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译文:君子严格要求自己,而小人则千方百计要求、苛求别人。
2、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译文:君子要少说虚话,多干实事。
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译文: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7、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译文:颜回这个人很好学。
为人不迁怒他人,不重复犯(同样的)错。
〖哀乐相生〗成语典故:乐之所至,哀亦至焉,哀乐相生。
西汉·戴圣《礼记·孔子闲居》〖兵不逼好〗成语典故: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孔子家语·相鲁》〖拔萃出类〗成语典故: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语出《孟子·公孙丑上》〖拔萃出群〗成语典故: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孟子·公孙丑上》〖百福具臻〗成语典故:伏望陛下每以汉文孔子之意为准,则百福具臻。
《旧唐书·李藩传》〖博古通今〗成语典故:吾闻老聃博古知今。
《孔子家语·观周》〖拔类超群〗成语典故: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语出《孟子·公孙丑上》〖不劳而获〗成语典故:所求于迩,故不劳而得也。
《孔子家语·入官》〖不能赞一词〗成语典故: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
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不能赞一辞〗成语典故: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史记·孔子世家》〖不切实际〗成语典故:若是徒有虚名,不切实际,那就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了!丁寅生《孔子演义》第98回〖不请自来〗成语典故:老聃迎着说道:‘刚正想来访你,你已不请自来,省却我们许多脚步。
’丁寅生《孔子演义》第五回〖辨日炎凉〗成语典故: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列子·汤问》〖不识东家〗成语典故:“不识东家丘”的略语。
相传孔子西家有愚夫,不识孔子为圣人,称之为“东家丘”。
〖抱痛西河〗成语典故:孔子既没,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
其子死,哭之失明。
典出《史记·仲尼弟子传·卜商传》〖不通一窍〗成语典故: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
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
’《吕氏春秋·过理》高诱注:“纣性不仁,心不通,安于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
”〖抱瓮灌园〗成语典故:传说孔子的学生子贡,在游楚返晋过汉阴时,见一位老人一次又一次地抱着瓮去浇菜,“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就建议他用机械汲水。
老人不愿意,并且说:这样做,为人就会有机心,“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
”见《庄子·天地》〖笔削褒贬〗成语典故:《春秋》自孔子加笔削褒贬,为后世立法,而后《春秋》不仅为记事之书。
清·皮锡瑞《经学历史·经学开辟时代》〖不幸而言中〗成语典故:赐不幸而言中,是赐多言。
《孔子家语·辨物》〖不壹而三〗成语典故:子贡既与卫将军文子言。
适鲁,见孔子曰:‘卫将军文子问二三子之于赐,不壹而三焉。
赐也辞,不获命;以所见者对矣。
’《孔子家语·弟子行》〖不知其子视其父〗成语典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观其所使,不知其地视其草木。
《孔子家语·六本》〖不赞一辞〗成语典故: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不赞一词〗成语典故: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史记·孔子世家》〖迟迟吾行〗成语典故:孔子去齐,接淅而行;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
《孟子·万章下》〖楚弓楚得〗成语典故: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
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汉·刘向《说苑·至公》楚人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孔子世家·好生》〖出何典记〗成语典故:寐与周公通梦,静与孔子同意,师而可嘲,出何典记。
《后汉书·边韶传》〖出乎其类,拔乎其萃〗成语典故:圣人之于民,亦类也。
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战国·邹·孟轲《孟子·公孙丑上》〖出疆载质〗成语典故: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出疆必载质。
《孟子·滕文公下》〖聪明睿智〗成语典故:聪明睿智,守之以愚。
《孔子家语·三恕》〖出类拔萃〗成语典故: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孟子·公孙丑上》〖春秋笔法〗成语典故: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
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
《史记·孔子世家》〖成人之善〗成语典故:夫君子成人之善,不成人之恶,微吾子言焉,吾弗之闻也。
《孔子家语·五仪解》〖啜菽饮水〗成语典故: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是节然也。
《荀子·天论》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礼记·檀弓下》〖存亡续绝〗成语典故:天生孔子不后周,不先周也,存亡续绝,俾枢纽也。
清·龚自珍《古史钩沉论二》〖道不同,不相为谋〗成语典故:道不同,不相为谋。
先秦·孔子《论语·卫灵公》〖丹赤漆黑〗成语典故:丹之所藏者朱,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孔子家语·六本》〖道大莫容〗成语典故: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
《史记·孔子世家》〖导德齐礼〗成语典故: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译文:君子严格要求自己,而小人则千方百计要求、苛求别人。
2、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译文:君子要少说虚话,多干实事。
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译文: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7、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译文:颜回这个人很好学。
为人不迁怒他人,不重复犯(同样的)错。
8、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文: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
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9、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忠实?和朋友交往,是否真诚?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认真复习?1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译文: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11、言必信,行必果。
译文:说话一定要讲信用,做事一定要果断。
1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见到贤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能的人就要(以他为反面教材)做自省。
1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译文:做事勤敏,又好学,不以问及下于他的人为耻。
1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1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1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文:孔子在河边说:时间就像这流水一样,不分日夜的流淌。
17、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文:那些有志向、有仁德的人,没有为了谋求生存而损害仁德的,只有献出自己的生命来成就仁德的。
18、主忠信。
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译文:切要以忠信为本,不要结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错误不要怕改正。
19、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译文: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
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
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2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21、当仁,不让于师。
译文: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
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2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学习而又时常的复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3、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有知识不会疑惑有仁义不会担忧有勇气不会恐惧。
24、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译文: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2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译文: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26、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译文:君子坦荡而不骄狂,小人骄狂而不坦荡。
27、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译文:每天能学到一些自己没有的知识,每月不忘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2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译文: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
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2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不担心人们不知道自己,只担心自己不知道别人。
3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明智。
论语经典名句及翻译篇一 : 《论语》68个经典语句及译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过之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事吗?人家一时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不要怨恨、恼怒,这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着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心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多次反省自己,在为别人办事时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在同朋友交往时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对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注释】曾子:即曾参(音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的鄫国贵族的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