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艺术学概论复习资料

艺术学概论复习资料

《艺术学概论》复习资料★(填空)中外艺术史上,对于艺术本质主要有“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再现说”)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将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为解决艺术本质问题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填空)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内容与形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艺术创作、艺术作品与艺术鉴赏均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体现为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填空)★(简答)关于艺术起源的五种观点是什么?★(简答)如何理解艺术起源与人类实践活动的密切关系?(要有具体阐述。

)关于艺术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生产劳动说”等五种,每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不够全面。

因此,我们主张第6种说法,即“多元决定论”。

★(填空)★(简答)你是怎样认识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的?艺术的起源或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

艺术的发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但是巫术说与劳动说更为重要。

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填空)艺术的社会功能有许多种,但其中最主要的是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三种。

★(填空)道德与艺术的相互关系既体现在道德影响艺术,也体现在艺术影响道德。

道德题材(家庭、婚姻、伦理等等)成为各门艺术永恒的主题。

★(填空)艺术与科学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对立。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更是对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填空)从艺术分类的美学原则来看,可以将整个艺术区分为五大类别,即: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造型艺术、表情艺术、综合艺术、语言艺术。

★(填空)实用艺术具有实用性与审美性、表现性与形式美、民族性与时代性等美学特征。

★(填空)中国画与西方绘画各有自己的历史传统和基本特征。

雕塑艺术更是在三度空间里创造出立体的形象。

摄影艺术是一门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纪实性造型艺术。

书法艺术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样式。

★(填空)造型艺术具有造型性与直观性、瞬间性与永固性、再现性与表现性等美学特征。

★(填空)戏剧艺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仅西方话剧史上的悲剧,就有“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现代悲喜剧”等多种类型。

★(填空)中国戏曲是世界上三种历史最悠久的戏剧艺术之一,戏曲艺术具有综合性、虚拟性、程式化的审美特征。

★(填空)影视艺术是现代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代最具有影响力的大众艺术。

★(填空)综合艺术有综合性与独特性、情节性与主人公、文学性与表演性等美学特征。

★(填空)文学采用语言作为媒介和手段,从而与其他艺术在性质上产生了重大的区别。

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本身是一个艺术种类,它又可被分为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各种不同的体裁或样式。

由于文学以语言为媒介和手段,使得语言艺术形成了许多自身独具的审美特征,集中体现在情感性与思想性、间接性与广阔性、结构性与语言美等几个方面。

★(填空)如果对艺术作品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文字、声音、线条、色彩、画面等构成了艺术语言的层次;艺术形象的层次则可区分为视觉形象、听觉形象、综合形象与文学形象等;优秀的艺术作品应当具有第三个层次,即艺术意蕴,它是作品具有不朽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

★(填空)艺术鉴赏是一种审美的再创造活动。

接受美学认为艺术接受是整个艺术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需要经过多方面的努力。

★(填空)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中包含着注意、感知、联想、想象、情感、理解等基本要素,形成了动态的审美心理结构。

★(填空)艺术鉴赏是一个完整的、动态的审美过程,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区分为审美直觉、审美体验和审美升华三个阶段。

★(名词)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1、“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对艺术本质的认识同样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之上。

★(名词) 2、“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鼻祖康德提出,德国哲学家尼采,更是将其推向极端。

★(名词)3、“模仿说”或“再现说”: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提出,俄国19世纪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从他关于“美是生活”的论断出发,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

★(简答)“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简答)为什么说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是解决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马克思认为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这为解决艺术本质问题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首先,从艺术的起源看,起源可能有多种多样原因,但归根结底,以劳动为前提,以巫术为中介,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其次,从艺术的性质和特点看,艺术作为审美主客体关系的最高形式,艺术美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艺术是对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另一方面艺术又凝聚着作家艺术家主观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

第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的发展不能脱离一定时代的物质生产条件。

第三,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

艺术生产理论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研究。

★(简答)“艺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

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内容与形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艺术创作、艺术作品与艺术鉴赏均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体现为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名词)(1)形象性。

是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

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生活的特殊形式。

哲学、社会科学总是以抽象的、概念的形式反映客观世界,艺术则是以具体的、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感情。

各个具体艺术门类塑造的艺术形象可以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但是,任何艺术都不能没有形象。

第一,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任何艺术作品的形象都是具体的、感性的,也都体现着一定的思想感情,都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有机统一。

对于不同的艺术门类来说,艺术形象这种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统一,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简答)第二,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任何艺术形象都离不开内容,也离不开形式,必然是二者的有机统一。

艺术欣赏中,首先直接作用于欣赏者感官的是艺术形式,但艺术形式之所以能感动人、影响人,是由于这种形式生动鲜明地体现出深刻的思想内容。

第三,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艺术形象必须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特征,与此同时,艺术形象又必须具有普遍性和概括性。

这是由于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体,共性存在于千差万别的个性之中,个性总是共性的不同方式的表现。

一切事物都是在带有偶然性的个别现象中,体现出带有必然性的共同本质和规律来。

★(名词)(2)主体性。

是艺术的另一个基本特征。

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决定了艺术必然具有主体性的特征。

主体性作为艺术的基本特征体现在艺术生产活动的全过程,包括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

第一,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第二,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第三,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简答)(3)审美性。

第一,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

第二,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

第三,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艺术的社会功能:(1)审美认知作用。

首先,艺术对于社会、历史、人生具有审美认识功能。

其次,对于大至天体、小至细胞的自然现象,艺术也同样具有审美认知作用。

(2)审美教育作用。

主要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引起人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的变化,引导人们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艺术作品,使读者、观众和听众感受与领悟到博大深厚的人文精神。

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第一个特点是“以情感人”。

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第二个特点是“潜移默化”。

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第三个特点是“寓教于乐”。

★(简答)(3)审美娱乐作用。

主要是指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赏心悦目、畅神益智,通过阅读作品或观赏演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

★(名词)(简答)为什么说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艺术教育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艺术教育承担着开启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使人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

(1)美育与艺术教育。

(2)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3)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

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是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

二是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是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

★★(名词)美育(简答)简要概括德国18世纪著名美学家席勒的美育理论。

美育理论体系的建立,包括“美育” (即“审美教育”) 概念,由 18 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正式提出。

席勒在《美育书简》中,首次提出了“美育”这一概念,系统阐述了他的美育思想。

席勒不限于仅仅从道德教育特殊方式的角度来看待美育,而是从自然与人、感性与理性等基本哲学命题出发,从改变近代人的存在方式,使人重新获得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实现人性的复归这一更加广阔的领域来论述美育。

★(简答)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是什么?从广义上讲,“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为了培养专业艺术工作者。

这种广义的“艺术教育”理论认为,现代社会的人都要涉及到艺术,因此,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评价和欣赏,来提高人们的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力,培养人们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

★(简答)艺术与文化的关系是什么?如何理解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或文化现象,在整个人类文化大系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方面,艺术参与和推动着人类文化的历史发展;另一方面,每个民族或时代的艺术又深深植根于这个民族或时代的文化土壤之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