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2014学年高一化学寒假作业(七)

2013-2014学年高一化学寒假作业(七)

2013-2014学年高一寒假作业(七)化学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1.世界著名的科技史专家、英国剑桥大学的李约瑟博士考证说:“中国至少在距今3000年以前,就已经使用玻璃了。

”下列有关普通玻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制普通玻璃的原料主要是纯碱、石灰石和石英B.玻璃在加热熔化时有固定的熔点C.普通玻璃的成分主要是硅酸钠、硅酸钙和二氧化硅D.盛放烧碱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是为了防止烧碱跟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钠而使瓶塞与瓶口粘在一起2.(双选)某溶液中n(K+)=n(Na+)=n(Cl-)=2n(SO42-),则该溶液可能是()A. KCl与Na2SO4的混合液B. NaCl与K2SO4的混合液C. NaCl、KCl、Na2SO4的混合液D. Na2SO4、K2SO4、KCl的混合液3.下列萃取与分液结合进行的操作(用CCl4作萃取剂,从碘水中萃取碘)中错误的是( )A.饱和碘水和CCl4加入分液漏斗中后,塞上上口部的塞子,用一手压住分液漏斗上口部,一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B.静置,待分液漏斗中液体分层后,先使分液漏斗内外空气相通(准备放出液体)C.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使全部下层液体沿承接液体的烧杯内壁慢慢流出D.最后继续打开活塞,另用容器承接并保存上层液体4.下列事故或药品的处理正确的是( )A.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B.当出现CO中毒时,应立即将中毒者抬到室外新鲜空气处C.制取并收集氧气结束后,应立即停止加热D.将含硫酸的废液倒入水槽,用水冲入下水道5.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A.在蔗糖中加入浓H2SO4后出现发黑现象,说明浓H2SO4具有脱水性B.浓H2SO4和Cu加热反应,表现浓H2SO4的强氧化性和酸性C.常温下,浓硫酸可以用铝罐贮存,说明铝与浓H2SO4不反应D.蓝色硫酸铜晶体加入浓H2SO4后变白,说明浓H2SO4具有吸水性6.将下列物质按酸、碱、盐、电解质分类排列,正确的是A.硫酸、烧碱、小苏打、纯碱B.硅酸、纯碱、食盐、盐酸C.盐酸、乙醇、氯化钠、碘酒D.硝酸、漂白粉、石灰石、二氧化碳7.接触法制硫酸和氨氧化法制硝酸分别经过以下主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所有变化都是氧化还原反应B .2、3、4、5等四个反应都是化合反应C .反应2、4、6需要催化剂D .3是化合反应 , 6是氧化还原反应 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 稀 H 2SO 4与铁粉反应:2Fe+6H +=2Fe 3++3H 2↑B . 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 32—+2H +=H 2O+CO 2↑C . 石英与烧碱溶液反应 SiO 2+2OH -=SiO 32-+H 2OD . 氯化铜溶液与铁粉反应:Cu 2++Fe=Fe 3++Cu9.下列反应进行分类时,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 .Zn +H 2SO 4=ZnSO 4+H 2↑B .2KClO 3 2KCl +3O 2↑C .CaO +H 2O = Ca (OH )2D .H 2+Cl 22HCl10.在加入铝粉能放出氢气的无色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各组离子,可能大量共存的是A . Ca 2+、NO 3ˉ、CO 32-、Na +B . Na +、Ba 2+、Mg 2+、HCO 3ˉC . NO 3ˉ、Cu 2+、K +、ClˉD . NO 3ˉ、K +、AlO 2ˉ、OHˉ11.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 . Ba 2+、C1-、-24SO 、K +B . Fe 3+、OH -、-3HCO 、Na + C . Ca 2+、-3HCO 、C1-、K +D . Ag +、-3NO 、Cl -、K +12.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且加入过量NaOH 溶液或少许稀硫酸时,都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A.Ba2+、Mg2+、NO-3.CO2-3 B.Na+、Al3+、Cl-、AlO2-C.Ba2+、K+、Cl-、HCO-3D.NH+4.Fe3+、Ba2+、Cl-13.某500 mL溶液中含0.1 mol Fe2+、0.2 mol Fe3+,加入0.2 mol 铁粉,待Fe3+完全还原后,溶液中Fe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假设反应前后体积不变) ( )A.0.4 mol/L B.0.6 mol/L C.0.8 mol/L D.1.0 mol/L 14.下列实验设计方案中,可行的是( )A.用加入适量NaCl溶液的方法除去Cu(NO3)2溶液中的AgNO3杂质B.用洗气瓶中的NaOH溶液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HCl气体C.向某无色溶液中仅加入BaCl2溶液,以检验未知溶液中的SO2-4 D.先后添加石蕊试液、BaCl2溶液,可将盐酸、硫酸、硫酸钠、氢氧化钠和硝酸钾五种溶液鉴别开15.下列实验过程中,不.会产生气体的是( )16.某稀溶液中含有Fe(NO3)3、Cu(NO3)2、HNO3,若向其中逐渐加入铁粉,溶液中Fe2+浓度和加入铁粉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稀溶液中Fe(NO3)3、Cu(NO3)2、HNO3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A.1∶1∶1B.1∶3∶1C.3∶3∶8D.1∶1∶4 17.实验室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化氢尾气,以防止环境污染。

下列既能吸收尾气,又能防止溶液倒吸的装置是( )18.某研究小组通过实验探究Cu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A.将铜丝插入浓硫酸加热,反应后把水加入反应器中,观察硫酸铜溶液的颜色B.常温下将铜丝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CuCl2的生成C.将CuCl2溶液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干,得到无水CuCl2固体D.将表面有铜绿[Cu2(OH)2CO3]的铜器放入盐酸中浸泡,除去铜绿19.向质量为30g的Fe、Fe2O3混合物中加人250mL 4mol/L的稀HNO3恰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放出NO(标准状况)2.24L,所得溶液中再滴加KSCN溶液,无血红色出现。

若用与上述混合物中铁元素质量相等的铁屑和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所得到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A.15.12L B.l0.08L C.2.24L D.3.36L 20.“绿色化学实验”进课堂,某化学教师为“氯气与金属钠反应”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与操作以替代相关的课本实验操作:先给钠预热,到钠熔融成圆球时,撤火,通入氯气,即可见钠着火燃烧,并产生大量白烟。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钠着火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B.反应生成的大量白烟是氯化钠晶体C.管中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球是用于吸收过量的氯气,以免其污染空气D.管右端浸有淀粉KI溶液的棉球颜色变化可判断氯气是否被碱液完全吸收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21.(15分)(1)测定Na2O和Na的混合物中金属钠的质量分数可用下图所示的几套仪器组合:①用接口字母标出各仪器连接的顺序量筒在实验中的作用是②有一块表面氧化成Na2O的金属钠,其质量为2.0g,实验后在量筒中收集到0.224L水,求样品中金属钠的质量分数是。

(假设在标准状况下测定)(2)HNO2是一种弱酸,且不稳定,易分解生成NO和NO2;它能被常见的强氧化剂氧化;在酸性溶液中它也是一种氧化剂,如能把Fe2+氧化成Fe3+。

AgNO2是一种难溶于水、易溶于酸的化合物。

试回答下列问题:①人体正常的血红蛋白含有Fe2+。

若误食亚硝酸盐(如NaNO2),则导致血红蛋白中的Fe2+转化为Fe3+而中毒,服用维生素C可解毒。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亚硝酸盐被还原B.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C.维生素C将Fe3+还原为Fe2+D.在上述变化中亚硝酸盐是还原剂②下列方法中,不能用来区分NaNO2和NaCl两种溶液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测定这两种溶液的pHB.分别在两种溶液中滴加甲基橙C.在酸性条件下加入KI—淀粉溶液来区别D.用AgNO3和HNO3两种试剂来区别③某同学把新制的氯水加到NaNO2溶液中,观察到氯水褪色,同时生成NaNO3和HCl,请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Fe与过量稀硫酸反应可以制取FeSO4。

若用反应所得的酸性溶液,将Fe2+转化为Fe3+,要求产物纯净,可选用的最佳试剂是________(填序号)。

a.Cl2 b.Fe c.H2O2 d.HNO3⑤配平下列方程式:22.(15分)某校化学实验兴趣小组在“探究卤素单质的氧化性”的系列实验中发现: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1~2滴溴水,振荡后溶液呈黄色。

(1)提出问题:Fe3+、Br2哪一个的氧化性更强?(2)猜想①甲同学认为氧化性:Fe3+>Br2,故上述实验现象不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则溶液呈黄色是含 (填化学式,下同)所致。

②乙同学认为氧化性:Br2>Fe3+,故上述实验现象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则溶液呈黄色是含___所致。

(3)设计实验并验证丙同学为验证乙同学的观点,选用下列某些试剂设计出两种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证明了乙同学的观点确实是正确的。

供选用的试剂:a.酚酞试液 b.CCl4 c.无水酒精 d.KSCN溶液请你在下列表格中写出丙同学选用的试剂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试剂填序号)(4)应用与拓展①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l~2滴溴水,溶液呈黄色,所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 _。

②在100 mL FeBr2溶液中通入2.24 L Cl2(标准状况),溶液中有1/3的Br—被氧化成单质Br2,则原FeBr2溶液中FeBr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3(1)某学生用实验室常见的酸、碱、盐和金属为反应物,并利用一个底部有小孔的试管和一个广口瓶组装成如图所示的替代简易气体发生器的即开即停装置,该装置中装有铜丝网隔板,利用该装置可制取哪些气体_________________(答2种即可);若将铜丝网隔板改为铁丝网隔板,则该装置可用于制取何种气体________,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①写出CO2和Na2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某学生判断SO2和Na2O2反应能生成硫酸钠,你认为他的判断是否合理_______,(填“是或否”)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该同学无法断定SO2和Na2O2反应中是否有氧气生成,拟使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

装置中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④为确认SO2和Na2O2反应产物,该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你认为应进行的操作按顺序排列是(填序号)________。

相关主题