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学校管理之浅见
大凡在农村小学工作过的人大家都知道,农村的普通小学(村校)与城市小学从教学条件、师资配备、办学水平等诸多方面是没法比的。
甚至与乡镇中心校的教学条件、师资配备、办学水平等诸多方面也是没法比的。
而作为学生,不管是生活在城市还是农村,享受优质教育的权利是一样的。
他们生活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应该有享受均衡教育的权利.农村小学办学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教育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影响建设和谐社会人才的培养和人才的素质。
那么,作为农村小学的校长,如何在艰苦和有限的办学条件下,走出一条适应农村学校特点的发展之路,从而让农村当地的孩子享受更好的现代教育呢?现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和自己在做校长时的几点体会发表以下浅见:
一、提高校长自身的管理能力
一个校长要想把自己的学校管理得有声有色,想花较少的精力做出更多的事,“经营”出师生认可、组织认可、社会认可的好学校,即想事半功倍地“经营”自己的学校,校长应做好:教学制度管理;教师管理;校长自我素质的提高。
以先进的理念带动学校发展,在办学理念的定位上,校长应当有全面的思路;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以教学质量促进学校长远发展;校长必须率先垂范且与教师共担教学任务,从课堂教学中发现学习教育问题;在学校教师管理方面激活教师热情,提高教学质量,学会心理研究方法,认真摸清每个教师的特
长和特点,有针对性的安排工作。
提高校长自身素质,校长要成为自觉的学习者,要在行动中提高反思能力,要保留一定的决策空间。
当今时代,新事物、新信息层出不穷,或良莠混杂,或真伪难辨,在没有认清事物的本来面目之前匆忙决策,可能会有一定的盲目性。
因此,校长对于涉及学校长远发展和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一些问题,要谨慎行事。
一时难以作出决定的要暂且缓一缓,等把握了一定的走势后再作决策,这时的决策会更趋成熟和理性。
同时,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教职工对学校发展都有一个逐步认识、认可的过程。
校长在决策时不可能找到一个最优方案,最好的方法是以变化应对变化,要为自己预留一个思考和决策的空间,未雨绸缪,多设计几套决策预案。
以便视情势的发展随时调整方案。
二、校长要端正思想,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笔者认为,作为一所农村普通小学的校长,面对着的是最基层的农民朋友,我们的办学理念、工作思路从一定程度上说是我们教育实施水平的客观反映。
我们的工作作风将影响学校的整体形象,将影响学校的整体发展。
所以我们肩负的责任是重大的,不能因为学校规模小,位置偏远,条件艰苦,学生家长文化层次不高等客观原因而降低工作的标准和对自己的要求,农民的孩子也是孩子,应该尽最大努力、立足学校实际开展好工作,做到不舍弃,不放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改。
三、校长管理学校,应以人为本、以感情引领为主。
在学校管理方面,笔者认为,学校制度的制定要立足发展教师,而
不是限制教师,既要用制度去规范,还需要用感情去引领,作为校长要根据学校实际,更多的去关心、关注教师们的工作和生活,特别是学校规模小的学校,要少讲大道理,多投入感情。
有三俩个、十个几个教师的学校,如果校长凡事搬制度、讲原则,有些时候是根本行不通的,尤其是对那些年龄大的老教师,弄不好还会影响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关系。
所以,在处理一些事情上,要讲究方法,因地制宜,不能千篇一律、死搬硬套,不要校长有权就大如天,拿起鸡毛当令箭。
比如在请假问题上,作为农村,风俗习惯是非常多的,有些老教师因农忙或是亲戚、街坊、朋友家里红白喜事需要请假是非常多的。
笔者曾和老师们针对这个问题谈过、讨论过,作为学校,作为校长,应从人性化角度出发,在没有特殊工作要求的情况下,可以批准教师们请假,但是,我们也要明白,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不是普通农民,我们的首要工作是教书育人,教师应该起表卒作用。
老师们非常理解和支持的笔者的观点,教师们变得越来越自觉。
我认为要比对他们说“你请一天假,我扣你的考核分,绩效工资,”等等的话效果要好、并且好得多。
四、校长要关心教师,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入手。
关心教师,应该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入手。
对待教师少一点强制,多一份尊重;少一点限制,多一份人性。
在工作上做到,对待老教师要爱中又严,对待年轻教师要严中有爱,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特别是农村小学,年轻教师少,年龄大的老教师占比例不少,要经常走到教师们中去,多倾听他们的呼声,关心他们的生活,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入手解决他们在工作、生活上的问题。
比如在教师仪表方面,因为学校大
部分是年龄大的民转公教师,家又在农村,所以在仪表上不是很注重,经常见男教师头发蓬乱、满鞋污渍就赶到学校,进入课堂,既影响了教师形象,又降低了课堂效率,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通过一些方式:一是在教师会上不断地讲教师仪表的重要性及其对课堂教学的影响,二是在学校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如果为每个办公室购买了整容镜,到了夏天为老师们每人买一个口杯喝水,冬季就为老师们购买护手霜等等。
以后再从办公室里走出的教师,个个容光焕发、精神抖擞。
五、提高校长的执行力,特色办学,使普通小学不普通。
有人说: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
这一说法主要强调的是校长的办学思想决定着学校的办学特色。
校长要有现代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学校管理理论知识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
只有这样,校长才能有对教育政策的敏锐解析能力和理解能力,才能因地制宜地制定决策并及时调整,以求执行的高效。
所谓办学特色就是指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的、稳定的教育风格。
它是学校特性的体现,是一所学校区别于其它学校的显著标志;同时,也是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的个性体现。
作为农村小学,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足,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具有创新理念的办学思路很难落实在教学上,因此出现学校教学水平低下,学生综合素质欠缺等问题,校长应将学校教育的发展作为学校综合实力提升的前提工作来做,在教学上应当紧跟时代步伐,要充分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自然资源和地理环境等条件,立足学生、教师、学校的实际走特色办学之路。
学校近几年来启动了“诵千古美文,扬传统文化”的古诗文诵读工程,是通过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
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文化水平.这和先进的办学理念是分不开的,这就是普通小学不普通。
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改革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是搞好学校教育管理的主流思想,谁不善于学习,不善于改革谁就会落伍于时代,因此,优化课堂教学,推进教学改革成了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
学校要渗透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需要现代化的理念来指引。
要深入推行素质教育,就必须首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老师角色定位为“学生的服务者”和“教育活动的调控者”。
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过程,必须围绕“交流——互动”的核心,建立“交流——互动”的课堂模式。
通过师生交流、教学互动,深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在研究性学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要形成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要下决心摒弃旧观念老教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优化教学过程,形成交流——互动式,启发——引导式、讨论——探究式、开放——发散式等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此应对“新课程、新教材、科目多、课时少、任务重”的教学局面,从而达到“少课时、轻负担、高效率”的教学质量目标。
七、善于宣传报道,架起与外界沟通的桥梁。
因为是农村小学,位置偏僻,上级领导来的少,学校教师出去的少,信息相对闭塞,那么,怎样通过一种途径,让社会更多的了解学校、关注学校发展呢?宣传报道。
通过宣传来让领导关注、了解学校,为学校
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所以,作为农村小学的校长更要重视学校的宣传报道工作,既要做到扎扎实实的干工作,还要做到大大方方的搞宣传。
总之,作为农村普通小学的校长,在工作上因为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很多事情上是想到了但做不到,有的时候做到了,但却很少有人注意到。
我认为,要想干好一个农村小学的校长,首先思想上必须做到能甘于清贫,耐住寂寞,扎根农村,服务农民。
其次,在工作上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加强学习,勤于思考,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要恪尽职守,乐于奉献,为人师表,并随时为学校的发展多作思考,寻求更好的发展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