自然条件主要结合雪桃的生长习性,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方面进行分析。
丽江地处云贵高原,海拔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雪桃糖分的积累。
气温低,病虫害少,生长期间不施用化肥、农药,污染少;气候温凉,生长周期长,果实积累的营养物质多;该地有高山冰雪融水,灌溉便利,水源充足;土壤优质,富含多种微量元素。
(3)本题主要考查大力发展雪桃种植业的理由,主要从大力发展雪桃种植的有利条件和有利影响。
由上体分析可知,该地自然环境优越,适合雪桃的生长;而且,由材料可知,丽江雪桃在生长过程中,不施用化肥、农药,为绿色质优果品,市场竞争力强;同时,大力发展雪桃种植,能够增加果农经济收入;另外,还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