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理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虽然近代意义上的“市民社会”概念源自于洛克的自由主义学说,但对国家与社会之间做出严格区分的是( A )A.黑格尔B.孟德斯鸠C.马克思D.康德2. 在政治学中,有一个特定的词汇用以指称社会秩序和政治权威被自觉认可和服从的性质和状态,这个词是( A )A.合法性B.权利C.权力D.权威3.政治权威和政治权力的最大不同在于( B )A.权威的背后是合法暴力在支撑B.权威依赖于人们的自愿服从C.权威是一种强制命令D.占据职位就拥有了权威4. 孙中山先生认为政治是( C )A.一种法律现象 B.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的活动C.管理众人之事的活动 D.争夺权力,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5.目前,现代国家一般都采用( A )民主制。
A.代议制 B.一元 C.直接参与 D.精英6.作为一个分析框架,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强调社会与国家相对的二元性质,关注那些不能与国家混淆或者不能被国家淹没的社会生活领域,因而它通常被称为( A )A.市民社会理论B.国家主义理论C.社会资本理论D.社团理论7. 把人定义政治动物,把政治规定为公民(自由人)追求公共利益“至善”活动的学者是( C )A.黑格尔B.马克思C.亚里士多德D.孟德斯鸠8.马克思全部社会政治思想的主题是( A )A.从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B.国家是普遍利益和共性的代表,是理性发展的最高阶段C.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D.建立一个充分自足的市民社会9.下列说法中,不属于马克思市民社会观的是( A )A.市民社会是以私利活动为内容、受盲目导向和因果律支配、同国家相对的、具有特殊性的利已社会B.市民社会与国家都是阶级社会的产物,将随着阶级的消灭而消亡C.不是国家决定市民社会,而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D.把克服市民社会与政治解放联系起来10.当代中国市民社会兴起的最深刻根源是( A )A.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B.对外开放的战略C.宪法的修订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构建11.将流行于西方世界的自由放任政策带入困境,并使政府对经济事务的干预只应保持在最低限度的这种“最小国家”理论遭受致命打击的是 ( C )A.20世纪60年代的信仰危机B.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C.1929-1933年的全球经济危机D.“水门事件”造成的政府信任危机12.在经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大萧条过后,有经济学家认为导致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市场所带来的过剩危机的根本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而政府活动可以增加有效需求,从而缓解甚至消除过剩危机。
持这一观点的代表性经济学家是 ( D )A.斯密B.哈耶克C.弗里德曼D.凯恩斯13.从西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历史考察中,可以看出( C )A.纠正市场缺陷是政府加大干预的充分条件B.弱化政府作用是改革的终点C.市场至上和政府至上都不是完美的模式D.最好的政府是最小的政府14.下列关于全球化与政府关系的说法中,比较准确的是( A )A.全球化改变了政府的生存环境B.政府完全沦为全球化的被动承受者B.政府应确保自己的民族性,不应融入国际秩序中D.政府无力控制经济和抵御外来风险15.全球化增加了跨国界和跨边界的政治问题和困难。
下列相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A.在对环境、健康等共同关心的问题上,国家被迫考虑多方意见B.国际组织和跨国利益集团导致了世界政治决策结构的重要变化C.平等的对话和协商机制仍是现存的最优选择D.民族国家不再是国际舞台上最重要的角色16.政党形成于19世纪初期,它的产生是现代( D )政治发展的产物。
A.委员会 B.君主立宪C.共和民主 D.议会民主17.中国古代关于政治的研究主要围绕君主的( D )而展开。
A 皇位继承B 治民之术C 统治术D 治国之道18.梁启超认为君主专制政体、君主立宪政体和民主宪政政体代表政体的进化方向,通过改良途径建立( B )是中国未来政治的发展方向。
A 君主专制政体B 君主立宪政体C 民主宪政政体D 共和政体19.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基本上采用了( C )的自上而下的相对分权主义的政治发展策略。
A 民粹主义B 民族主义C精英主义 D 民众主义20.亚里斯多德认为政治的最高形式就是( D )。
A 城市B 民主C 法律D 国家21.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进行了五次大规模政府机构改革。
总体而言,这五次政府机构改革的关注点逐渐由机构设置转向 ( C )A.人员编制B.领导体制C.政府职能D.公务员素质2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国政府的经济调节职能主要作用的领域应是( A )A.市场失灵B.政府失灵C. 微观调控D.竞争过度激烈23.要实现政府职能的结构性调整,必须转变政府职能的实现方式,即政府应由主要依靠权力运作转变为主要依靠( C )A.自主运作B.控制运作C.法律和规则运作D.协调运作24.在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上,要进一步实现政企分开,把企业的自主经营权真正还给企业,使企业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
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是实现( B )A.企业经营的国际化B.企业产权的清晰化C.企业设备的现代化D.企业赢利的最大化25.在西方的政治研究中,创立良好的政治制度总是和宪政学说联系在一起,这主要是因为大多数学者认为( C )A.宪法是一国根本大法B.各国皆有宪法C.宪法不仅展示了现代政治发展的价值追求,而且架设了政治发展的体制框架D.宪法是民主政治的标尺26.“宪政乃是对政府施加的一种法律限制;宪政乃是专横统治的反命题;宪政的对立面是专制政府,即恣意妄为的政府。
”这种看法出自( B )A.路易斯·亨金B.哈耶克C.萨托利D.托克维尔27.宪政的精髓在于 ( C )A.依法治国B.司法独立C.宪法是政治权力的唯一来源D.用宪法来保护个人权利28.宪政的关键是( A )A.限制政府行为B.扩大政府权力C.建立一个专制政府D.建立一个小政府29.宪政的目的是( D )A.实现民主原则与民主制度B.贯彻共和精神C.厉行法治D. 实现人权30.共和思想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即古典共和主义和( B )A.现代共和主义B.自由共和主义C.保守共和主义D.宪政共和主义31.下列说法中,最符合共和基本原则的是( B )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B.天下为公,权力共享C.君权神授,言出法随D.弱肉强食,胜者为王32.在西方国家,司法独立主要是指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司法权,只服从宪法和法律,并能够排除在适用法律过程中所受到的一切外来干预,其主要目的在于限制( A )的干预A.行政权B.立法权C.人事权D.财政权33.西方国家司法独立的核心是( C )A.司法权独立B.审判独立C.法官独立D.行政独立34.司法监督与司法独立的关系是 ( D )A.司法监督损害司法独立B.司法独立排斥司法监督C.司法监督与司法独立两者不可兼得D.司法监督与司法独立都是为了实现司法正义35.政治发展被认为是更为广阔的现代化进程中所派生的政治方面的后果,因此,在地理上,它主要关注的是( C )A.亚洲国家B.殖民地国家C.发展中国家D.发达国家36.政治发展有一些预设的目标,如民主、稳定、自由、参与、公正等,如果用一个大的标签概括,则最恰当的是( B )A.政治自由化B.政治民主化C.政治威权化D.政治西方化37.马克思主义认为( D )是凝聚社会力量的核心。
A 集体B政党 C 民族认同 D 利益38.( D )是政治权力的潜在作用方式。
A命令方式B规范方式 C 说服方式 D 压力方式39.政治权力实现方式中的( C )是积极的权力作用方式。
A 说服方式B 命令方式 C奖酬方式 D 规范方式40.在常见的讨论中,权利一般被分为( A )和道德权利。
A 法律权利B 经济权利C 教育权利D 文化权利41.日裔美籍学者福山提出的“历史终结论”的核心观点是( C )A.共产主义制度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B.共产主义制度的意识形态战胜了自由民主制度的意识形态C.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构成历史的终结D.世袭君主制代替法西斯主义构成历史的终结42.既汲取英美关于权力制衡与整合思想之精华,又立足中国实际的“五权宪法”政治制度,其设计者是( C )A.康有为B.梁启超C.孙中山D.蒋介石43.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民主政治的试验点和突破口是( A )A.村民自治B.城市基层民主C.公民政治参与意识增强D.选举制度的完善44.“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上升为宪法原则,意味着国家权力要在法治轨道上运行的观念被广泛接受,这是中国走向现代国家的重要一步。
该方略在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上最早提出来是在( C )A.“十三”大B.“十四”大C.“十五”大D.“十六”大45.当今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最大来源是( B )A.打江山者坐江山B.党的先进性和广泛的代表性C.领袖魅力D.共产主义意识形态46.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就是要把这三者有机统一起来,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 D )A.村民自治B.三个代表C.以人为本D.依法治国47.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是( B )A.自由B.民主C.平等D.稳定48.共产党组织被认为是( C )政党的典型。
A.核心会议型 B.支部型C.单位化 D.代表性49.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中的民主党派属于( D )。
A.在野党 B.反对党C.执政党 D.参政党50.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
A.全国人大B.国务院C.最高人民法院D.国家主席51.( A )指出,民主本来是用来防止一切专制的,但是,如果多数人的统治不被限制,民主这种理想就会成为一种新的专制权力的根据。
A 哈耶克B 熊彼特C 诺齐克D 布坎南52.1968年出版的《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代表了政治发展研究的高峰,其作者是( A )A.亨廷顿B.达尔C.伊斯顿D.阿尔蒙德53.1991年,美国学者亨廷顿发表了又一部影响广泛的著作——《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在该书中,亨廷顿的关注重点是( C )A.政治稳定B.政治秩序C.政治民主化D.自由化54.一般来说农民的政治要求主要是( A )A.物质要求B.荣誉要求C.参政要求D.特权要求55.1992年,一本名为《历史的终结及最后敌人》的书在美国出版,该书关于自由民主将无可匹敌、一统天下的乐观论断,立刻在西方世界引起强烈反响。
该书的作者是( A )A.福山B.达伦道夫C.德里达D.托克维尔56.立法权力、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是社会公共权力的一种( D )划分。
A 体系性B 结构性 C系统性 D 功能性57.马克思主义认为( A )制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典型政体形式。
A 专制君主B 贵族C 二元君主制D 寡头制58.1869年8月,德国创立了第一个民族国家范围内的工人阶级政党,即德国(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