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机器人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行业发展概述 (4)第一节移动机器人行业定义 (4)一、移动机器人定义 (4)二、移动机器人应用 (4)第二节国内外发展概况 (4)一、全球移动机器人行业发展历程 (4)二、国内移动机器人行业发展历程 (5)第二章产业链分析 (6)第一节产业链结构 (6)第二节行业上游运行分析 (6)第三节行业中游运行分析 (7)第四节行业下游运行分析 (8)第三章应用市场分析 (9)第一节汽车制造业 (10)第二节电子行业 (11)第三节烟草行业 (12)第四节物流行业 (13)第四章核心技术分析 (14)第一节自主定位导航 (14)第二节环境感知 (16)第三节路径规划 (17)第五章重点企业及产品分析 (19)第一节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19)一、发展简况分析 (19)二、产品结构特点 (20)三、经营情况分析 (20)四、综合实力评析 (20)第二节华晓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21)一、发展简况分析 (21)二、产品结构特点 (21)三、经营情况分析 (21)四、综合实力评析 (21)第三节云南昆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22)一、发展简况分析 (22)二、产品结构特点 (22)三、经营情况分析 (22)四、综合实力评析 (22)第四节广州市井源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22)一、发展简况分析 (22)二、产品结构特点 (22)三、经营情况分析 (23)四、综合实力评析 (23)第五节广东嘉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 (23)一、发展简况分析 (23)二、产品结构特点 (23)三、经营情况分析 (24)四、综合实力评析 (24)第六章竞争格局分析 (24)第一节国外竞争分析 (24)第二节国内上游竞争分析 (25)第三节国内中游竞争分析 (28)第七章发展前景展望 (29)第一节未来应用需求分析 (29)第二节产品技术趋势分析 (29)第三节产业面临的风险及规避 (30)第一章行业发展概述第一节移动机器人行业定义一、移动机器人定义移动机器人(AGV)是工业机器人的一种。
它由计算机控制,具有移动、自动导航、多传感器控制、网络交互等功能,在实际生产中最主要的用途是搬运,可以说只要有搬运需求的地方,就有移动机器人的应用可能。
二、移动机器人应用移动机器人应用主要分三大类。
一是制造及仓储类,如汽车、食品饮料、烟草、3C家电、仓储(快递/电商)物流等;二是特殊应用类,包含电力巡检AGV、排爆安防AGV、户外港口AGV以及停车AGV等;三是服务类,主要应用于如医疗、酒店、R&D、餐饮等环境。
第二节国内外发展概况一、全球移动机器人行业发展历程移动机器人的发展历史移动机器人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
斯坦福大学研究所成功地研制一种典型的自主移动机器人Shakey。
它具有在复杂环境下,对象识别,自主推理,路径规划及控制功能。
与此同时,以General Electric Quadruped为代表的步行机器人也研究成功。
它能在不平整,非结构化环境中运动。
70 年代末,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传感器技术的发展,移动机器人的研究又出现新的高潮。
特别是80 年代开始,美国国防部 DARPA 的支助下,由 CMU, Standford 大学和 MIT 等单位开展的ALV研究;能源部制定的为期10 年的机器人和智能系统计划,以及后来的空间机器人计划;日本通产省的极限环境下作业机器人计划和人形机器人计划;欧洲尤里卡中心的机器人计划等。
除此之外,很多世界著名公司不惜投入重金,纷纷开始研究移动机器人。
进入90年代后,随着技术的迅猛发展,移动机器人向实用化、系列化、智能化进军。
涌现出许许多多智能移动机器人。
如CMU的Navlab系列移动机器人系统;德国Vamors-P和Caravelle 系统;日本本田公司的P 系列和ASIMO 人型机器人;日本索尼的SDR-3X人型机器人和AIBO 娱乐型机器人等代表着移动机器人各个方面的先进研究成果。
二、国内移动机器人行业发展历程中国的移动机器人(AGV)历经20多年快速发展,从无到有,从大到强,横跨了物流与机器人两大行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
随着中国人口红利消失及国内产业转型,各种机器人应用广泛、市场空间巨大。
而国产移动机器人更成为机器人领域里的一颗明珠,从自主技术、产品研发,到走出国门的竞争力,可以说毫不逊色于国外同行,且销售额每年都以平均30%以上速度的增长。
移动机器人的强劲表现,与广泛的国民经济生产需求有关。
中国移动机器人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至2010年,属于初级发展阶段,主要是中国自主研发和合作引进并存,能够生产AGV的国内企业不超过5家,AGV每年出货量很低,用户主要集中在烟草和汽车等行业。
●2010年以来进入第二阶段,随着中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性价比高、轻负载及低定位精度的移动机器人,在汽车动力总成、冲压、焊装及总装四大工艺车间迅速推广。
●第三阶段的爆发点是2014年Amazon收购Kiva公司并大量采用移动机器人后,国内电商企业纷纷效仿,在存储、分拣领域布局货架搬运机器人,成为近年来AGV市场发展的新热点。
新的移动机器人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增长,并受到资本热捧。
到2018年底,国内各品牌汽车厂基本都应用了这种物料配送模式,AGV应用数量成几何级倍数增长。
受益于智能仓储物流的需求带动,中国AGV行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新晋厂商的不断增加也导致了同质化竞争日益显现,AGV产品的应用从工业领域延伸至服务领域。
据统计,2018年AGV销量达2.35万台,同比增长49.65%。
其中:制造及仓储AGV领域,快递/电商领域需求仍持续强劲,在制造及仓储AGV类型占比43.44%,较2017年同比上升6.48个百分点。
特殊应用AGV领域,因其应用场景的特殊性,在电力巡检领域,鲁能、国自、新松、朗驰欣创、亿嘉和几家企业的销量占据电力行业的市场份额近80%,应用于港口码头、停车AGV的参与者以怡丰科技、云南昆船、海康机器人、远能、伟创自动化、汇聚自动化等企业为代表。
服务类AGV领域,因市场基数较小,受智慧医疗投资热潮带动,以医用AGV为代表的服务AGV增长明显,部分细分领域增速超100%。
第二章产业链分析第一节产业链结构移动机器人(AGV)属于工业机器人的一种,具有与工业机器人相同的产业链结构。
上游为机器人零部件制造商。
这一部分是产业链的核心,在机器人产品中占据绝大多数成本。
中游为机器人制造与系统集成企业。
下游则包括汽车、3C 电子、物流等应用行业图表1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结构第二节行业上游运行分析上游核心零部件依赖国外厂商,国内企业有待进一步发展。
移动机器人在驱动控制器、系统、传感器等核心部件上,依然高度依赖国外品牌。
图表2 工业机器人主要零部件成本占比工业机器人产品最主要的成本集中于减速器、伺服系统和运动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身上。
减速器、伺服系统和运动控制器三者成本加和超过75%。
因此从这一角度分析,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的核心是上游的机器人零部件制造商。
目前,国内市场上的机器人产品,其核心零部件大多来自于国外机器人零部件制造商,采用国内机器人零部件制造商产品的企业数量较少。
究其原因有二:①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产品研发难度大,所需技术积累较为深厚,因此国内有资质有能力设计研发生产核心零部件产品企业数量较少且技术成熟度较低②中游的机器人本体制造企业对国内机器人零部件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存疑,为争取市场份额获取客户信任而采用国外机器人零部件供应商产品。
而在移动机器人(AGV)这一国产化率极高的细分市场,中游的机器人本体制造企业也依旧难逃此类问题。
移动机器人(AGV)主要由驱动、系统和导引三部分组成,其中,在驱动控制器、系统、以及激动导航传感器等核心部件上,依然是国外品牌的天下,虽然外资企业无法实现对我国AGV市场的直接垄断,但却能利用关键技术及核心零部件上的优势,来对我国企业形成掣肘和牵制。
因此长远来看,若想在移动机器人领域有所作为,国内企业需要在上游的机器人零部件上持续发力。
第三节行业中游运行分析中游“个性化服务+高性价比”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移动机器人消费者大多价格敏感。
提供高性价比产品的中游企业极受市场欢迎,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图表3 2013-2018 年中国 AGV 机器人销量移动机器人(AGV)中游主要包括机器人本体制造和系统集成两部分。
目前国内的需求方两极分化严重,既有华为、东风汽车、京东等大型企业,也有年销售额勉强过亿的小型企业。
而其中大量订单来源于后者,它们对移动机器人(AGV)的需求多则四五台,少则一两台,且应用场景、具体需求各有不同,加上自身改造能力弱,需要中游厂商为他们提供完善的后续服务。
因此能够为需求方提供个性化服务的中游国内机器人本体制造商很受这些需求方青睐。
2013年至2018年,中国AGV机器人销量从最初的2439台增长至2018年的18000台(估计值),产业发展速度极快。
国产机器人具有一定的性价比。
国外的AGV产品价格普遍在80-100万/台,而国内的AGV产品价格普遍在40-70万元/台,比国外低50%左右。
2018年,移动机器人行业的价格战趋势并没有停下来,有些企业甚至推出了9.8万的叉车AGV,以低价打开市场仍然是目前国产移动机器人的主要策略。
第四节行业下游运行分析下游人口红利降低与新兴领域发展造就AGV高需求。
我国长期低出生率导致人口红利降低,加上新兴行业的兴起,移动机器人的需求愈发旺盛。
图表4 1978-2018 年中国人口出生率情况(单位:‰)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近二十年来我国的出生率长期处于历史低位,近两年甚至出现进一步下行趋势。
原本享受我国高出生率带来的人口红利的行业,例如3C电子、物流、汽车制造等,都将面临出生率长期低迷带来的人口红利下降的影响。
因此,作为人力资源的一大替代品,移动机器人(AGV)的需求变得愈发旺盛。
目前市场上对移动机器人(AGV)的需求主要来自于需要降低搬运人力成本的小微企业。
与此同时新兴行业的兴起也进一步带动了移动机器人的需求。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物流行业的工作强度大幅提升,对搬运的工作效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2014年的数据为例,在当时移动机器人等设备尚未普及的情况下,双十一等重要销售活动之后,快递搬运工日人均搬运重量超过1吨,日工作时间达十几个小时;消费者在网上下单后平均需要等待6-7天,比在非活动日购买商品等待时间多了近一倍。
为了更好的优化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各大电商纷纷引入各种机器设备,力求将物流往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推进。
而移动机器人也自然而然成为了实现物流自动化智能化的首选。
移动机器人(AGV)在自动化、灵活性和安全性三个方面的独特优势使得移动机器人(AGV)成为物流智能化、自动化的最优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