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格权法编专家建议稿(征求意见稿)0

人格权法编专家建议稿(征求意见稿)0

民法典•人格权法编专家建议稿(征求意见稿)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目录第一章一般规定 (1)第二章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 (2)第三章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 (3)第一节姓名权 (3)第二节名称权 (3)第三节肖像权 (4)第四章名誉权、荣誉权、信用权 (4)第一节名誉权 (4)第二节荣誉权 (5)第三节信用权 (5)第五章隐私权、个人信息权 (6)第一节隐私权 (6)第二节个人信息权 (7)第六章人身自由权、贞操权、婚姻自主权 (8)第七章人格权益的许可使用、限制与保护 (8)第一节人格权益的许可使用 (8)第二节人格权益的限制 (8)第三节人格权益的保护 (9)第九章附则 (10)第一章一般规定第一条为了保障民事主体的人格权益,维护民事主体的人格平等、人格自由和人格尊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人格权益,包括法律规定的人格权和受法律保护的人格利益。

本法所称人格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实现其特定人格利益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包括自然人的生命、身体、健康、姓名、肖像、名誉、荣誉、信用、隐私、个人信息、人身自由、贞操、生育等人格权,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名称、名誉、荣誉、信用等人格权。

基于维护人格平等、人格自由、人格尊严的需要,民事主体的其他人格利益受法律保护。

第三条非依法律规定,人格权益不受限制。

第四条人格权益不得转让、继承,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五条人格权益的行使不得违背公序良俗,不得损害公共利益。

第六条法律对未成年人、老年人、妇女、身体或者精神障碍者等民事主体人格权益有特别保护的,依照其规定。

第二章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第七条自然人享有生命权。

非依人民法院生效的死刑判决,不得剥夺自然人的生命。

第八条基于维护自然人人格尊严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自然人可以自主决定放弃救治,但实施该行为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第九条自然人享有维护其生理和心理健康的权利。

第十条公民享有维护其身体组织完整并依法支配其肢体、器官和其他身体组织的权利。

禁止以任何方式侵害公民身体,破坏公民身体的完整性。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对危重病人应当立即抢救。

对限于设备或者技术条件不能诊治的病人,应当及时转诊。

第十二条自然人的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受到侵犯或者处于其他危难情形,负有法定救助义务的机构和人员应当立即实施救助。

第十三条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有权依法决定捐献其血液、肺脏、肝脏、肾脏、胰腺等组织、器官或者遗体。

前款捐献行为不得危及该自然人的生命或者严重损害其健康。

第十四条对遗体的处置,应当尊重自然人生前意愿,但不得违反法律和风俗习惯。

自然人生前未作表示的,配偶、成年子女、父母有权处置自然人的遗体;没有前述人员的,由其他近亲属处置;没有近亲属的,由民政部门依法处置。

对遗体的处置,除依照法律规定捐献或解剖外,仅限于埋葬和祭祀。

第十五条对遗体的埋葬和祭祀,由自然人的配偶、成年子女、父母共同决定。

没有前述人员的,由其他近亲属共同决定。

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或者没有近亲属的,依照风俗习惯。

第十六条自然人生前表示不同意捐献其人体组织、器官或者遗体的,应尊重其意愿。

自然人生前未拒绝捐献其人体组织、器官或者遗体的,该自然人死亡后,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可以以书面形式共同决定捐献该自然人的人体组织、器官或者遗体。

第十七条禁止以任何方式买卖人体组织、器官或者遗体。

第十八条经自然人生前同意,可以解剖其遗体。

自然人生前未拒绝解剖的,该自然人死亡后,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可以以书面形式共同决定解剖该自然人的遗体。

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有关国家机关有权依照法律规定解剖自然人的遗体。

第十九条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

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

患者生命确有危险而无法及时取得前款书面同意的,医务人员应当提出医疗处置方案,在取得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被授权负责人员的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条有关医疗机构、医学科研机构开发新药或者新治疗方法,需要在人体上进行药品或者治疗方法试验的,经卫生等相关国家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应当向接受试验者详细说明可能产生的损害,并取得本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的书面同意。

第三章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第一节姓名权第二十一条自然人享有姓名权。

姓名是自然人的称谓,由姓氏和名组成。

具有一定的社会知名度、为相关公众所知悉的自然人的笔名、艺名、网名等,受法律保护。

第二十二条自然人原则上应当随父姓或者母姓。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选取姓氏:(一)选取其他直系长辈血亲的姓氏;(二)因由法定扶养人以外的人扶养而选取扶养人姓氏;(三)有不违反公序良俗的其他正当理由。

自然人的姓氏可以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第二十三条自然人的姓氏由其父母决定。

没有决定的,应当依照风俗习惯确定。

第二十四条自然人的名由其父母决定;父母死亡的,由其祖父母、外祖父母、成年兄姐决定。

自然人的名应当使用规范汉字,不得违背公序良俗,不得损害公共利益。

第二十五条监护人变更十周岁以上未成年人的姓名,应当征询未成年意见。

十周岁以上未成年人变更其姓名,应当征得其监护人同意.第二十六条未成年人姓名的变更,监护人意见不一致的,人民法院可以应监护人一方的申请,依照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利益的原则确定。

第二十七条未成年人父母离婚后,与未成年人生活的一方可以申请变更该未成年人的姓氏为与该未成年人共同生活一方的姓氏。

未成年人父母离婚后,与未成年人生活的一方再婚的,如果继父母与未成年人已经形成抚养关系的,与未成年人生活的一方或者未成年人的继父母可以申请变更该未成年人的姓氏为继父母的姓氏。

第二节名称权第二十八条法人、其他组织、个体工商户享有名称权。

法人、其他组织、个体工商户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法律规定变更自己的名称,有权禁止他人盗用或者假冒自己的名称。

第二十九条法人、其他组织、个体工商户的名称应当向登记机关登记,登记完成时,法人、其他组织、个体工商户取得名称权。

第三十条法人、其他组织、个体工商户的名称可以依法转让,但依其性质不得转让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法人、其他组织、个体工商户的名称权原则上应当与其营业一并转让。

第三十一条转让法人、其他组织、个体工商户的名称,让与人和受让人应当签订书面合同,并向登记机关申请登记。

法律规定需要办理批准手续的,依照其规定。

名称转让登记完成之时,名称权转移。

第三十二条法人、其他组织、个体工商户具有一定的社会知名度,为相关公众所知悉的简称,受法律保护。

第三节肖像权第三十三条自然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使用、许可他人使用以及防止他人侵害的权利。

前款所称肖像,是指通过绘画、照相、雕塑、录像、电影等造型艺术方式所反映的自然人的面部形象以及足以呈现个人外部形象的其他身体部分或身体部分的组合。

第三十四条制作他人的肖像,应当征得本人同意,未征得本人同意,本人可以请求停止侵害,但公益性拍摄等合理使用除外。

第三十五条对合照的使用,应当尊重合照人的肖像权,但合照人的形象难以识别的除外。

第三十六条对肖像的合理使用,应当考虑肖像权人的社会地位、肖像权人活动内容、肖像再现的场所、制作肖像目的和社会容忍限度等因素。

第三十七条禁止非法使用死者的肖像。

自然人死亡后超过十年的,死者肖像作品的作者可以基于艺术目的,对该肖像予以使用。

第四章名誉权、荣誉权、信用权第一节名誉权第三十八条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享有名誉权,禁止任何人以侮辱、诽谤等方式加以侵害。

第三十九条禁止任何人利用网络或其他即时通讯工具散布侮辱、诽谤他人的言论,毁损他人名誉。

第四十条行使言论自由与他人名誉权发生冲突时,应当根据以下因素确定是否侵害名誉权:(一)言论的类型、内容;(二)受害人是否属于公众人物、机关法人或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三)事实陈述是否真实或者陈述人是否尽到合理审查义务而确信为真实;(四)意见表达是否包含侮辱性内容;(五)事实陈述或者意见表达与公共利益的关联性。

第四十一条陈述人对事实陈述是否尽到合理审查义务,应根据以下因素确定:(一)所陈述事实来源的可信性;(二)所陈述事实的时效性和与公共利益的关联性;(三)导致名誉贬损的程度;(四)审查的成本。

是否尽到合理审查义务,由作出事实陈述者承担举证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十二条对国家机关的监督、批评,不构成名誉权侵害。

对国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的监督、批评,不构成名誉权侵害。

第四十三条消费者对生产者、销售者、经营者的产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进行监督、批评,不构成名誉权侵害,但构成诽谤或者意见表达仅以损害他人名誉为目的且显著降低其社会评价的除外。

第四十四条新闻单位对生产者、销售者、经营者的产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进行监督、批评,内容基本属实,没有侮辱内容的,不构成名誉权侵害;主要内容失实,包含侮辱内容,损害他人名誉的,构成名誉权侵害。

第二节荣誉权第四十五条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荣誉权。

本法所称荣誉,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依照法律、章程等获得的荣誉称号。

第四十六条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符合法律、章程等规定的获得荣誉称号条件而未获得的,有权要求授予荣誉称号。

第四十七条对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获得的荣誉称号应当记载而没有记载或者记载错误的,有权要求予以更正。

第四十八条荣誉称号的授予者或者人民法院依据法律、章程等规定的事由和程序,有权撤销、变更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的荣誉称号。

第四十九条荣誉权的享有和行使不得与权利人分离。

第五十条授予集体荣誉称号的,所有集体成员均享有相应的荣誉权。

第三节信用权第五十一条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信用权。

本法所称信用,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消费信用或者商业信用等。

第五十二条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查阅、抄录或者复制涉及自身的信用资料,有权要求修改与事实不符的信用资料,有权对不良信用信息作出说明,并要求予以记载。

第五十三条国家推动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建立,完善信用信息的采集、整理、保存和加工。

第五十四条信用评级应具有相应的资质。

信用评价机构对他人信用评价不当,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五十五条信用信息记载错误的,权利人有权请求更正。

信息记录者拒绝更正的,权利人有权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

第五十六条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

第五章隐私权、个人信息权第一节隐私权第五十七条自然人享有隐私权。

本法所称隐私,包括自然人与公共利益无关的私人信息、私人活动、私人空间和私生活安宁。

第五十八条权利人可以将私人信息向特定人披露,并准许特定人利用或者向社会公众公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