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年级识字一教案.

一年级识字一教案.


下面的图画,这副图画中有哪些景色?从远
处往近处找。(教给观察顺序)
师小结:远处有高高的山,亭子,大大小小
的亭子,可爱的小朋友,一个小村庄,还有
弯弯的小河。
2.现在同学们再找找诗里面写到了哪几样景 色?
亭台,好的,什么是“亭台”呢?
看图画,告诉学生这就是“亭台”,也叫亭子。
它有什么用?(亭子是盖在路边或山上让人
二、观察图画,整体感知
1.分组出示“口、耳、目、日、月、火”
等图片及古汉字。(按人体器官、动物、天
体和物象、植物分为四组) 学生自由观察、
各抒己见。
a 谈话:在这些新朋友中,有没有你已经
认识的?你是怎么认识的?(如:在前面的
5
课文中读过;在电视上、书报上、广告上、 路牌上见过)
b 小结:小朋友们既懂得观察,又会自己 识字,真不错,这节课我们要把这些字记得 更牢。
板书设计
2.口耳目
口耳目日月火 羊鸟兔木禾竹
作业布置 认读生字,练习组词。
7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识字一第 2 课 口耳目
备课学校:
上课人: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 12 个生字,会写 3 个生字。认识“竖、撇、捺” 3 种笔画。
2.感悟汉字的形象性,让学生获得学习汉字的乐趣。 3.培养观察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
寮步镇集体备课教案 一年级识字(一)
备课内容:一年级识字(一)
备课人:
课时分配:
备课上传时间:
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学情分析
本组教材以识字为主,共有四课,《一去
已经有不少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识字量,
二三里》、《口耳目》、《在家里》、《在操场上》, 并且有表现的欲望,想展示自己的识字能力;
另外还有一个语文园地和一个口语交际。《一 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则因之前没有识字基础,
1.了解汉字演变过程,理解字义。
2.注意“目”和“木”的区别。
2.认识字形,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
教具学具课件准备:课件 生字卡片
第几课时:第一课时
探索流程
个性添加(教学反思)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复习学过的生字:鱼、飞、雨、土、
云、马、牛、山、水、大、田、天。
2.激趣导入。出示之前学过的象形字(刀、
区别。 ④识记生字:学生交流各自识记生字的
方法。 (2)学习“耳” ①课件出示“耳”字图,说说图上画着
什么? ②说说图画“耳”和汉字“耳”有什么
关系? ③认读“耳”字。 ④识记生字:学生交流各自识记生字的
方法。
6
(三)、合作学习:“羊、鸟、兔、、日、月、 火、”、木、禾、竹”。
(1)同桌合作其余的 9 个生字。四人一 组,先小组交流,再选出代表在班上交流。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找到图和字之间的关 系,从而记住字形,了解字义。
2
(想想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见过这些字,组 组词,来记住它们。)
板书设计 1.一去二三里
一 二 三……八 九 十
作业布置 1.认读生字卡上的生字。 2.课后找一找带有本课生字的诗或儿歌读一 读。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识字一第 1 课 一去二三里
备课学校:
上课人: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复习 12 个生字,认识“横”笔画,会写“一”“二”“三””这 3 个
④识记生字:学生交流各自识记生字的 方法。
⑤师生共同小结学习“目”的方法:看 图读字——比形认字—识记生字。
(二)、用规律学字 1.半扶半放地学习“口、耳”
(1)学习“口” ①课件出示“口”字图,说说图上画着
什么?(一张口;象形字“口”) ②说说图画“口”,象形字“口”和汉字
“口”有什么关系? ③认读“口”字,说“口”与“嘴”的
美的感受,而朗朗上口的韵语诗句传达着汉 需多练。
语言特有的声韵美。识字(一)中《口耳目》
一课的编排体现了编者强烈的汉字文化意
识,可谓匠心独运。一幅小鸟图、一个甲骨
文汉字“鸟”、一个现代汉字“鸟”,这中间浓 缩的是汉字几千年的变迁,渗透的是汉字象
形的造字规律,隐隐传递的是中华文化的精
华。老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图画,教好这些基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善于发现的习惯。
3.掌握几个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写正确、端正、整洁。
4.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识字一第 1 课 一去二三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备课学校:
上课人:
1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会认 12 个生字。 教学重点: 1.认字 2.通读古诗 教具学具课件准备:生字卡
(2)汇报交流,相互启发。 ①各组推举小组长上台教全班同学学习
这个字。(学生说话时,引导他们学习用“一 只、一轮、一团、一个、一棵”等数量词。)
②台上台下、师生之间互相补充交流。 (小老师没有教的字,教师重点指导)
③引导学生编顺口溜记住容易忽略的笔 画。如, 鸟:小鸟不能没眼睛,头上一点要看清。 兔:兔子长着短尾巴,竖弯钩上有一点。 禾:禾苗有穗儿,比“木”我一撇。
探索流程
教学难点 “一”的变调。
第几课时:第一课时 个性添加(教学反思)
一、 亲切谈话,自然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2.我们都很喜欢旅游,宋朝有一个叫邵雍的 人,跟大家一样,也非常喜欢旅游,他还把 他旅游时看到的景色写成了一首诗呢,让我 们一起来看看吧。
板书课题:1. 一去二三里(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掌握节奏 1.老师范读。同学们,把书翻到 44 页,现在 先来听老师读,你不会读的字要仔细听,再 看看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时间比较长。
注意:“竹”和“日”声母是翘舌音;“羊” 韵母是后鼻音。“竹”字不容易读准,要重点 指导。
2.玩一玩“找朋友”的游戏,巩固所学的 生字。将汉字、象形字、图画分成三组,学 生有的拿生字,有的拿对应的象形字,有的 拿图片,找到相对应的朋友。
3.出示课后练习“我会连”中列举的四 个字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汉字义形结合的 特点。
三、图文结合, 学习生字
(一)、认读生字。 1.扶学“目”。 ①课件出示“目”字图,说说图上画着
什么?(指导学生说完整话,并学习用数量 词“一只”,一只眼睛)
②出示生字:目,借助拼音认读“目”, 并知道“目”即眼睛。
③比一比 a 谈话:图画、图画右下角的古象形字和 图下的现代字:“目”有什么相像的地方?(教 师随学生的发言,形象直观地展示象形字的 演化) b 谈话:古人根据物体的形状画图,这些 图就是最早的文字。有一些汉字,就是从图 变化而来的。这些字就是象形字。
本字。《在家里》、《操场上》课文通过插图和
文字创设了一个真实的生活情景,与儿童的
生活密切结合,反映了学生的家庭生活、学
校生活、时代生活等,拉近了识字与孩子生
活的距离,更容易让孩子喜欢识字,愿意运
用汉字。语文园地和口语交际的特点:自主
性,实践性,弹性。培养学生的能力:认识
能力,想象能力,辨析能力。
单元教学目标:
去二三里》这首古诗作为第一课的识字教材, 面对扑面而来的十几个要认识的字和三、四
承载的当然不仅仅是认读 12 个生字书写 3 个 个要写的字有些应接不暇、招架不住,面对 生字这样的任务,简洁的字词留给了学生无 这样的参差不齐的状况,尽量要面对全体,
限的想象空间,优美的意境带给学生无穷的 让学生多练习、多展示,老师要精讲,学生
4
呢!刚才我们已经把古诗美美的读过了,现
在我们再来把这些生字读一读,记住这些生
字朋友,下次见到,记得打个招呼。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1、 一去二三里
1.请大家课后找一找,说说看我们周围有哪
些地方用上了这课的生字,比如教室里的课
一二三
程表、座次表、教室门上的班级标牌,家里
的日历、报纸……比比看,看谁找得多。
2.完成课堂作业。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识字一第 2 课 口耳目
备课学校:
上课人: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 12 个生字,会写 3 个生字。认识“竖、撇、捺” 3 种笔画。
2.感悟汉字的形象性,让学生获得学习汉字的乐趣。
3.培养观察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识记 12 个生字,会写 3 个字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识记 12 个生字,会写 3 个字 注意“目”和“木”的区别。
1.了解汉字演变过程,理解字义。 2.认识字形,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
教具学具课件准备:课件 生字卡片 探索流程
第几课时:第二课时 个性添加(教学反思)
一、激趣导入,复习生字
1.猜字:
①“木”加一笔是什么字?(猜学过的: 禾) “木”加两笔呢?(猜学过的:米)
石、鱼、石)演变过程的课件。
a 谈话:小朋友,这是一把刀,古时候的
人按照刀的样子,发明了这样的字,经过很
长时间的变化,刀写成了现在这样。汉字有
意思吗?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课《口耳
目》。
(导入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初步地了解汉字
的演变并引起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板书课题,齐读。说说你对“口、耳、
目”的理解。
④新偏旁“角子头”的教学要随“兔” 的教学进行,并拓展:你还认识哪些带有“角 子头”的字? (建立字形和字义之间的联系,让学生通过 观察、比较,自主发现规律,从而提高识字能 力)
四、反复认读,巩固生字 1.出示十二个生字。 (1)带拼音认读。 (2)去拼音认读。
认读方法:领读、自读、小组读、指名 读、开火车读、竞赛读。
(生指字听读,重点听认读困难的字的读 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