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宋代诗词中探析宋代茶文化彭景元(厦门市博物馆,福建厦门361005)[摘要]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文化发展的繁荣阶段,以宋词为代表的文化成就达到了历史的高峰。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在唐代的基础上涌现出更多、更绚丽的篇章,在众多的宋词中有许多描写当时茶文化的面貌,为后人认识中国茶文化发展史提供了十分珍贵的材料。
[关键词]宋词;名茶;斗茶;茶文化宋代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其中极具中国特色的茶文化在这一时期达到了空前的程度,文人们用他们的笔记下了这一历史盛况,在宋代的诗词中有不少是描写当时茶文化的,这些诗词为我们今天更好、更生动地认识宋代茶文化提供了甚多的帮助。
本文不揣简陋,将自己的一些认识奉献给喜好中国茶文化的方家,以达抛砖引玉之效。
一、诗词中所提到的名茶宋代诗词众多,有一些提到当时的名茶,这些名茶有的从唐代开始就是名茶,如蒙顶茶、顾渚紫笋茶,有的是在宋代新涌现出来的,如北苑茶等。
1、龙凤茶,宋代最为著名的茶,产于福建的建溪流域,诗见王禹偁5龙凤茶6。
2、鸠坑茶,唐代贡茶之一,宋代名贡,产于今浙江省淳安县,诗见范仲淹5鸠坑茶6。
3、七宝茶,当时的贡茶之一,诗见梅尧臣5七宝茶6。
4、双井茶,当时的贡茶之一,产于江西省修水县,诗见欧阳修5双井茶6、苏轼5鲁直以诗馈双井茶,次其韵为谢6、黄庭坚5双井茶送子瞻6。
5、宝云茶,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诗见王令5谢张仲惠宝云茶6、欧阳修5双井茶6。
6、日注茶,又名日铸茶,产于今浙江省绍兴市的日铸山,诗见苏轼5宋城宰韩文山惠日铸茶6。
7、卧龙山茶,产于浙江省绍兴市,诗见赵几5次谢许少卿寄卧龙茶6。
8、蒙顶茶(蒙山紫笋茶),产于四川省蒙顶山区,诗见文同5谢人寄蒙顶茶6、陆游5秋晚杂兴十二首6。
9、月兔茶,产于四川省涪州,诗见苏轼5月兔茶6。
10、垂云茶,产于浙江省杭州市宝严寺,诗见苏轼5怡然以垂云茶见饷,报以大龙团,仍戏作小诗6。
11、修仁茶,产于今广西荔浦县,诗见5饮修仁茶6。
12、峨眉雪芽茶,产于今四川省峨眉59山,诗见陆游5同何元立、蔡肩吾至东丁院汲泉煮茶二首6。
13、七宝茶,产地不祥,诗见梅尧臣5七宝茶6。
14、北苑茶,产于福建北苑,是当时声誉最高的贡茶,诗见蔡襄5北苑茶6,北苑茶多制成龙凤团茶,但龙凤团茶并非一定是北苑所出。
二、赐茶及谢茶表之类现象唐代的皇帝偶尔会赐一些贡茶给大臣,在宋代则赐茶之风甚盛,受到皇帝恩赐茶叶的大臣们常要作诗或作文章对皇帝的恩赐表示感谢,称为/谢茶表0,如刘禹锡、柳宗元等人写过此类/谢茶表0,可参见刘禹锡5代武中丞谢新茶表6,有关的诗可见以下几例。
王禹5龙凤茶6:/样标龙凤号题新,赐得还得作近臣0。
蔡襄5北苑茶6:/特旨留丹禁,殊恩赐近臣0。
梅尧臣5七宝茶6:/啜之始觉君恩重,休作寻常一等夸0。
三、人们对饮茶功效的认识宋代人对饮茶的认识是建立在唐代人的基础上,基本上是认为饮茶可以清心、治疗消渴病(糖尿病)、治疗眼病和兴奋等的作用,具体可见以下几例。
梅尧臣5李仲求寄建溪洪井茶七品,云愈少愈佳,未知尝何如耳,因条答之6(以下简称为5因条答之6):/一日尝一瓯,六腑无昏邪0(清心)。
苏轼5宋城宰韩文山惠日铸茶6:/一啜更能分幕府,定应知我俗人无0(清心)。
蔡襄5和杜相公谢寄茶6:/鲜明香色凝云液,清彻神情敌露华0(清心)。
朱熹5康王谷水帘6:/采薪爨绝品,瀹茗浇穷愁0(清心)。
丁谓5咏茶6:/烦襟时一啜,宁羡酒如渑0(清心)。
梅尧臣5因条答之6:/夜枕不得寐,月树闻啼鸦0(兴奋)。
余靖5和伯恭自造新茶6:/一枪试焙春尤早,三盏搜肠句更佳0(兴奋)。
朱熹5茶坂6:/一啜夜窗寒,跏趺谢衾枕0(兴奋)。
赵抃5次谢许少卿寄卧龙山茶6/啜多思爽都忘寐,吟苦更长了不知0(兴奋)。
曾巩5尝新茶6:/一杯永日醒双眼,草木英华信有神0(兴奋)。
苏轼5汲江煎茶6:/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0(兴奋);5赠包安静先生茶二首6:/奉赠包居士,僧房战睡魔0、/东坡调诗腹,今夜睡应休0(兴奋)。
黄庭坚5奉同六舅尚书咏茶碾煎烹三首6:/睡魔有耳不及掩,直拂绳床过疾雷0 (兴奋);5双井茶送子瞻6:/为君唤起黄州梦,独载扁舟向五湖0(兴奋)。
范仲淹5和章岷从事斗茶歌6:/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风去0(兴奋)。
秦观5次韵谢李安上惠茶6:/从此道上春困少,黄书剩校两三家0(兴奋)。
孙觌5饮修仁茶6:/昏昏嗜睡翁,唤起风洒面。
亦有不平心,尽向毛孔散0(兴奋、清心)。
曾几5述侄饷日注茶6:/谈多唤坐睡,此味政时须0(兴奋);5谢人送壑源绝品,云九重所赐也6/谁分金掌露,来作玉溪凉0 (生津)。
陆游5喜得建茶6:/舌本常留甘尽日,鼻端无复鼾如雷0(兴奋)、5效蜀人煎茶戏作长句6:/岩电已能开倦眼,春雷不许殷枯肠0(兴奋)、5试茶6:/睡魔何止退三舍,欢伯直知输一筹0(兴奋)、5幽居即事九60首6:/幽人作茶供,爽气生眉宇0、/超然高世韵,何独驱睡昏0(兴奋)、5懒趣6: /舌根茶永0(生津)、5饭后忽邻父来戏作6:/茶味森森留齿颊0(生津)、5杂兴6: /瓯聚茶香爽齿牙0(生津)、5初秋杂咏6: /茶甘半日如新啜0(生津)、5晚兴6:/客散茶甘留舌本0(生津)、5北岩采茶用3忘怀录4中法煎饮,欣然忘病之未去也6:/细啜襟灵爽,微吟齿颊香(生津)0。
文同5谢人寄蒙顶茶6:/十分调雪粉,一啜咽口津;沃睡迷无鬼,清吟健有神;冰雪凝入骨,羽翼要腾身0(生津、清心、兴奋)。
王令5谢张和仲惠宝云茶6:/与疗文园消渴病,还招楚客独醒魂0(治疗消渴病、兴奋)。
苏轼5鲁直以诗馈双井茶,次其韵为谢6:/列仙之儒瘠不腴,只有病渴同相如0 (治疗消渴病)。
蔡襄5北苑茶6:/啜将灵药助,用于上尊清0(治疗消渴病)。
杨万里5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6:/京尘满袖思一洗,病眼生花得再明0(治眼病)、5寄新茶与南禅师6:/筠焙熟茶香,能医病眼花0(治眼病)。
黄庭坚5谢刘景文送团茶6:/鹅溪水练落春雪,粟面一杯增目力0(明目)。
四、名泉唐代人们对用于煮茶的水质已经很讲究,这在陆羽5茶经6中有比较充分的记述,但诗歌较少见到,宋代人们对用于饮茶的水进一步讲究,并在诗词中有比较多的表现,具体参见如下:1、谷帘泉,又名康王谷帘泉,位于江西省庐山,古人认为此水为天下第一,诗词见王禹偁5谷帘泉6、朱熹5康王谷水帘6、陆游5试茶6等。
2、惠山泉,位于今江苏省无锡市西,以泉山著名,有天下第二泉、龙眼泉等二十多处,诗词见苏辙5次韵李公择以惠泉答章子厚寄新茶6、5宋城宰惠日铸茶6、文同5谢人寄蒙顶茶6、王令5谢张和仲惠宝云茶6。
3、大明泉,位于今江苏省扬州大明寺,诗词见黄庭坚5谢人惠茶6。
4、报国灵泉,位于今四川省剑阁县西南,诗词见陆游5过武连县北柳池安国院,煎泉试日铸、顾渚茶,院有二泉皆甘寒,传云唐僖宗幸蜀在道不豫,至此饮泉面愈,赐名/报国灵泉0云三首6。
5、六泉,位于今安徽省滁县城西南琅琊山麓,诗词见杨万里5以六一泉煮双井茶6。
6金线泉,齐州城南,诗见苏轼5次韵李公择以惠泉答章子厚寄新茶6。
五、茶的等级鉴别标准宋代人们对茶的等级标准分为七级,以一级为绝品,七级为末品,评定时不仅仅是依据某一方面,而是各有侧重,诗词见梅尧臣5因条答之6:/七品无水晕,六品无沉槎。
五品散云脚,四品浮粟花。
三品若琼乳,二品罕所加。
绝品不可议,甘香焉等差0。
六、建溪茶品种(或曰建茶品种)宋代福建的建溪一带产茶业因北苑茶的名声而发展迅猛,名茶纷纷涌现,成为名茶品种最为集中的地区,描写建溪茶的诗词甚多,一些名品在诗词中有所体现,具体如下:1、建溪洪井茶,诗词见梅尧臣5因条答之6。
2、建溪龙凤茶,诗词见王禹偁5龙凤茶6。
3、的乳茶,诗词见梅尧臣5刘成伯遗建州小片的乳十枚,因以为谢6。
614、葵花(龙凤茶中的一个品种,龙凤团茶,属于一个系列,其中茶名有几十种,如葵花、龙团胜雪、玉叶长春、瑞云呈祥、启沃承恩等),如曾巩5尝新茶6:/麦粒收来品绝伦,葵花制出样争新0。
七、对陆羽的崇拜陆羽因其著作5茶经6而倍受后人的崇拜,在宋代,文人们对陆羽是推崇备至,纷纷以陆羽再生自谕,其是尤以陆游更甚,具体见如下诗词:徐照5谢徐玑惠茶6:/静室无来客,碑粘陆羽真0。
陆游5戏书燕几6:/水品5茶经6常在手,前生疑是竟陵翁0;5同何元立、蔡肩吾至东丁院汲泉煮茶二首6:/身是江南老桑苎,诸君小住共茶杯0;5八十三吟6:/桑苎家风君勿笑,他年犹得作茶神0;5幽居即事6:/卧石听松风,萧然老桑苎0;5幽居即事九首6:/卧石听松风,萧然老桑苎0;5开东园路北至山脚因治路傍隙地杂植花草6: /遥遥桑苎家风在,重补<茶经>又一篇0。
林逋5烹北苑茶有怀6:/人间绝品应难识,闲对5茶经6忆古人0。
八、斗茶之俗斗茶,又称点茶、斗试,方法是将碾碎的茶末放入盏中,再将初开的水点注至盏中,从而进行品赏。
唐末五代,在福建省建州的产茶地区兴起了斗茶之俗,至北宋流行,文人士大夫之间在斗茶时多诗歌唱赋,气氛热烈。
斗茶包括斗形、斗香、斗味、斗色等四个方面,其中斗香从碾茶时即已开始,斗味则以茶味之淳酽浓厚程度为准,斗色则以白色茶沫为最佳,同时还要看茶沫的存留时间的长短。
在实际斗茶过程中,茶香、茶味因标准甚难把握,人们多以斗色为准,茶沫(茶花)白且长久不散,表示茶汤浓,也表示茶品质好,因此诗中多见描写茶沫(花)的内容。
如梅尧臣5尝茶和公议6:/汤嫩水清花不散,口甘神爽味偏长0;苏轼5赠包安静先生茶二首6:/皓面生瓯面,堪称雪见羞0、晁补之5次韵苏翰林五日扬州石塔寺烹茶6:/轻尘散罗曲,乱乳飞瓯雪0。
在这个风俗中,范仲淹的5和章岷从事斗茶歌6描写得十分清楚,斗茶胜利者很得意,/胜若登仙不可攀0,而斗茶失败者则很沮丧,/输同降将无穷耻0。
苏轼5月免茶6:/君不见,斗茶公子不忍斗小团,上有双衔绶带双飞鸾0。
由于茶质的好坏以茶沫为评断,茶沫的颜色以白者为佳,因此,只有选择与白色对比度最大的色彩)))黑色,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表现白色的纯度,当时人们用于斗茶的茶碗(盏)是以黑(褐)的茶盏为首选,产于福建省的水吉窑的黑釉盏成为最好的斗茶所用的茶碗。
水吉窑的黑釉盏因为发色的原因,品种很多,如兔毫盏、鹧鹕斑盏、油滴盏、曜变釉盏等,在宋代诗词中多用/紫0来表示黑,具体可见下例:欧阳修5和梅公议尝建茶6:/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馀清0。
苏轼5游惠山6:/明窗倾紫盏,色味两奇绝0、5送南屏禅师6:/勿惊午盏兔毛斑,打出春瓮鹅罗酒0、5水调歌头#桃花茶6: /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兔毫盏里0。
苏辙5次韵李公择以惠泉答子厚寄新茶二首6:/蟹眼煎成声未老,兔毛倾看色尤宜0。
杨万里5澹庵坐上观上显人分茶6:/二者相遭兔瓯面,怪怪奇奇真善幻0、5以六一泉煮双井茶6:/鹰爪新茶蟹眼汤,松风呜雪兔毫霜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