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院科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医院科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科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目录第1章过敏性休克应急预案及流程第2章突发呼吸、心跳骤停的应急预案及流程第3章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应急预案及流程第4章大咯血应急预案及流程第5章急性肺水肿患者应急预案及流程第6章患者发生猝死的应急预案和程序第7章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时的应急预案及程序第8章脑出血患者的应急预案及程序第9章脑疝患者的应急预案及程序第10章癫痫持续状态病人应急抢救预案及程序第11章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应急预案及程序过敏性休克应急预案1、患者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停止使用引起过敏的药物,就地抢救,并迅速报名医生。

2、立即平卧,遵医嘱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mg,小儿酌减。

如症状不缓解,每隔30min再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0.5ml,直至脱离危险期,注意保暖。

3、改善缺氧症状,给予氧气吸入,呼吸抑制时应遵医嘱给予人工呼吸,喉头水肿影响呼吸时,应立即准备气管插管,必要时配合施行气管切开。

4、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必要时建立两条静脉通道。

遵医嘱应用晶体液、升压药维持血压,应用氨茶碱解除支气管痉挛;给予呼吸兴奋剂,此外还可给予抗组织胺及皮质激素类药物。

5、发现心脏骤停,立即进行胸我按压、人工呼吸等心肺复苏的抢救措施。

6、观察与记录,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体温、脉博、呼吸、血压、尿量及病情变化;患者未脱离危险前不宜搬动。

7、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6h 内及时、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

二、程序(一)过敏反应防护程序询问过敏史→做过敏试验→阳性患者禁用此药过敏试验结果告知患者或家属→阴性患者接受该药治疗→现用现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首次注射后观察20-30min(二)过敏性休克急救流程患者突发呼吸、心跳骤停的应急预案及程序(一)、1.患者一旦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应立即就地抢救,将患者头向后仰,畅通气道,做人工呼吸及心脏按压,同时根据发生的地点来进行不同的后续抢救 措施。

2.如发生在途中或辅助科室,护送人员应边抢救、边电话通知科室,科室派人员携带必要的抢救物品去接应抢救患者,可适时转入抢救室,中途不得间 断抢救。

3.如发生在离住院病房较近时,首先通知病房医护人员接应抢救患者。

(二)突发呼吸、心跳骤停的应急预案及程序流程: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应急预案及流程一、应急预案二、流程大咯血应急预案及流程一、应急预案二、流程急性肺水肿患者应急预案及流程一、应急预案二、流程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时的应急预案及程序(一)、1.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动过速时,护理人员应立即通知医生的同时,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氧气持续吸入3~4L/min,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

2.遵医嘱给予利多卡因50~100mg静推,必要时可5~10min重复使用,直至窒速控制或总量达3mg,而后以1~3mg/min静滴维持48~72h。

3.准备好器械及药物,如除颤器、临时起搏器、起搏电极、临时起搏器械包、无菌手套、生理盐水、注射器、镇静剂等,药物治疗无效、无禁忌症时,可行同步直流电复律。

4.发生心室颤动时,立即行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如不成功,可重复除颤,最大能量为360J。

5.必要时行临时起搏器置入术。

6.密切观察心率、心律、血压、呼吸的变化,及时报告医生,采取措施。

7.患者病情好转,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后,护理人应:1).安慰患者和家属,对行电复律患者,擦净胸部皮肤。

2).如已安置临时起搏器,密切观察心率、心律及起搏与感知功能是否正常,妥善固定起搏器与导管电极,嘱术侧肢体制动,交待注意事项。

3).抢救结束后,及时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

(二)、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时的应急预案流程立即抢救→通知总住院或科主任→继续抢救→严密观察病情→告知家属→记录抢救过脑疝患者的应急预案及程序(一)脑疝患者常见先兆症状有:剧烈头痛、频繁繁呕吐、血压上升、一侧膛孔散大,脉搏慢而有力,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健侧肢体活动障碍等。

护理人员发现患者有脑疝先兆症状时,立即置患者侧卧位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患者烦躁时,要防止坠床。

立即呼救,护士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医嘱给脱水、降低颅内压药物,通常使用20%甘露醇250ml 、加氟美松5~10mg 快速静脉点滴。

(二)护理人员迅速给予氧气吸入,备好吸痰器、吸痰盘、及时吸净呕吐物及痰液,同时给予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

(三)严密观察患者瞳孔、意识、呼吸、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时报告总住院或者科主任,必要时做好脑室引流准备。

(四)患者出现呼吸、心跳停止时,应立即采取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简易呼吸器或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等心肺复苏措施,并遵医嘱给予呼吸兴奋剂及强心剂等药物治疗。

(五)头部放置冰袋或冰帽,以增加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防止脑水肿。

(六)患者病情好转后,护理人员应给患者做好:1.清洁口腔,整理床单,病情许可时更换床单及衣物。

2.安慰患者和家属做好心理护理。

3.协助昏迷或偏瘫患者翻身,按摩皮肤受压处,置肢体于功能位。

4.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脑疝的病因、诱因、临床表现,尽可能避免脑疝再次发生。

5.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在抢救结束后6h,据实、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

【程序】癫痫持续状态病人应急抢救预案及程序(一)患者发生癫痫持续状态时应立即让病人平卧,防止摔伤,同事通知总住院或者科主任。

(二)解开衣领、衣扣,头偏向一侧,及时吸痰和给氧,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三)取下假牙,尽快将缠有纱布的压舌板或手帕卷置于病人口腔的一侧,上下臼齿之间,以防咬伤舌和颊部,对抽搐的肢体不能用暴力按压、以免骨折、脱臼等。

(四)放置床档,以防坠床、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强光刺激。

(五)在给氧、防护的同时,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镇静剂、抗癫痫药和脱水剂等。

(六)在发作期,护士需守护在床旁,直至病人清醒。

(七)护士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的变化,注意有无窒息、尿失禁等,如有异常应及时通知医师进行处理。

(八)高热时,采取物理降温。

(九)待病人意识恢复后,护士应给患者做好:1 .清洁口腔,整理床单,更换脏床单及衣物。

2.向患者讲述疾病的性质、特点及相应有效控制措施,解除病人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

3.指导患者按医嘱正规用药,避免自行减量、加量、停药等,以免加重病情。

4.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在抢救结束后6 h 内,据实、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

【程序】立即平卧→通知→加强防护→吸痰→用氧→静脉用药→观察病情变化→疾病指导→记录抢救过程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应急预案及程序(一)立即通知总住院或科主任的同时,护士应尽早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

尽量使用静脉留置针或选用大号针头,必要时建立两条静脉通路。

(二)医嘱静脉给予各种止血剂、新鲜血或706代血浆。

如患者继续出血,出血量>1000ml,心率>120/min,血压<80/50mmHg,且神志恍惚、四肢厥冷,说明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应迅速连接一次性三通静脉推注液体。

(三)备好各种抢救用品,如三腔二囊管、负压吸引器等。

如为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应配合医生应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同时准备100:8冰盐水+去甲肾上腺素肾素协助洗胃。

(四)静脉应用垂体后叶素或生长抑素时,应遵医嘱严格控制滴速,防止速度过快而引起心悸、胸闷、头晕等不良反应。

(五)遵医嘱进行冰盐水洗胃:生理盐水维持在4℃,一次灌注250ml,然后吸出,反复多次,直至吸出液清澈为止;对于采用冰盐水洗胃仍出血不止者,可胃内灌注去甲肾上腺素(100ml冰盐水内加8mg去甲肾上腺素),30min后抽出,每小时1次,可根据出血程度的改善,逐渐减少频度,直至出血停止。

(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大出血期间每15~30min测量生命体征一次,病情稳定后遵医嘱测量生命体征变化,必要时进行心电血压监护。

(七)注意观察患者呕吐物及大便的性质、量、颜色,同时准确记录出入量。

密切观察患者神志、面色、口唇、指甲的颜色,警惕再次出血。

(八)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呕血时头偏向一侧,避免误吸。

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

(九)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取平卧位并将下肢略抬高,以保证脑部供血。

保持室内安静、清洁、空气新鲜,及时更换污染的被褥。

注意为患者保暖,避免受凉。

(十)患者大出血期间,应严格禁食,出血停止后,可遵医嘱给予温冷流食,逐渐过渡到高糖、低蛋白、无刺激的少渣食物。

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做好口腔护理。

(十一)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大出血时陪伴患者,使其有安全感。

听取并解答患者或家属的疑问,以减轻他们的恐惧和焦虑心情。

【程序】立即通知其他医护人员→开放静脉通道→配合抢救→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绝对卧床休息→清除血迹、污物→做好心理护理→准确记录出入量大咯血的应急预案及程序(一)使患者倒置或头低脚高位,轻叩其背部,用开口器取出义齿,把舌脱出,及时用手或吸引器去除口腔、咽喉血块,并请旁边人员帮助呼叫其他医务人员。

(二)给患者持续低、中流量吸氧。

(三)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使用强有效的止血药物,同时准备呼吸兴奋剂。

(四)及时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并做好输血准备,准备气管插管等器械。

(五)绝对卧床休息,加强心电,血压,呼吸,心率多功能监护,如有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六)患者病情好转,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后,护理人员应给患者做好:1.清洁口腔,床单元整洁,室内保持安静,空气新鲜。

2.让患者保持安静,卧床休息,避免搬动,防止情绪激动,可给予适当的镇静药。

3.抢救结束后,6h内据实、准确的记录护理过程。

4.大咯血患者止血后,鼓励患者咳嗽,将残留血块咳出。

【程序】立即抢救→通知总住院或科主任→用氧、静脉输液→继续抢救→观察生命体征→记录抢救过程流程立即通知医生→开放静脉通道→配合抢救→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绝对卧床休息→清除血迹、污物→做好心理护理→准确记录出入量。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预案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了用原来疾病不能解释的、新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监测输血的医务人员经培训,能识别潜在的输血不良反应症状。

掌握识别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措施。

一、处理输血不良反应首先查明原因,明确诊断,一旦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的应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畅,并完整的保存未输完的血液和输血器材待查。

二、怀疑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一)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畅。

(二)对症处理,注意保暖、解热、镇静。

(三)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15~30min测体温一次、血压一次。

三、怀疑过敏性输血反应(一)对轻度过敏反应应减缓输血速度,口服或者肌肉注射抗组胺药物,严密观察,若症状缓解可继续输血。

反之,应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畅并查找原因。

(二)重度过敏反应: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路,例如有支气管痉挛者,皮下注射肾上腺素;严重或持续者,静脉注射或滴注地塞米松、氨茶碱等;有喉头水肿者,应立即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免窒息;有过敏性休克者,应积极进行抗休克治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