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高中语文必修一《对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
2、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对仗、平仄知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欣赏对联,积累名家名联。
2、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指导学生尝试写作对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激发学生兴趣,感受对联艺术和文化魅力。
2、点燃学生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情,进一步引发学生自主探究传统文化精髓的愿望。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时已初步接触对联知识,对对联的基本常识已有所掌握,但初中时对联的学习多作为应试要求,对于对联的艺术性、趣味性、承载的文化历史渊源没有专门的研究或未充分开展过有关对联的探究活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望得到充分的调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对联特点,引导学生参与活动,激发兴趣。
【教学难点】拟写对联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谜语竞猜
一、谜语竞猜入情境
活动1、猜谜游戏
(1)课件展示谜面:包容万里江山五湖四海事, 登临十方百姓万户千家门。
打一文学体裁,谜底为对联。
导入:中华民族的传统,大年三十,家家户户贴对联。
对联是汉语特有的文学瑰宝,可我们对对联又有多少真正的了解呢?什么是对联?它有什么基本特点?如
何张贴?以及如何尝试写作简单的对联?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让我们一起进入这奇妙的对联世界!
(2)本节课我们将达成的学习目标:(投影)
1、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掌握对联特点。
2、鉴赏对联,感受语言魅力,提高审美能力。
3、尝试对对子,初步培养写作对联的能力。
活动2【讲授】认识对联
二、总结特点识对联
活动2、考场情景再现:
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考试的现场,主考官史学家陈寅恪的国文试题是对对子,上联是“孙行者”,要求对出下联。
下列几种都是当时的答案,你认为哪个比较好?如果你是考官,你给哪个答案打满分?(投影:上联—孙行者下联—祖冲之胡适之韩退之)
从经典对联试题中我们发现对对子应该从字数、词性和内容上去“对”。
搜寻一些身边常见常用的对联来全面归纳对联的特点。
“对”对仗工整:字数、词性、结构相同、音韵和谐;
“联”内容关联:指上下联的内容要符合情景并且意境统一。
课件展示:常见常用对联
目标:指导学生通过抢答对联类型积累对联知识。
材料:多媒体设备
过程:
1、根据刚才所看到的常见常用对联说说对联的特点
2、小组活动:全班学生分6个小组,选出组长,以小组为单位抢答关于对联的起源、种类、基本知识等问题。
3、微课展示明确:
①字数相等,内容相关。
字数相等,指的是,若上联是由几个分句组成,则下联也应是由字数上与之一一相等的几个分句组成;上下联的字数同时可长可短,一般最短四字,长可达数百字。
从内容看,上下联之间,内容要相关,以起到相反相成或相辅相成的效果。
②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词性相当,指上下联相对的词语性质应尽可能相同或相近。
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
③节奏相应,平仄相谐节奏相应,指上下联在节奏的停顿上应当尽可能保持一致。
平仄相对即上联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
③对联的种类有哪些?
明确:就上下联的语义关系,对联可以分为正对、反对、串对这三类;从内容上可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
活动3【活动】赏对联神韵
三、名联展示赏神韵:
活动3、点评名联小组争霸赛
目标:指导学生通过展示点评自己喜欢的对联,进一步把握对联知识,提高鉴赏能力。
过程: 全班学生重新分小组,小组各自命名,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故事性对联创设情景:,投影:一家人门口贴了副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
郑板桥看后,立即命令身边人从家里送来衣物和粮食。
请加横批(缺衣少食)这是有趣的“隐字联”。
教师补充鉴赏手法(总结写作对联的方法:叠字、反复、复叠、顶真、析字(拆字、合字)、镶嵌、加减、翻造、双关、同音、回文、比喻、夸张、数字、方位、联绵等。
)
投影出示如下几副对联,请学生各抒己见,说说你最欣赏其中的哪副对联?为什么?
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东林书院
2、译著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3、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悼念鲁迅挽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自勉联
4、学生自己推荐喜欢的对联来鉴赏。
活动4【练习】一试身手
整合补充写对联
活动4、一试身手
目标:指导学生通过抢答、必答等不同环节巩固课前对联知识。
过程:小组活动:全班学生分6个小组,自己命名。
以小组为单位轮流答题。
题目一:纪晓岚9岁那年,到县里参加童子试。
入考场前,他手里正拿着一截树枝和几个相识的考生玩耍。
这时,担任主考的宗师来了,纪晓岚赶忙把树枝藏在袖筒里,一本正经地向老师问好。
老师出上联: 小童子暗藏春色。
学生对下联:老宗师明察秋毫)
题目二: 整合对联(投影)
通过修改上联整合下列对联:1、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2、上联:学海无涯千舟竞渡下联:书山有路万众争攀题目三:修改对联:(PPT)
题目四:补充对联:
诗句或典故对联:1、活到老,学到老,老不服老;画亦精,字亦精,填写(精益求精)。
2、(醉翁亭中)欧阳修(与民同乐);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
活动5【测试】写作对联
题目:
请同学们根据社会时事和自己的学习生活感悟,创作属于自己的对联。
也可以修改课前创作的作品进行展评。
各小组选出最能代表本组水平的对联向全班展示。
例如:
上联:华夏儿女文武双全建伟业
下联:炎黄子孙德才兼备展宏图
活动6【作业】对联大赛
1、修改润色课堂所作对联
2、课后作业:参加对联创作大赛
根据自己的生活感悟自主命题创作一副对联,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按照对联的书写要求来完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