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论语孟子》名篇名句及翻译日期:2013-11-11* 学问之道1.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译文】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3.当仁,不让于师【译文】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
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4.【译文】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
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译文】默默地牢记知识,勤奋学习不厌烦,教诲别人不厌倦。
对于我来说,除了这些还有什么呢【译文】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
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译文】孔夫子的道理,越仰望越显得高远,越研钻它越显得坚固,看它好像在前面,忽而又像在后面。
8、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
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9、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10、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11、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2、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13、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14、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15、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16、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 人与文化1.【译文】传述旧章而不创作,对古代文化既信服又喜好,我私自和我那老彭(孔子的朋友)相比。
2.志,是为得之。
【译文】所以读者,不要拘于文字而误解词句,也不要拘于词句而误解愿意。
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这就对了。
3.【译文】有酒涡的脸笑得美呀,黑白分明的眼流转得媚呀,洁白的底子上画着花卉呀。
【译文】质朴胜过了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采比例恰当,这才可以成为君子。
5.【译文】君子用文章学问来聚会朋友,用朋友来帮助我培养仁德。
6.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译文】天底之下,都是帝王的土地;一直到土地的尽头,都是皇帝的臣民7【译文】要是完全相信《书》,那还不如没有《书》。
【译文】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
9、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10、《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1、《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12、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3、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 天下国家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自身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干,自身不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2.【译文】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儿女,推广开也去爱抚人家的儿女。
”3道路矣。
【译文】办好各级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大道理来开导他们,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便会有人代劳,不致头顶着、•背负着东西在路上行走了。
【译文】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神谷神其次,国君为轻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译文】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人的齐心协力。
6.得道者多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译文】拥有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多,失去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少。
八佾:行列的意思。
古时一佾8人,八佾就是64人,据《周礼》规定,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八佾,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用二佾。
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
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
8、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9、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10、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11、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12、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3、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 立言1.【译文】花言巧语足以败坏道德,小事情不忍耐便会败坏大事情。
2.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译文】脑力劳动者统治人,体力劳动者被人统治;被统治者养活别人,统治者靠别人养活:这是通行天下的原则。
3.【译文】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4、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5、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 儒家之道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译文】读书人不可以不刚强而又毅力,因为他负担的责任沉重而且路途遥远。
2.道不同,不相为谋【译文】主张不同,不互相商量。
3.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译文】流水这个东西,不把坑坑洼洼填满不向前流;君子立志于道,不到一定的程度不能通达。
4.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译文】孔子登上了东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了泰山,觉得天下变小了,所以看过大海的人,就难以被别的水吸引了,在圣人门下学习的人,就难以被别的言论吸引了。
5.【译文】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6.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
【译文】语言浅近而意义深远的话,这属于善言;运用简单但影响广泛的方法,这属于善道。
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文】孔子在河边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呀!日夜不停地流去。
”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9、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补充:1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译文】一个人最大的缺点就是喜欢做别人的老师不改其乐。
【译文】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
3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译文】君子有三大快乐,以德服天下不在其中。
父母健在,兄弟平安,这是第一大快乐;上不愧对于天,下不愧对于人,这是第二大快乐;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进行教育,这是第三大快乐。
君子有三大快乐,以德服天下不在其中。
【译文】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粪土垒的墙壁无法粉刷。
5.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译文】后生可畏啊,我们怎么能知道后来人不比我们现在更强呢?6.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译文】君子学习了道理便有仁爱之心,小人学习了道理便容易听使唤。
7.【译文】(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8.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译文】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
事情办不成,礼乐也就不能兴盛。
礼乐不能兴盛,刑罚的执行就不会得当。
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不知怎么办好。
所以君子一定要定下一个名分,必须能够说得明白,说出来一定能够行得通。
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行,是从不马马虎虎对待的。
”9.【译文】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10.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早晨闻道,晚上可死去。
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11.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高三语文《论语孟子》名篇名句检测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可谓好学也已。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 ,学而不厌,,何有于我哉?5. ,。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6.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7.质胜文则野,,,然后君子。
8. ,如琢如磨。
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10.其身正,;其身不正,。
11.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
,跃如也。
12.不知命,,不知礼,,不知言,高三语文《论语孟子》名篇名句检测1.民为贵,,君为轻。
2. ,是可忍,孰不可忍?3. ,小不忍,则乱大谋。
4. ,;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5.士不可以不弘毅,。
6.故观于海者难为水,。
3.其恕乎!己所不欲,。
7. ,善言也;,善道也。
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9. ,,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0.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1.天下之本在国,,,12.诗,可以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