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试题及答案(10)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试题及答案(10)

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同步训练试题及答案(10)典型真题分析1.学生在学习弹奏钢琴曲的练习中,当练习到一定阶段时,常会感到自己的进步似乎停止了。

这种现象属技能学习中的( )。

(2007年)A.高原现象B.倒摄抑制C.生理极限D.及时反馈【评析】答案为A。

学生成绩的进步并非直线式的上升,有时会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叫“高原现象”。

“高原现象”在学习中是常见的。

“高原现象”是学习成绩一时性的停顿现象.他与生理的极限和工作效率的绝对定点是不同的。

2.不同的练习者通过练习形成操作技能,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2007年) 【评析】此题旨在考查操作技能的特点。

除技能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如下特点:首先,就动作的对象而言.操作技能的活动对象是物质性客体或肌肉,具有客观性。

其次,就动作的进行而言,操作动作的执行是通过肌体运动实现的,具有外显性。

最后,就动作的结构而言,操作活动的每个动作必须切实执行。

不能合并、省略,在结构上具有展开性。

同步训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吹拉弹唱属于( )。

A.识记技能B.心智技能C.操作技能D.认知技能2.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的第三个阶段是( )。

A.认知阶段B.联结阶段C.评价阶段D.自动化阶段3.动作技能学习心理过程的第一阶段是( )。

A.联结阶段B.认知阶段C.自动化阶段D.熟练阶段4.在技能形成的练习过程中,其进步情况的表示方法是用( )。

A.图示B.坐标C.遗忘曲线D.练习曲线5.对于培养学生智力技能最具有现实意义的途径是( )。

A.独立开设思维训练课B.培养一般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力等能力C.结合教材知识教学训练学生掌握智力活动规则和课题解答程序D.在教学中侧重学生的思维过程而不侧重思维的结果6.以下不属于原型定向教学要求的是( )。

A.了解活动的结构B.发挥学生主动性与独立性C.要变更活动的对象D.教师示范要正确7.( )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有时也称结果知识。

A.内部反馈B.外部反馈C.动觉反馈D.过程反馈8.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称为( )。

A.操作的定向B.操作的模仿C.操作的整合D.操作的熟练9.在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

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阶段称为( )。

A.原型启发B.原型定向C.原型操作D.原型内化10.操作技能根据动作的精细程度与肌肉运动强度不同。

可分为细微型操作技能与( )型操作技能。

A.连续B.闭合C.粗放D.徒手二、多项选择题1.以下技能属于操作技能的有( )。

A.吹笛子B.打网球C.体操D.阅读E.计算2.合乎法则的熟练技能具有的特性有( )。

A.流畅性B.迅速性C.经济性D.同时性E.适应性3.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可以将操作技能分为( )。

A.徒手型操作技能B.器械型操作技能C.闭合性操作技能D.开放性操作技能E.断续型操作技能4.加里培林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

A.动作的定向阶段B.物质与物质化阶段C.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D.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E.内部言语动作阶段5.影响反馈效果的因素有( )。

A.反馈的方式B.反馈的内容C.反馈的对象D.反馈的频率E.反馈的数量三、填空题1._______又叫运动技能、动作技能,是指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2.根据动作对环境的依赖程度不同.可将操作技能分为闭合性操作技能与_______操作技能。

3.技能的分类中较具典型性代表的观点是将它分为_______技能和_______技能两种。

4._______可以控制动作的执行顺序和执行方式。

它还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

5.影响练习的因素有_______和练习方式。

6.根据练习时间分配的不同,可将练习分为集中练习和_______练习;根据练习内容的完整性的不同可分为整体练习和_______练习。

7.原型内化可划分为三个小的阶段,即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和_______阶段。

8.我国教育心理学提出了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三个阶段分别是_______、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9.一般来讲,反馈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反馈,二是_______反馈。

10.对心智技能最早进行系统研究的是前苏联心理学家_______。

11.我国心理学界通常认为。

用_______来建立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需要经过的步骤为创拟确立模型和检验修正模型。

12.原型操作阶段相当于加里培林的_______阶段。

13.在操作定向阶段形成的映像包括有关_______的各种信息和与_______的各种内外刺激的认识与区分。

14.就有效的操作技能而言。

模仿需要以_______为基础。

15.创拟确立模型首先必须对活动进行系统分析。

包括功能分析和_______分析。

四、名词解释1.操作技能2.动觉3.“物质化”过程4.原型五、简答题1.简述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2.简述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3.简述原型内化阶段的教学要求。

六、论述题1.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有哪些?各阶段的动作特点是怎样的?2.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同步训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解析]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2.D[解析]安德森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分别为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动化阶段。

3.B[解析]动作技能学习心理过程分为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和熟练阶段。

其中.认知阶段是第一阶段,故选B。

4.D[解析]略。

5.C[解析]略。

6.C[解析]c项为原型操作阶段的教学要求。

7.B[解析]内部反馈是操作者自身提供的感受反馈.外部反馈是自身以外的反馈。

8.D[解析]略。

9.C[解析]这一阶段动作的客体始终是对原型的操作,这一阶段称为原型操作阶段。

10.c[解析]操作技能从不同角度划分有不同种类,根据动作精细程度与肌肉运动强度不同,分为细微型操作技能与粗放型操作技能。

二、多项选择题1.ABC[解析]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是操作技能;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是心智技能。

2.ABCDE[解析]略。

3.AB[解析]徒手型与器械型操作技能是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而划分的。

4.ABCDE[解析]加里培林最早对心智技能进行系统研究,提出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的理论。

它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为动作定向阶段.物质与物质化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和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5.ABD[解析]略。

三、填空题1.操作技能2.开放性3.操作;心智4.技能5.练习量6.分散;部分7.内部言语8.原型定向9.外部10.加里培林11.心理模拟法12.物质与物质化活动13.操作动作本身;操作技能学习有关或无关14.认知15.结构四、名词解释1.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2.动党;复杂的内部运动知觉,它反映的主要是身体运动时的各种肌肉活动的特性,而不是外部事物的特性。

3.“物质化”过程:创拟确立模型的过程实际是把专家头脑中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经验“外化”为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心理模型”的过程。

4.原型:心智活动的“原样”,即外化了的实践模式,“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

五、简答题[答案要点]1.(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

准确的示范与讲解有利于学习者不断地调整头脑中的动作表象,形成准确的定向映像.进而在实际操作活动中可以调节动作的执行。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通过应用不同形式练习.可以使个体掌握某种技能。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一般来讲,反馈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反馈,即操作者自身的感觉系统提供的感觉反馈;二是外部反馈。

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有时也称结果知识。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动觉是复杂的内部运动知觉。

它反映的主要是身体运动时的各种肌肉活动的特性。

有必要进行专门的动觉训练,以提高其稳定性和清晰性。

充分发挥动觉在技能学习中的作用。

2.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经过三个阶段.即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动化阶段。

第一,认知阶段。

了解问题的结构。

即起始状态、要达到的目标状态、从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所需要的步骤和算子。

对于复杂的问题而言,要了解问题的各个子目标及其达到了目标所需要的算子。

第二,联结阶段。

学习者应用具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主要表现在把某一领域的描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这种转化既程序化的过程。

第三,自动化阶段。

个体获得了大量的法则并完善这些法则,操作某一技能所需的认知投入较小,且不易受到干扰。

3.①动作的执行应遵循由出声的外部言语到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再到内部言语的顺序,不能颠倒。

②在开始阶段.操作活动应在言语水平上完全展开,即用出声或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完整地描述原型的操作过程,然后,再逐渐缩减。

③注意变换动作对象,使活动方式得以进一步概括.以便广泛适用于同类课题。

④在转化过程中,也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不能过早转化。

也不宜过迟,而应适时。

六、论述题[答案要点]1.操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1)操作定向。

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的过程。

虽然操作技能表现为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但在形成之初,学习者必须了解做什么、怎么做的有关信息与要求,形成对动作的初步认识,即首先要掌握与动作有关的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2)操作模仿。

操作模仿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

这个阶段的动作特点是:①动作品质。

动作的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较差。

②动作结构。

各个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较差,互相干扰,常有多余动作产生。

③动作控制。

主要靠视觉控制,动觉控制水平较低.不能主动发现错误与纠正错误。

④动作效能。

完成一个动作往往比标准速度要慢。

个体经常感到疲劳、紧张。

(3)操作整合。

操作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这个阶段的动作特点是:①动作品质。

动作可以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精确性和灵活性.但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

动作的这些特点都有所降低。

②动作结构。

动作的各个成分趋于分化、精确,整体动作趋于协调、连贯,各动作成分间的相互干扰减少.多余动作也有所减少。

③动作控制。

视觉控制不起主导作用,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

肌肉运动感觉变得较清晰、准确,并成为动作执行的主要调节器。

④动作效能。

疲劳感、紧张感降低,心理能量的不必要的消耗减少.但没有完全消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