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语文报任安书节选练习及答案

高三语文报任安书节选练习及答案

高三语文报任安书节选练习及答案高三语文报任安书节选练习及答案一.写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关木索、被箠楚受辱2.其次剔毛发3.见狱吏则头枪地4.及罪至罔加5.古者富贵而名摩灭6.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7.思垂空文以自见8.则仆偿前辱之责二.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古今意义有无不同,请具体解释:1.意气勤勤恳恳古义:今义:2.素所自树立使然古义:今义:3.念父母,顾妻子古义:今义:4.恨私心有所不尽古义:今义:5.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古义:今义:6.下流多谤议古义:今义:7.仆以口语遭遇此祸古义:今义:三.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1.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A.若望仆不相师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或师焉,或否焉D.吾从而师之2.比肩接踵()A.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B.夫知效一方,行比一官C.天涯若比邻D.比及三年,可使足民3.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A.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B.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C.重为乡党所笑D.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4.思厥先祖父()A.左丘失明,厥有《国语》B.遭世罔极兮,乃陨厥身C.率时农夫,播厥百种D.禹厥之三仞5.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A.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家祭无忘告乃翁D.臣乃市井鼓刀屠者6.谈谐终日夕,觞至则倾杯()C.对此欲倒东南倾D.权倾五伯四.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A.倡优畜之B.太上不辱先C.衣赭衣D.且勇者不必死节五.对下面句子的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无兄弟之亲②盖文王拘而演《周易》③虽万被戮,岂有悔哉④下流多谤议⑤安在其不辱也?⑥无乃与仆私心刺谬乎?⑦重为乡党所笑⑧屈原放逐,乃赋《离骚》A.①⑤/②⑦⑧/③④⑥B.①/②③④⑦⑧/⑤/⑥C.①⑥/②⑧/③④⑦/⑤D.①/②③④⑥/⑤/⑦⑧六、翻译下列句子: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2、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3、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4、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5、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6、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7、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高考连线:(2006全国二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季布者,楚人也。

为气任侠①,有名于楚。

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

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季布匿濮阳周氏。

周氏髡钳季布,衣褐衣,之鲁朱家所卖之。

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之洛阳见汝阴候滕公,因谓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

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已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

待间,果言如朱家指。

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

孝惠时,为中郎将。

单于尝为书嫚②吕后,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

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

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

至,留邱一月,见罢。

季布因进曰:臣无协窃宠,待罪河东。

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

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上默然惭。

楚人曹丘生,料士,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

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

窦长君曰:季将军不悦是下,足下无往。

固请书,遂行。

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且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何足下拒仆之深也?季布乃大悦,引入为上客。

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注]①为气任侠:任性使而气见义勇为。

②嫚(mn):用言辞轻侮。

1.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季布匿濮阳周氏匿:隐瞒。

B.意季布匿其所意:料想。

C.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拜:授官。

D.诸将皆阿吕后意阿:抑合。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季布任性使气的一组是①季布为项籍用,职耳。

②樊哙可斩也!③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

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

⑤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⑥季布乃大悦,引入为上客。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②⑤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季布本为项籍旧将,打仗时屡次陷汉王于困境。

项羽灭后,汉高祖悬赏缉捕季布,鲁人朱家通过汝阴候滕公劝说高祖,季布才最终得到赦免。

B.汉惠帝时,单于写信侮辱吕后,吕后极为气愤,樊哙表示要率军痛击匈奴。

季布援引历史故意,认为贸然出兵难以取胜,说服吕后收回成命。

D.曹丘有口才,他听说季布不喜欢自己,仍然坚持前往拜访。

见面时,他热情地赞扬季布,尽力与之联络感情,终于使季布改变看法而善待自己。

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2)季布名所以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1、通棰。

木杖2、剔通剃,剔光3、枪同抢,撞击4、罔同网5.摩通磨,消磨,磨掉6、底通抵,大都7、见通现,现露8、责通债,此处指下狱受宫刑二、1、勤勤恳恳:诚恳,恳切。

今指勤劳而踏实2、树立:这里指立身处世。

今指建立3、妻子:妻子儿女。

今指男子的配偶。

4、私心:我自己的心愿。

今指为自己打算的念头。

5、非常:不同寻常,卓越超群。

今用作程度副词,相当于很、十分6、下流:负罪受辱的处境。

今指卑鄙龌龊。

7、口语:言语。

今指谈话时使用的言语,与书面语相对。

2.C(挨着)A、同等看待B、适合D、到3.D(层)A、重视B、加上C、更加4.B(他们的,他的)A、才C、那D通掘,挖掘5.B(却)A、就C、你的D、是6.A.(倾尽,全部倒出)B、使倾C、倾倒D、压倒,胜过四.D、均为动词的为动用法A、倡优:名词作状语。

像乐师优伶一样B、辱: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受辱)C、名词或用为动词五.B.①、定语后置②③④⑦⑧、被动句⑤、宾语前置⑥、固定句式六.1、人本来会有一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要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要轻,(这是)由于(他们)所追求的不一样的缘故。

2、由此说来,勇敢或怯懦,坚强或软弱,都是由形势决定的。

3、(我)之所以能忍受耻辱,苟且偷生,被囚禁在粪土一般的牢房里却不推辞,是因为对我的心愿尚未完全实现,平平庸庸地死了,文采不能在后世显露而感到遗憾。

(注意所以者,也的句式,及恨的意动用法)4、古代拥有财富、尊位而姓名埋没的人,数也数不清,只有卓越超群的人才为后人所称道。

5、(此书的)草稿还没有完成,恰好碰上这件祸事,惋惜它没有完成,因此(宁愿)接受宫刑而没有怨怒的`表情。

6、(这)岂不是和我的心愿相违背吗?(注意无乃乎格式)7、处在像尘埃那样轻贱的处境中,从古到今都是一样,他们不受到污辱又(能)体现在哪里呢?(注意安在其不辱也的主谓倒装)高考连线:1.A文言实词匿是隐藏、躲藏之意。

2.D①是朱家叙述季布数窘高祖的原因,表现季布的尽职,③是季布驳斥樊哙的理由,表现季布的刚直,④是季布对皇上陈述之所以召他到京城的原因。

表现季布敏锐的观察力和敢于直言进谏。

3.B认为贸然出兵难以取胜错误,原文是说当年高帝率兵四十万被匈奴困于平城,樊哙率兵十万横行匈奴是不可信的。

4.(1)您国为一人的赞美而召用我,一人的诽谤而赶走我,我担心天下有识之士听说这事后,就能够窥测出您的深浅啦。

(2)季布的名声更加显著的原因,是曹丘传播了它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