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分析
[方
歌]清热调血黄连丹,归芍芎地桃仁参 延胡莪术香附入,清热除湿止痛安
肝肾亏虚
[证 候] [方 药]
小腹绵绵作痛,喜按,经 淡量少质稀,头晕耳鸣, 腰膝酸软,舌淡红,苔薄 ,脉细弦。
调肝汤加减。胸胁、乳房 山茱萸—益精气、养肝肾 胀痛者,加柴胡、延胡索 巴戟天—温肾阳,补益冲督, ;腰痛明显者,加桑寄生 阴中助阳,有助于阴血恢复提 、杜仲。
辩证要点
寒-------冷痛,得热痛减
辩 证 四 要 素
时间
寒 热 虚
热------灼痛,得热痛增 部位
虚-------痛在经后;隐隐作痛 ;喜按 实 疼痛程度 实-------痛在经前,经期;疼痛剧 烈;疼痛拒按
性质
治法
经期治标 平时治本
辨证论治
一、气滞血瘀
二、寒凝湿滞 三、湿热蕴结 四、肝肾亏虚
病案分析
郭某某,14岁,未婚。 初诊:1983年2月2日。12岁月经初潮, 周期尚准,量中无痛。13岁一次剧烈运动 后饮冷至今经量减少,此后每转腹痛。末 次月经1月1日,近日腹胀隐痛,舌淡红, 苔薄腻,脉沉细。 诊断?理法方药?
痛
经
月经周期
重阳转阴 (行经期)
阳长阴消 (经前期)
阴长阳消 (经后期) 重阴转阳 (经前排卵期)
卵巢黄体蒂 突发一侧少 扭转 腹痛,伴恶 心呕吐甚至 休克
患侧少腹部 压痛、反跳 痛、肌紧张
一侧附件肿物张 力较大,有压痛 ,以瘤蒂部最明 显
黄体破裂
发生于月经 期前,突发 一侧少腹剧 烈疼痛
一侧少腹或 全腹压痛、 反跳痛、肌 紧张,移动 性浊音
子宫正常大小, 后穹窿触痛,附 件可触及境界不 清的软包块,有 压痛
3.检查 • 妇科检查:无阳性体征者属功能性痛经, 部分患者可见子宫体极度屈曲或宫頚口狭 窄;如盆腔内有粘连、包块、附件区增厚 、直肠窝触痛结节、或子宫体均匀增大者 ,可能是盆腔炎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子 宫腺肌病等病所致。 • 辅助检查:B超、腹腔镜、宫腔镜检查,有 助于明确痛经的原因。
鉴别诊断
湿热蕴结
[证 候] [方 药]
小腹灼痛拒按,痛连腰骶 ,经色黯红,紫稠有块, 有热感,舌红,苔黄腻, 脉滑数。
清热调经汤加减。带下多 丹皮、生地、白芍—清热凉血 色黄者,加黄柏、苍术; 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活 腰酸者,加杜仲、川断。
血化瘀
黄连—清热燥湿
[治
法]清热除湿
,祛瘀止痛
延胡索、莪术、香附—行气、 活血、止痛
病名 临床表现 腹部体征 妇科检查 辅助检查
痛经
经行小腹疼痛, 伴随月经周期 规律性发作
停经史,阴道 不规则流血, 一侧少腹疼痛 ,甚者晕厥或 休克
无腹肌紧 张、压痛 或反跳痛
压痛、反 跳痛,肌 紧张不明 显,移动 性 浊音
无阳性体征
B超检查盆腔 无异常
输卵管妊 娠破裂或 流产
后穹隆饱满, 宫頚摇举痛, 子宫稍大而软 ,宫旁可扪及 痛性包块。后 穹隆穿刺可抽 出不凝血
血、尿HCG 阳性,血红 蛋白下降, 白细胞正常 或稍高。B超 示宫内无妊 娠囊,宫外 有混合性包 块
病名
胎动不安
临床表现
多有停经史 ,阴道少量 流血,腰酸 、腹痛,但 不严重
腹部体征
无阳性体征
妇科检查
子宫增大与孕 周相符
辅助检查
血、尿HCG阳 性,B超示宫内 见妊娠囊,有胎 芽、胎心 B超可探及一侧 附件肿物 血、尿HCG阴 性,中性白细胞 增高,红细胞及 血色素下降,B 超可见子宫直肠 窝或腹腔积液
见于育龄妇女 。
思考
1.所有的经期女生都会痛经吗? 2.那什么样女生更容易出现痛经呢?
病因病机
虚-不荣则痛 中医病因病机
实-不通则痛
西医发病机理
病因病机
肝 肾 亏 损
禀赋素弱 多产房劳 大病久病 大失血后
冲 任 不 足
冲 胞 不荣而痛 任脉 气血外泄 更 失 子宫暂虚 虚 养
经后
痛 经
病因病机
气滞血瘀
[ 方 药] 当归、川芎、赤芍 ---养血活
血
[证
候]
小腹胀痛、刺痛拒按,经 少不畅,血有瘀块,舌紫 黯或有瘀点,脉弦或涩。
[治
法] 理气活
膈下逐瘀汤加减。恶心呕 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吐者,加半夏、生姜;经 桃仁、红花、五灵脂---破血 期延长,量多者,加三七 逐瘀以消积块 、炒蒲黄。
诊断要点
病史
症状
检查
诊断要点
1.病史
经行小腹疼痛,伴随月经周期规律性发作 可伴不孕、盆腔炎、或宫腔手术史。
13
2.症状
• 腹痛多发生于行经第1~2天或经期前1~2天 • 可呈阵发性痉挛性或胀痛下坠感,疼痛可引及全 腹或腰骶部,或外阴、肛门坠痛 • 严重者可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发凉等晕 厥现象。 • 疼痛程度虽有轻有重, 但一般无腹肌紧张或反跳 痛 • 偶有经行腹痛延续至经净或于经净后1~2天始发 病的。
香附、乌药、枳壳、延胡索--行气止痛
血,化瘀止痛。
川芎---不仅养血活血而能行 血中之气,增强逐瘀之力
[方 歌]膈下逐瘀桃牡丹,赤芍乌药玄胡甘
归芎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
寒凝湿滞
[ 方 痛
肉桂---温经散寒,通血脉而止
[证
候]
药]
小腹冷痛,或绞痛拒按, 得热痛减,经散寒
当归---补血调经,又能活血止 温经汤加减。乳房、小腹 痛 胀痛者,加乌药、香附; 川芎—活血行气,血中气药, 腰腿酸软者,加川断、杜 合当归调经 仲。 人参—补气扶正助上药宣阳散 寒 莪术、丹皮、牛膝—活血散瘀 芍药、甘草—缓急止痛
,通络止痛。
[方
歌]妇人良方温经汤,白芍芎归丹皮尝 莪术肉桂并牛膝,参草活血调经方
气滞血瘀 郁怒伤肝
寒湿凝滞
感受寒邪 过食生冷 冒雨涉水 久居阴湿
邪 气血下注 胞 冲 不通则痛 脉任 伏 壅不 冲 任 经前经期 滞 畅
痛 经
素体湿热 湿热蕴结 感受湿热
原发性痛经
1、前列腺素释放增多,使子宫平滑肌收缩,产 生下腹痉挛性绞痛,当子宫平滑肌过度收缩造成 子宫供血不足,甚至引起子宫缺血,导致厌氧物 质积贮,刺激疼痛神经元而发生痛经 2、精神、神经因素的影响
4
2018/10/21
痛经
概念
病因病机
诊断及鉴别诊断 辩证论治
概 念
妇女凡在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 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 厥,称为痛经。 指生殖器官 指由慢性盆腔 原发性痛经 无器质性病 、生殖器的器 痛经的分类 继发性痛经
变的痛经, 质性病变(如 多见于青年 炎症、妇科肿 妇女,又称 瘤、子宫内膜 功能性痛经 异位症等)引 。 起的痛经,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