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朗读训练教案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
2.初步掌握诗朗诵的基本技巧
3.进一步提高学生朗诵水平
教学重点:
掌握确定朗读基调,并把朗读很好的融入到音乐中
教学难点:
1.用所学朗读技巧在诗歌朗读中充分的体现
2.对其他同学的朗诵进行鉴赏并提出见解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妙文欣赏----评论
第二环节: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
刚才我们欣赏了XX同学带给我们的感动文章,也听到了XX同学精彩的评论。
是啊!孝敬父母就应从现在做起,从生活的点滴做起,哪怕是在学校打给家里电话中的一声问候,哪怕是回家后给父母沏一杯香浓的热茶,都会让父母为之欣慰,欣慰孩子已渐渐的长大。
不要等到父母洗尽铅华,再讲孝敬父母,再行动却为时晚矣。
怪不得,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一首诗《乡愁》中这样的说道:“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说起诗歌,做为一种文学体裁,在文学作品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诗歌的朗读在我们的普通话教学中又是重中之重。
接下来的四种文体的朗读训练,诗歌,散文,故事,小说。
诗歌是排在第一位,也就是基础训练。
所以这节课我们所学的主要内容是诗歌朗读训练。
朗读诗歌必须要有丰富的情感,情感的流露,诗歌在里面是占很大一部分地们的,如果我们对诗歌的朗读能上一个台阶的话。
那再读散文,故事,小说便如鱼得水了。
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上一单元所讲的知识:
朗读的过程分为四大环节:
1.熟悉作品
熟悉朗读内容扫清文字障碍
2.理解作品
分清朗读对象确定朗读目的
把握朗读基调设计朗读符号
3.感受作品
形象感受逻辑感受
4.表达技巧
停连重音语气节奏
而其中表达技巧当中的节奏可分几种类型
1.高亢型2.紧张型 3..轻快型 4.低沉型 5.凝重型 6.舒缓型+
接下来请打开课本214页,我们学习新的诗歌内容。
内容不多讲,我让大家预习了:主要说明一下诗歌有以下几个特点:
1.抒情性所谓抒情性准确把握和深入感受诗歌表达的情感,然后转化为自己生动的语言,传达给听众。
感染听众,达到朗读者与听众的情感共鸣。
用16个字概括一下便是:披文入情,以情入声,以声传情,以情动人。
2.把握诗中意象意象是融入了诗人情思的形象。
大多为名词。
一首诗歌可能有一个,也可能有很多个。
意象可谓是诗歌的骨架所在。
比如:一个事物会引发多个诗人的情思。
月亮~~床前明月光~~~~ 明月几时有~~~ 儿歌的代表: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包括如今的歌曲中:月亮代表~~~ 月亮之上。
3.音乐性主要表现为节奏。
节奏又分为外在节奏和内在节奏
外在节奏:节拍顿数和押韵内在节奏:内心情感的律动
外在的抑扬顿挫和内在的情感的波动起伏相一致,才能完美的体现诗歌具有的音乐美和情感美。
朗读技巧:
1.分析诗歌思想内容,风格样式,确定朗诵的基调
2.找出韵脚,读出诗的音乐美
3.感性体验,掌握技巧古人说“三分诗,七分读。
板书
诗歌朗读训练
一.朗读的过程分为四大环节:
(复习)
1.熟悉作品
2.理解作品
3.感受作品
4.表达技巧
二.诗歌的特点:
1.抒情性
2.把握诗中意象
3.音乐性+
三.朗读技巧:
1.分析诗歌思想内容,风格样式,确定朗诵的基调
2.找出韵脚,读出诗的音乐美
3.感性体验,掌握技巧
四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