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品】2021年全国小学科普知识竞赛题(含答案)

【精品】2021年全国小学科普知识竞赛题(含答案)

2021年全国小学科普知识竞赛题
(含答案)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50分)
1、每年的“世界环境日”是哪一天?(6月5日)
2、人的一生大约要喝多少吨水?(80吨)
3、谁发明蒸汽机?(瓦特)
4、夏天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比较凉爽?(白色)
5、酒精能帮助去除衣服上的圆珠笔油吗?(能)
6、美术中的“三原色”指哪三种颜色?(红、黄、蓝)
7、人的正常体温是多少?(370C左右)
8、地球上最大的动物是什么?(蓝鲸)
9、企鹅主要生活在七大洲中的哪一洲?(南极洲)
10、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什么?(氧气)
11、“神州五号”载人飞船搭乘了的宇航员名叫什么名字?(杨利伟)
12、菜汤上浮着一层油会使菜汤凉得更快吗?(错,更慢)
13、人体消化道中最长的器官是什么?(小肠)
14、白炽灯用久了会发黑是因为什么?(钨丝升华)
15、汽车轮胎上的沟纹主要作用是什么?(增加与地面的摩擦)
16、谁发明蒸汽机?(瓦特)
17、最早的农作物是什么?(小麦)
18、中国第一个奥运会冠军是谁?(许海峰)
19、眼镜由谁发明的?(罗吉、培根)
20、为什么自行车能动?(自行车的轮胎与地面相互摩擦)
21、最小最冷的星星是什么?(冥王星)
22、哪种恐龙最硬?(剑龙)
23、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天文学家是谁?(张衡)
24、电池的发明人是谁?(伏特)
25、鱼类的祖先叫什么?(文昌鱼)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0题)
1、所谓“黑色污染”是指(C )
A、塑料袋、发泡餐盒B、煤渣C、废弃的汽车轮胎D、废电池
2、联合国规定每年的9月16日为世界什么日?(D )
A世界节水日B、世界环境日C、世界气象日D、臭氧层国际日
3、“吸烟有害健康”世界无烟日是指每年的(C )
A、4月7日
B、4月22日
C、5月31日
4、我们常说的噪声污染是指(B )
A 、90dB以上B、80dB以上C、50dB以上
5、人们日常通称的“白色污染”是固体废弃物的一种,它是指(B )
A、废纸B、废塑料C、废电池
6、选用无磷洗衣粉的目的是(B )
A.保护衣物
B. 防止污染
C.保护双手
7、被称为我国“瓷都”的是哪一城市?(B )
A、宜兴
B、景德镇
C、淄博
8、我国第一大岛是(A )
A、台湾岛
B、海南岛
9、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是(C )
A、宁夏
B、山东
C、云南
D、河南
10、国一级保护动物的是(C )
A、华南虎
B、孟加拉虎
C、东北虎
11、不是一级保护动物的是(D )
A、白鳍豚
B、白头叶猴
C、东北虎
D、娃娃鱼
12、天生的“捕鼠能手”的鸟是(A )
A、猫头鹰
B、老鹰
C、啄木鸟
13、世界上最小的花是(B )最大的花是(D )
A、樱桃
B、无花果
C、海棠
D、大王花
14、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的会徽是采用了我国特有的珍贵动物是( B )
A.丹顶鹤
B. 大熊猫
C.骆驼
15、藏羚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特有的动物。

(A )
A、青藏高原
B、新疆
C、青海
16、中国航天服重约_____千克?(C )
A、15
B、20
C、10
D、5
17、宇宙员在太空穿着笨重的宇航服会觉得重吗?(B )
A、会
B、不会
C、有时会有时不会
18、在下列回收废品中,如果没有回收,对环境造成危害最大的是( C )
A、废纸
B、废玻璃
C、废电池
19、我国有两个特别行政区,是指
A、西藏
B、台湾省
C、香港
D、北京
E、澳门
20、为保护蓝天,我们在出门时,应该( C )。

A. 尽量选择乘坐舒适的交通工具
B. 使用私人车,快去快回
C. 尽量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三、问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地球臭氧层的作用是什么?
答:(臭氧层是大气中很重要的一层,它能吸收太阳光中大部分的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使他们免遭过量紫外线辐射的伤害)
2、发生赤潮为什么会有大量的鱼虾死亡?
答:(因为海水中大量的浮游生物飘浮在海面上,不仅会消耗完水里的氧气,而且还阻止空气中的氧气进入水体,再加上赤潮生物会分泌出粘液,粘在鱼、虾、贝等生物的鳃上,妨碍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3、为什么要拒绝吃野生动物?
答:(因为吃野生动物一是破坏生态环境,使我国许多野生动物物种濒临灭绝;二是吃野生动物,还容易传染病菌)
4、环境保护法的原则是什么?
答:(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污染者负担原则;环
境权利原则;协调发展原则;公众参与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
5、冬天来临,使用蜂窝煤取暖很容易发生煤气中毒,你知道造成煤气中毒主要成份是什么?
答:(一氧化碳)它是怎么样让人中毒的?(人体是靠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携带氧气到各个组织和器官,在吸入无色无味的一氧化碳后,它会进入人体的血液,一氧化碳和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要比氧气强250倍,它很快抢占血液中氧气同血红蛋白结合的位置,造成大脑和躯体缺氧,短时间内可致人死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