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文库()〔新农村建设社会事业发展规划〕
社会事业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结合《当阳市育溪镇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育溪镇社会事业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一是教育事业健康稳步发展,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得到了巩固和提高。
二是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完善。
三是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加强。
四是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取得一定成效,文化下乡活动有声有色。
五是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事业全面发展。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力度,切实改善民生,努力实现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居有所安、难有所帮,推动社会事业全面、有序发展,让农村居民普遍享受全面建设新农村所带来的成果。
三、基本原则
1、立足镇情,以人为本。
结合全镇实际,坚持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及环境的和谐协调发展。
2、政府引导、社会参与。
坚持政府在社会事业发展中的主
导地位,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功能,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广泛参与。
3、突出重点、统筹兼顾。
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
的利益问题入手,强化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发展,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四、发展目标
1、巩固农村普九成果,提高素质教育质量。
高标准巩固普九成果,确保义务教育“四率”稳步提升,到**年,小学、初中入学率、完成率均达到100%;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100%;力争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85%以上。
中小学布局合理,教育资源结构优化。
全镇所有中小学达到宜昌市标准化教育教学目标。
开展农业实用技能培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达到50%以上。
2、改善农村医疗条件,提倡健康生活方式。
扩大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农村居民参合率达到100%。
进一步完善卫生院配套设施,加快农村卫生室建设,镇中心卫生院、23个村级卫生室分别达到同级甲等标准,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
加强重大疾病及地方性病的普查普治工作。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普及健康知识,实施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0%。
3、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服务群众精神需求。
完善镇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大力实施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现所有村覆盖。
建设村级健身活动场所23处,文化活动室23个,农家书屋23间。
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扩大覆盖面。
积极开展电影“2131”和送戏下基层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
精神需求。
4、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关注弱势群体生产生活。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在动态管理、分类施保下实现应保尽保。
完善中心福利院设施配套建设,建成省级福星工程示范院。
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到90%以上。
加强农村危房改造,基本消灭土坯房。
5、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以内,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达到98%以上,出生婴儿性别化控制在正常值内,基本建立起“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机制,统筹解决好新时期的人口问题。
五、工作重点
1、着手素质教育,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
在学校班子成员中开展“学洋思,重管理”学习活动,提高各中小学校服务管理能力,在广大教职工中开展“学郑琦、讲奉献”师德教育活动,引导广大教师立足岗位讲奉献。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